天天看点

诊余所思——从一病、一症到一法的启示(1)

以往‬,现代医学在卵巢癌的诊疗中有三个“70%”的说法,即70%病例确诊时处于晚期,70%病例在一线治疗达到临床缓解后2年内复发,约70%的患者生存期不超过5年 。随着复发次数增加,患者的治疗缓解期逐渐缩短,化疗敏感最终转变成化疗耐药,并导致最终治疗的失败。

诊余所思——从一病、一症到一法的启示(1)

近年来,PARP抑制剂这一新型的药物给难治性肿瘤的治疗带来了希望,特别是针对伴有BRCA基因突变(属于一种遗传缺陷,与家族性乳腺癌/卵巢癌易感有关,如大家熟知的某好莱坞女星,因为携带此种基因,为避免演变为乳腺癌,进行了双侧乳腺腺体的预防性切除。)的卵巢癌患者,无论是单独应用或者联合化疗,无论是晚期的维持性治疗抑或是后线的解救治疗,都显示了良好的效果。

诊余所思——从一病、一症到一法的启示(1)

中医往往从“虚损、痰浊、瘀血、癌毒”等方面认识卵巢癌的病机,并且根据患者的具体表现确定益气扶正、化痰散结、活血解毒等治疗法则,在临床上广为应用。

诊余所思——从一病、一症到一法的启示(1)

卵巢癌是一类高度异质性的肿瘤,这就决定了它的治疗方法不可能千篇一律。现代医学讲求基于常规病理类型和分子分型确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中医讲求基于每一位患者的病因、病机和体质去处方用药,体现“病症证同治”的整体观和辨证观。但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即客观疗效(肿瘤缓解/生存延长)是第一位的。

诊余所思——从一病、一症到一法的启示(1)

近期接诊的一位卵巢癌患者,也重新让我们团队对卵巢癌的中医病机有了新的认识。

这是一位62岁的中年女性,五年前接受了卵巢癌根治术,病理为“卵巢高级别浆液性乳头状囊性癌”,分期IIIC期,属于局部晚期。术后化疗6周期,此后规律复查及配合中药治疗。不幸的是,两年前患者腹腔内肿瘤复发,听从我们建议,再次接受了肿瘤减灭术。手术很成功,术后在我们这里巩固化疗六周期到2020年2月结束,然后继续中药治疗。患者身体状态保持不错,定期复查。一切似乎都显得很正常,但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本人,内心始终保持一种担心和警觉。像她这样的情况,初次手术时即为晚期,恶性程度高,二次复发术后即使接受了规范的术后辅助治疗,再次复发转移的几率超过90%,这似乎成为了这类肿瘤治疗的“宿命”。所以,我们每两个月给她化验一次血肿瘤标记物CA125,每四个月进行一次影像学复查,监测肿瘤早期复发的征象。今年2月,CA125数值首次超过了10U/ml,虽然还在正常范围,但危险系数在上升。此后每月监测可以看到该指标缓慢爬升,在6月份达到了43.5,腹部CT也观察到了盆腔腹膜小的结节状增厚。至此,我们判定她肿瘤盆腔内复发,至少也属于肿瘤生化复发。前面我们提到了新的治疗卵巢癌的药物——PARP抑制剂,实际上,在两年前首次复发的时候,我们就建议她进行了外周血基因监测,结果提示“可疑BRCA2致病性突变”,而这是应用PARP抑制剂的适应症。

因此,下一步治疗是选择传统含铂化疗,还是新药?抑或中药保守治疗?是医患双方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未完待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