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疟疾寄生虫可以"隐藏"血液数月

来源:科学日报

改变基因表达 避免免疫系统 疟疾寄生虫可以"隐藏"血液数月

恶性疟原虫是导致疟疾的主要寄生虫。27日发表在英国《自然医学》杂志上的一项医学研究发现,疟疾寄生虫在人类血液中的旱季可以改变其基因表达,而不会引起疾病。这些发现解释了恶性疟原虫如何留在体内而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并且当蚊子种群在雨季返回时,它们成为疟疾复发的"内部潜伏者"。

在全球范围内,疟疾平均每天造成1,200人死亡 - 这是非洲的主要死因,2018年造成40万人死亡,其中绝大多数是五岁以下的儿童。

通过杀虫剂干预,疟疾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显著下降,但蚊子种群对杀虫剂的抗药性上升,加上其他适应性变化,可能导致这些收益。大多数疟疾病例集中在雨季,当时传播恶性疟原虫的蚊子繁殖。然而,无症状感染实际上全年都在发生,疟疾寄生虫的宿主人类的能力使它们能够在雨季之间数月的干旱中生存下来。然而,科学家们多年来一直无法理解为什么疟疾寄生虫可以在不引起明显症状的情况下生活在人类宿主中。

在2017年至2018年期间,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传染病生物学研究所的科学家Sylvia Potogel及其同事追踪了600名年龄在3个月至45岁之间的马里居民。他们发现,在旱季结束时,这些种群中恶性疟原虫的基因转录模式非常具体。这种模式与受感染红细胞中血管粘附的减少有关,这有助于脾脏将受感染的血细胞去除到较低的水平。

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这些特征有助于维持人体内恶性疟原虫的低水平"储存",这可以被免疫系统检测到和清除,并在雨季晚些时候继续启动疟疾传播周期。

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澄清环境变化如何影响恶性疟疾的转录模式,现在已知恶性疟原虫允许恶性疟原虫在特定环境中生存,为人类最终应对这种疾病奠定基础。

主编圈子点

在与人类共存的漫长岁月里,疟疾寄生虫也发展出了自己的潜伏方式。低日子,可以保持军队的敏锐,把自己的存在感降到最低,换来的是人体的免疫系统与和平共处。等到合适的季节到来,然后重新焕发活力,攻击营地,制造流行病。但是,究竟是什么信号使他们感到刺痛和活跃,他们如何感知它?当它们选择不动时,有没有办法结束它们的巢穴?疟疾寄生虫很聪明,但人类也很聪明。一英尺高,弄清楚他们的行为模式,也可以帮助抗击疟疾。(记者 张梦刚)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