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云南摩梭人转山节实记:一年一次肩扛经幡,朝着格姆女神山进发

文图/花言

临泸沽湖畔而居的摩梭人,一直带着几分神秘的色彩,无论是“女儿国”、“母系社会”还是“走婚”,独特的摩梭风情一直引发着人们探索和发现的欲望。

云南摩梭人转山节实记:一年一次肩扛经幡,朝着格姆女神山进发
云南摩梭人转山节实记:一年一次肩扛经幡,朝着格姆女神山进发

再来泸沽湖,如镜的湖水,湖里倒映的清澈白云和晕红晚霞依然让我沉醉。

云南摩梭人转山节实记:一年一次肩扛经幡,朝着格姆女神山进发
云南摩梭人转山节实记:一年一次肩扛经幡,朝着格姆女神山进发
云南摩梭人转山节实记:一年一次肩扛经幡,朝着格姆女神山进发

但此行印象最深刻的,是看到成群结队的摩梭人在转山节当天扛着绑上经幡的竹竿,来到格姆女神山的女神庙,一路虔诚。

云南摩梭人转山节实记:一年一次肩扛经幡,朝着格姆女神山进发

我到达泸沽湖的时间是9月3日,翌日9月4日(农历七月二十五日),刚好是摩梭人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转山节。最早知道转山这个词是在仓央嘉措的诗句里,直到这一次,才算是亲眼见识。

转山节源于摩梭人对自然的崇拜,日期通常就处于处暑和白露两个节气之间,这段时间恰好是决定粮食产量的关键时期。摩梭人在转山节当天会朝拜格姆女神山,格姆女神被誉为摩梭女儿国最高的保护神,祈求女神保佑清吉平安,五谷丰登。

转山节当日一大早,我便跟随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摩梭人一路向格姆女神山进发。进山的路全是乡间小道,基本只够一辆车单行通过,天才亮就被堵的水泄不通,只好下车徒步前往。

云南摩梭人转山节实记:一年一次肩扛经幡,朝着格姆女神山进发

在距离女神庙不远的一个小山包上,远远的就可以看到一幅高16米宽10米的巨型唐卡,唐卡上是格姆女神的画像。她身骑白马,左手持着三叉戟,右手拿着笛子,显得英勇温柔。在这幅巨型唐卡下,摩梭人的智者达巴诵经除秽,并跳起降神舞和迎神舞祈福。这是摩梭人转山节特殊的仪式感。

云南摩梭人转山节实记:一年一次肩扛经幡,朝着格姆女神山进发
云南摩梭人转山节实记:一年一次肩扛经幡,朝着格姆女神山进发
云南摩梭人转山节实记:一年一次肩扛经幡,朝着格姆女神山进发

沿着土路,我跟着当地的摩梭人一路爬上了女神庙,彩色的经幡缠绕在最高的地方,在阳光的映射下显得格外好看。

云南摩梭人转山节实记:一年一次肩扛经幡,朝着格姆女神山进发
云南摩梭人转山节实记:一年一次肩扛经幡,朝着格姆女神山进发

除了经幡,去转山的摩梭人还会携带上一袋五谷杂粮,顺时针围绕女神庙转上三圈,边转边把五谷杂粮抛向空中,祈求一个五谷丰登的丰收之年。

云南摩梭人转山节实记:一年一次肩扛经幡,朝着格姆女神山进发
云南摩梭人转山节实记:一年一次肩扛经幡,朝着格姆女神山进发

这些经幡,承载的是摩梭人对来年生活的美好期盼。经幡缠绕的越来越多,就连直立行走都显得有些困难。当地人指引我按照他们的风俗顺时针转上三圈,每一步,都走的小心翼翼。

女神庙朝拜结束,我站在最高的地方,看到漫山遍野都是野餐的摩梭人。家家户户都在野外生火做饭,占满了女神庙旁的一整座山头。

云南摩梭人转山节实记:一年一次肩扛经幡,朝着格姆女神山进发

这是转山节的风俗,也是摩梭人母系大家庭日常生活的缩影。食物大多是摩梭人自制的特产佳肴,有坨坨肉,猪膘肉、猪灌腿、猪灌肠、咣当酒、苏理玛酒,酥油茶......我满心好奇的穿梭在每道佳肴之间,举起相机,拍着一张又一张照片。每次镜头对准什么,热情好客的摩梭人总会张罗你和他们一起吃,大块大块的肉,满碗的酥油茶,没有任何陌生感。

云南摩梭人转山节实记:一年一次肩扛经幡,朝着格姆女神山进发
云南摩梭人转山节实记:一年一次肩扛经幡,朝着格姆女神山进发
云南摩梭人转山节实记:一年一次肩扛经幡,朝着格姆女神山进发
云南摩梭人转山节实记:一年一次肩扛经幡,朝着格姆女神山进发

泸沽湖我已经有十年没来了,十年前来的时候从丽江开车都还要走七八个小时。这次偶遇摩梭人的转山节,除了天然不需雕琢的美景,除了泸沽湖纯净的蓝色,心里的感受就像是漫天悬挂的经幡,是彩色绚丽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