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花言
臨泸沽湖畔而居的摩梭人,一直帶着幾分神秘的色彩,無論是“女兒國”、“母系社會”還是“走婚”,獨特的摩梭風情一直引發着人們探索和發現的欲望。

再來泸沽湖,如鏡的湖水,湖裡倒映的清澈白雲和暈紅晚霞依然讓我沉醉。
但此行印象最深刻的,是看到成群結隊的摩梭人在轉山節當天扛着綁上經幡的竹竿,來到格姆女神山的女神廟,一路虔誠。
我到達泸沽湖的時間是9月3日,翌日9月4日(農曆七月二十五日),剛好是摩梭人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轉山節。最早知道轉山這個詞是在倉央嘉措的詩句裡,直到這一次,才算是親眼見識。
轉山節源于摩梭人對自然的崇拜,日期通常就處于處暑和白露兩個節氣之間,這段時間恰好是決定糧食産量的關鍵時期。摩梭人在轉山節當天會朝拜格姆女神山,格姆女神被譽為摩梭女兒國最高的保護神,祈求女神保佑清吉平安,五谷豐登。
轉山節當日一大早,我便跟随從四面八方趕來的摩梭人一路向格姆女神山進發。進山的路全是鄉間小道,基本隻夠一輛車單行通過,天才亮就被堵的水洩不通,隻好下車徒步前往。
在距離女神廟不遠的一個小山包上,遠遠的就可以看到一幅高16米寬10米的巨型唐卡,唐卡上是格姆女神的畫像。她身騎白馬,左手持着三叉戟,右手拿着笛子,顯得英勇溫柔。在這幅巨型唐卡下,摩梭人的智者達巴誦經除穢,并跳起降神舞和迎神舞祈福。這是摩梭人轉山節特殊的儀式感。
沿着土路,我跟着當地的摩梭人一路爬上了女神廟,彩色的經幡纏繞在最高的地方,在陽光的映射下顯得格外好看。
除了經幡,去轉山的摩梭人還會攜帶上一袋五谷雜糧,順時針圍繞女神廟轉上三圈,邊轉邊把五谷雜糧抛向空中,祈求一個五谷豐登的豐收之年。
這些經幡,承載的是摩梭人對來年生活的美好期盼。經幡纏繞的越來越多,就連直立行走都顯得有些困難。當地人指引我按照他們的風俗順時針轉上三圈,每一步,都走的小心翼翼。
女神廟朝拜結束,我站在最高的地方,看到漫山遍野都是野餐的摩梭人。家家戶戶都在野外生火做飯,占滿了女神廟旁的一整座山頭。
這是轉山節的風俗,也是摩梭人母系大家庭日常生活的縮影。食物大多是摩梭人自制的特産佳肴,有坨坨肉,豬膘肉、豬灌腿、豬灌腸、咣當酒、蘇理瑪酒,酥油茶......我滿心好奇的穿梭在每道佳肴之間,舉起相機,拍着一張又一張照片。每次鏡頭對準什麼,熱情好客的摩梭人總會張羅你和他們一起吃,大塊大塊的肉,滿碗的酥油茶,沒有任何陌生感。
泸沽湖我已經有十年沒來了,十年前來的時候從麗江開車都還要走七八個小時。這次偶遇摩梭人的轉山節,除了天然不需雕琢的美景,除了泸沽湖純淨的藍色,心裡的感受就像是漫天懸挂的經幡,是彩色絢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