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洛克線轉山——木裡藏區徒步亞丁

作者:商鐵城

水洛鄉集市,十餘米長的街道兩側,分布着十餘家店鋪,隻賣一些生活必需品。站在街道中央等我們的藏族青年名叫紮西,他是我們此次轉山的向導。他說,轉山是種修行。

我們來自紅塵,耽于花花世界,不懂修行。我們尋山訪水,似乎也與修身養性或者情操無關,甚至說逃避都嫌矯情。如果勉強要為我們的轉山尋找意義,我想“改變”這兩個字最為貼切。

改變我們既定的人生當然是種奢望,但我們仍然渴望湖心落下的那枚石子,仍然會為漾起的幾圈漣漪心動。是以,我們旅行,隻為身在異鄉,醒在不一樣的床上。

縱然如此,我們仍然忽略了轉山對于我們的意義。

洛克線轉山——木裡藏區徒步亞丁

見到紮西前,我們已經輾轉了數地,從成都到西昌,再到木裡,最後在懸崖邊的石子路上颠簸了近十個小時,才到達此次徒步的起點嘟噜村。為防跳蚤,我們出發前夜将帳篷搭在了紮西家的大堂裡,不知如何睡去,不知是否有夢,隻知道醒來便要出發——為接下來這五天的徒步旅程,我們已經計劃了将近半年。

出發時,六個人,四匹馬,八個包裹。

第二天的傍晚,我們已在神山之側。

猶記得那個叫藏别牛場的營地,有淺淺的流水、寬闊的草地、悠閑的牦牛,當然還有與我們近在咫尺的夏諾多吉雪山。夏諾多吉為三怙主雪山的東峰,海拔5958米,在藏傳佛教中被譽為大力金剛手菩薩的化身。我們在營地燒了水泡了茶,沐浴着高海拔地區特有的灼熱陽光,好像已經将這兩天的艱辛全部給忘了。我們與神山為鄰,與菩薩為伴,聽紮西講他全家轉山的經曆,或者渾然沒有感受到傳說中轉山的虔誠,又或者,已經醺然隻是不覺。

紮西那晚勸我們早些睡去,養足精神明天去會三怙主雪山的另外兩位神山。

翻過藏别牛場西側的小垭口,仙乃日和央邁勇兩座雪山迎面撲來,讓我們猝不及防,乃至盯着雪山有些不知所措,那片刻的失神過後,我們竟覺出空氣中有了些凝重的味道。

藏傳佛教中,仙乃日為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央邁勇則為文殊菩薩,與前日會過的金剛手菩薩三足鼎力,成為甘孜地區的佛教聖地,每年吸引着大批藏人千裡迢迢趕來轉山。在紮西的暗示下,我們似能想到前方路上那些匍匐虔誠的身影,我們雙手合十,讓那些虔誠也落入我們的掌心。

懷着些凝重,我們翻越海拔近5000米的雜巴拉垭口。如同三座神山一樣,雖然已是五月,但雜巴拉垭口仍披着厚厚的雪衣。深入雪山,毫無懸念地為美景震撼。人迹罕至處,才有世間大美,任何文字都顯蒼白,幸好還有照片可以留下那瞬間。世界仍然美麗,它隻是将它的美麗藏起,讓人曆經千辛萬苦之後才能頓悟,又或者,你眼中看到的世界,便是你心中的世界,由此我們仿似明白了轉山的藏民,山在他們心裡,便是整個世界。

納西措湖,又叫蛇海,位于央邁勇西坡,央邁勇的雪水直接流進平靜的湖面,湖水泛着寶石般的藍綠。湖的周圍有很多宗教傳說,其一是此乃修密宗瑜珈的觀湖之地,據傳西藏大昭寺第一任堪布謝巴多吉高僧曾在此修瑜珈觀湖。湖的出口處面對兩座瑪尼堆,從飄揚的經幡與地上大量的信物可以看出藏民對于神山的虔誠。

向着納西措走去,海子的平靜與雪山的雄偉壯闊形成鮮明對比。必須再次強調湖畔的那種甯靜,猶如千軍萬馬從四處向你奔來,但當臨近海子的平靜時便消散了,化為泡影,化成風。在那些千軍萬馬裡有我們過往的人生,有萬丈紅塵裡我們為之奮鬥的一切,我們的事業、我們愛過和仍在愛着的人、我們的歌哭歡笑以及我們必然的歸宿……

不知不覺中已是淚如泉湧,索性不去抑制它,就在這天地之間任淚水肆意馳騁。我們不再羞怯,我們毫無顧忌,我們像個懵懂無知的孩子,我們淚流滿面。

接下來的行程中,我們變得猶如藏人般虔誠……

轉山沒有結束,而山,已在我們心中。

洛克線轉山——木裡藏區徒步亞丁
洛克線轉山——木裡藏區徒步亞丁
洛克線轉山——木裡藏區徒步亞丁
洛克線轉山——木裡藏區徒步亞丁
洛克線轉山——木裡藏區徒步亞丁
洛克線轉山——木裡藏區徒步亞丁
洛克線轉山——木裡藏區徒步亞丁
洛克線轉山——木裡藏區徒步亞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