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洛克线转山——木里藏区徒步亚丁

作者:商铁城

水洛乡集市,十余米长的街道两侧,分布着十余家店铺,只卖一些生活必需品。站在街道中央等我们的藏族青年名叫扎西,他是我们此次转山的向导。他说,转山是种修行。

我们来自红尘,耽于花花世界,不懂修行。我们寻山访水,似乎也与修身养性或者情操无关,甚至说逃避都嫌矫情。如果勉强要为我们的转山寻找意义,我想“改变”这两个字最为贴切。

改变我们既定的人生当然是种奢望,但我们仍然渴望湖心落下的那枚石子,仍然会为漾起的几圈涟漪心动。所以,我们旅行,只为身在异乡,醒在不一样的床上。

纵然如此,我们仍然忽略了转山对于我们的意义。

洛克线转山——木里藏区徒步亚丁

见到扎西前,我们已经辗转了数地,从成都到西昌,再到木里,最后在悬崖边的石子路上颠簸了近十个小时,才到达此次徒步的起点嘟噜村。为防跳蚤,我们出发前夜将帐篷搭在了扎西家的大堂里,不知如何睡去,不知是否有梦,只知道醒来便要出发——为接下来这五天的徒步旅程,我们已经计划了将近半年。

出发时,六个人,四匹马,八个包裹。

第二天的傍晚,我们已在神山之侧。

犹记得那个叫藏别牛场的营地,有浅浅的流水、宽阔的草地、悠闲的牦牛,当然还有与我们近在咫尺的夏诺多吉雪山。夏诺多吉为三怙主雪山的东峰,海拔5958米,在藏传佛教中被誉为大力金刚手菩萨的化身。我们在营地烧了水泡了茶,沐浴着高海拔地区特有的灼热阳光,好像已经将这两天的艰辛全部给忘了。我们与神山为邻,与菩萨为伴,听扎西讲他全家转山的经历,或者浑然没有感受到传说中转山的虔诚,又或者,已经醺然只是不觉。

扎西那晚劝我们早些睡去,养足精神明天去会三怙主雪山的另外两位神山。

翻过藏别牛场西侧的小垭口,仙乃日和央迈勇两座雪山迎面扑来,让我们猝不及防,乃至盯着雪山有些不知所措,那片刻的失神过后,我们竟觉出空气中有了些凝重的味道。

藏传佛教中,仙乃日为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央迈勇则为文殊菩萨,与前日会过的金刚手菩萨三足鼎力,成为甘孜地区的佛教圣地,每年吸引着大批藏人千里迢迢赶来转山。在扎西的暗示下,我们似能想到前方路上那些匍匐虔诚的身影,我们双手合十,让那些虔诚也落入我们的掌心。

怀着些凝重,我们翻越海拔近5000米的杂巴拉垭口。如同三座神山一样,虽然已是五月,但杂巴拉垭口仍披着厚厚的雪衣。深入雪山,毫无悬念地为美景震撼。人迹罕至处,才有世间大美,任何文字都显苍白,幸好还有照片可以留下那瞬间。世界仍然美丽,它只是将它的美丽藏起,让人历经千辛万苦之后才能顿悟,又或者,你眼中看到的世界,便是你心中的世界,由此我们仿似明白了转山的藏民,山在他们心里,便是整个世界。

纳西措湖,又叫蛇海,位于央迈勇西坡,央迈勇的雪水直接流进平静的湖面,湖水泛着宝石般的蓝绿。湖的周围有很多宗教传说,其一是此乃修密宗瑜珈的观湖之地,据传西藏大昭寺第一任堪布谢巴多吉高僧曾在此修瑜珈观湖。湖的出口处面对两座玛尼堆,从飘扬的经幡与地上大量的信物可以看出藏民对于神山的虔诚。

向着纳西措走去,海子的平静与雪山的雄伟壮阔形成鲜明对比。必须再次强调湖畔的那种宁静,犹如千军万马从四处向你奔来,但当临近海子的平静时便消散了,化为泡影,化成风。在那些千军万马里有我们过往的人生,有万丈红尘里我们为之奋斗的一切,我们的事业、我们爱过和仍在爱着的人、我们的歌哭欢笑以及我们必然的归宿……

不知不觉中已是泪如泉涌,索性不去抑制它,就在这天地之间任泪水肆意驰骋。我们不再羞怯,我们毫无顾忌,我们像个懵懂无知的孩子,我们泪流满面。

接下来的行程中,我们变得犹如藏人般虔诚……

转山没有结束,而山,已在我们心中。

洛克线转山——木里藏区徒步亚丁
洛克线转山——木里藏区徒步亚丁
洛克线转山——木里藏区徒步亚丁
洛克线转山——木里藏区徒步亚丁
洛克线转山——木里藏区徒步亚丁
洛克线转山——木里藏区徒步亚丁
洛克线转山——木里藏区徒步亚丁
洛克线转山——木里藏区徒步亚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