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小角色、大演员”的安振江

“小角色、大演员”的安振江

一九二八年安震江出生于北京昌平。他天性活泼,自小爱说好动,对表演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小角色、大演员”的安振江

1948年,安震江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在大学二年级的时侯又到文化馆负责文工团工作。

安震江不仅自己演戏,还经常帮助群众排戏,这使他有更多的机会从事戏剧艺术的实践。以后学校还推荐他到北京市业余艺术学校戏剧系学习,比较系统地学习了一些表演理论。

“小角色、大演员”的安振江

与同学张圆、庞学勤的合影

1951年,安震江又考入表演艺术所和北京电影学校演员班。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电影演员剧团工作。1954年,在著名导演武兆堤的《沙家店粮站》中扮演尚怀宗,是安震江在银幕的处女作。

“小角色、大演员”的安振江

《沙家店粮站》的尚怀宗

1955年,安震江调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先后在参加影片《平原游击队》《虎穴追踪》《暴风中的雄鹰》《地下尖兵》等影片拍摄。虽然全都是形态各异的反面角色,但他用生动的表现,不露表演痕迹,令人感到真实可信。

“小角色、大演员”的安振江

《平原游击队》

不但如此,安震江因为《平原游击队》认识了自己日后的妻子康荔。北京姑娘康荔当时在长影厂负责工会工作。在组织东北师大同学和《平原游击队》剧组联谊会上两个人相识。虽然安震江在影片中扮演的地主杨老宗形神兼备,好评如潮。可是康荔却指出里面的不足:“地主杨老宗毕竟是个上了年纪的人,他翻墙逃跑的那场戏,动作太过轻盈不符合常理”。

“小角色、大演员”的安振江

就是这次善意的批评,让他们相识相知成为相伴终生的夫妻。

1957年,安震江又回到北影演员剧团工作。又参加拍摄的影片有《红孩子》《暴风骤雨》《红旗谱》《矿灯》《粮食》《五彩路》等。尤其在凌子凤导演,崔嵬主演的彩色故事片《红旗谱》中安震江扮演的刘二卯,为了塑造这个狐假虎威,仗势欺压百姓的狗腿子,尽管只有几场戏配角,安震江居然写出了五万多字的人物分析,从走路姿式,说话语气,面部神态都做了几套表演方案。

“小角色、大演员”的安振江

《红旗谱》中的刘二卯

影片中扮演地主冯兰池的葛存壮不无感慨地回忆:“安震江自从拿到剧本后,便完全沉浸在角色当中,对待角色十分认真刻苦,真是个不可多得好演员。”

“小角色、大演员”的安振江

1959年安震江参演了自己的代表作影片《粮食》,饰演的四和尚是个欺软怕硬的汉奸,他的每一个夸张的动作、每一个生动的表情都恰到好处。

“小角色、大演员”的安振江

影片中扮演秀兰的王云霞谈起与他共同创作的日子里:“安震江把剧本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漂亮的蝇头小楷,不但有台词中的内心读白,还有对动作处理的设计。实在令人佩服。”

“小角色、大演员”的安振江

《粮食》剧组合影

北京电影制片厂文革后投拍的第一部故事片《侦察兵》,安震江扮演敌搜索队长王德标。他后来聊起人物心得时说,银幕形象是先通过外部形体,再到面部表情,最后也是最关键的眼神来体现,王德标这个人物我也是考虑很久,比如和姐夫见面的那场戏,如何称呼,如何站立,双手如何放,既要显出尊敬又有些矫揉造作。

“小角色、大演员”的安振江

安震江就是这样一丝不苟的演员才能创作出这个极具光彩的反面形象。

“小角色、大演员”的安振江

《巨澜》剧组合影(后四 安震江)

1977年,安震江要去黄山参加影片《巨澜》的拍摄,可这次临行时他对送别的妻女深情地说:真舍不得这个家呀!此时的安震江身体己经不是太好。他是一个不到万不得己的时候,决不会给别人添麻烦。就在距离宾馆几百米的地方,安震江想休息一下,谁也没想到的是,再等他起身前行时,因心脏病复发永远地倒下了,终年只有四十九岁。

“小角色、大演员”的安振江

安震江演了一辈子小角色,但他所塑造的那些鲜活的银幕形象角色直到今天,还不时被人们津津乐道。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