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认识傅说这个人,应该在我们的初中课本里。

《孟子》有云:"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让我们知道了,要"将降大任",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课本中只是简单告诉我们,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
傅说因生活穷厄,就自卖自身,住在北海之州的圜土(监狱)里,穿着粗麻布衣服,带着索链,在傅岩筑城以求衣食。也就是说,是一名奴隶。
那他是怎么走上相位的呢?
商王武丁做了一个梦,梦见天帝向自己推荐了一位贤臣。
第二天上朝时,武丁把梦中所见的贤臣的形象让画工刻在了木板上,然后命令群臣立即去寻访。
画中的这个人身穿一件粗麻布衣服,胳膊胳膊上也套着绳索,背有点驼,但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透露出智慧和才华。
群臣接受了武丁交办的这一特殊任务后,把都城找遍了,连这位贤臣的影子都没有。大家又分头到全国各地去找,还是没有一点线索。
后来把寻找的范围扩大了,终于在北海的傅岩发现了一个名叫"说"的奴隶。
武丁一见到"说",就说他和梦中所见到的天帝推荐给自己的贤臣一模一样,便很有兴趣的和他交谈起来。
一番交流,武丁发现他的才干非常符合自己的心意,。武丁便向百官宣布任命说为左相。
《史记·殷本纪》认为傅说原无姓氏,唯名“说”,因为他是在傅岩这里被找到的,所以就以“傅”为他的姓氏,称为“傅说”。
后来傅说辅佐殷商武丁安邦治国,形成了历史上有名“武丁中兴”的辉煌盛世,留有“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的名句,被尊称为“圣人”。
是不是这样的上位充满了神秘?天下真有这种巧合吗?
原来武丁还没有登上王位时,在乡下住了多年,结交了许多下层的平民百姓,还跟一些奴隶交上了朋友。
傅说就是武丁被流放乡下时结识的一个出身卑微的朋友。
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奴隶社会,即使贵为国君的武丁,要破格重用一个奴隶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伍丁用梦中见到天帝给自己推荐贤臣为借口,把奴隶出生的傅说推上了宰相的重要职位。在那个崇尚迷信的时代,那些奴隶主贵族就算对国君的这一决定不满,也不敢违背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