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認識傅說這個人,應該在我們的國中課本裡。

《孟子》有雲:"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築之間……"讓我們知道了,要"将降大任",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課本中隻是簡單告訴我們,傅說從築牆的勞作之中被起用。
傅說因生活窮厄,就自賣自身,住在北海之州的圜土(監獄)裡,穿着粗麻布衣服,帶着索鍊,在傅岩築城以求衣食。也就是說,是一名奴隸。
那他是怎麼走上相位的呢?
商王武丁做了一個夢,夢見天帝向自己推薦了一位賢臣。
第二天上朝時,武丁把夢中所見的賢臣的形象讓畫工刻在了木闆上,然後指令群臣立即去尋訪。
畫中的這個人身穿一件粗麻布衣服,胳膊胳膊上也套着繩索,背有點駝,但一雙眼睛卻炯炯有神,透露出智慧和才華。
群臣接受了武丁交辦的這一特殊任務後,把都城找遍了,連這位賢臣的影子都沒有。大家又分頭到全國各地去找,還是沒有一點線索。
後來把尋找的範圍擴大了,終于在北海的傅岩發現了一個名叫"說"的奴隸。
武丁一見到"說",就說他和夢中所見到的天帝推薦給自己的賢臣一模一樣,便很有興趣的和他交談起來。
一番交流,武丁發現他的才幹非常符合自己的心意,。武丁便向百官宣布任命說為左相。
《史記·殷本紀》認為傅說原無姓氏,唯名“說”,因為他是在傅岩這裡被找到的,是以就以“傅”為他的姓氏,稱為“傅說”。
後來傅說輔佐殷商武丁安邦治國,形成了曆史上有名“武丁中興”的輝煌盛世,留有“知之非艱,行之惟艱”的名句,被尊稱為“聖人”。
是不是這樣的上位充滿了神秘?天下真有這種巧合嗎?
原來武丁還沒有登上王位時,在鄉下住了多年,結交了許多下層的平民百姓,還跟一些奴隸交上了朋友。
傅說就是武丁被流放鄉下時結識的一個出身卑微的朋友。
在等級制度森嚴的奴隸社會,即使貴為國君的武丁,要破格重用一個奴隸也是不可能的。
是以伍丁用夢中見到天帝給自己推薦賢臣為借口,把奴隸出生的傅說推上了宰相的重要職位。在那個崇尚迷信的時代,那些奴隸主貴族就算對國君的這一決定不滿,也不敢違背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