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九二八年安震江出生于北京昌平。他天性活潑,自小愛說好動,對表演藝術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1948年,安震江考入了北京師範大學曆史系。在大學二年級的時侯又到文化館負責文工團工作。
安震江不僅自己演戲,還經常幫助群衆排戲,這使他有更多的機會從事戲劇藝術的實踐。以後學校還推薦他到北京市業餘藝術學校戲劇系學習,比較系統地學習了一些表演理論。
與同學張圓、龐學勤的合影
1951年,安震江又考入表演藝術所和北京電影學校演員班。畢業後被配置設定到北京電影演員劇團工作。1954年,在著名導演武兆堤的《沙家店糧站》中扮演尚懷宗,是安震江在銀幕的處女作。
《沙家店糧站》的尚懷宗
1955年,安震江調到長春電影制片廠,先後在參加影片《平原遊擊隊》《虎穴追蹤》《暴風中的雄鷹》《地下尖兵》等影片拍攝。雖然全都是形态各異的反面角色,但他用生動的表現,不露表演痕迹,令人感到真實可信。
《平原遊擊隊》
不但如此,安震江因為《平原遊擊隊》認識了自己日後的妻子康荔。北京姑娘康荔當時在長影廠負責工會工作。在組織東北師大同學和《平原遊擊隊》劇組聯誼會上兩個人相識。雖然安震江在影片中扮演的地主楊老宗形神兼備,好評如潮。可是康荔卻指出裡面的不足:“地主楊老宗畢竟是個上了年紀的人,他翻牆逃跑的那場戲,動作太過輕盈不符合常理”。
就是這次善意的批評,讓他們相識相知成為相伴終生的夫妻。
1957年,安震江又回到北影演員劇團工作。又參加拍攝的影片有《紅孩子》《暴風驟雨》《紅旗譜》《礦燈》《糧食》《五彩路》等。尤其在淩子鳳導演,崔嵬主演的彩色劇情片《紅旗譜》中安震江扮演的劉二卯,為了塑造這個狐假虎威,仗勢欺壓百姓的狗腿子,盡管隻有幾場戲配角,安震江居然寫出了五萬多字的人物分析,從走路姿式,說話語氣,面部神态都做了幾套表演方案。
《紅旗譜》中的劉二卯
影片中扮演地主馮蘭池的葛存壯不無感慨地回憶:“安震江自從拿到劇本後,便完全沉浸在角色當中,對待角色十分認真刻苦,真是個不可多得好演員。”
1959年安震江參演了自己的代表作影片《糧食》,飾演的四和尚是個欺軟怕硬的漢奸,他的每一個誇張的動作、每一個生動的表情都恰到好處。
影片中扮演秀蘭的王雲霞談起與他共同創作的日子裡:“安震江把劇本上寫滿了密密麻麻的漂亮的蠅頭小楷,不但有台詞中的内心讀白,還有對動作處理的設計。實在令人佩服。”
《糧食》劇組合影
北京電影制片廠文革後投拍的第一部劇情片《偵察兵》,安震江扮演敵搜尋隊長王德标。他後來聊起人物心得時說,銀幕形象是先通過外部形體,再到面部表情,最後也是最關鍵的眼神來展現,王德标這個人物我也是考慮很久,比如和姐夫見面的那場戲,如何稱呼,如何站立,雙手如何放,既要顯出尊敬又有些矯揉造作。
安震江就是這樣一絲不苟的演員才能創作出這個極具光彩的反面形象。
《巨瀾》劇組合影(後四 安震江)
1977年,安震江要去黃山參加影片《巨瀾》的拍攝,可這次臨行時他對送别的妻女深情地說:真舍不得這個家呀!此時的安震江身體己經不是太好。他是一個不到萬不得己的時候,決不會給别人添麻煩。就在距離飯店幾百米的地方,安震江想休息一下,誰也沒想到的是,再等他起身前行時,因心髒病複發永遠地倒下了,終年隻有四十九歲。
安震江演了一輩子小角色,但他所塑造的那些鮮活的銀幕形象角色直到今天,還不時被人們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