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晋国,是当时的第一军事强国。自晋文公重耳公元前632年称霸,至前546年“弭兵之会”晋楚休战,晋国的霸业一共持续了八十多年。这个年代,晋国人才层出不穷,吊打各路诸侯国,即使是半个多世纪的老对手楚国,仅在楚庄王的年代占据过优势。对晋国,楚国是败多胜少的。但是这么强大的晋国,在弭兵之会后的一百多年全面崩解,成了韩、赵、魏三大诸侯国,仅剩晋公那一丢丢可怜兮兮的地盘[尬笑]很多人说,若晋国不分家,统一的就不是秦国了。那么,为什么会“三家分晋”,为什么晋国国君彻底丢掉了自己的权力?笔者将个中几大关键事件,逐一梳理分析,说说自己的见解。
关键事件1:曲沃代翼
晋国崛起的标志性事件,是约公元前739年至公元前678年的曲沃代翼事件。有一种论调是:曲沃代翼,小宗吞并大宗(分家灭了本家),是礼崩乐坏的开始。
史载,晋国公室的祖宗是周成王胞弟唐叔虞。唐叔虞,姬姓,名虞,受封于古唐地(今山西境内,具体地点有争议),故称唐叔虞。唐叔虞的后代在当地开枝散叶,到晋穆侯一代有两个嫡子:哥哥名仇,是后来的晋文侯;弟弟名成师,史称曲沃桓叔。父亲死后,公子仇和弟弟成师被叔叔晋殇叔驱逐出国。四年后兄弟俩率领亲信杀回老家,干掉荡叔,晋文侯即位。年代这么早,晋国就发生了叔叔夺取侄子位置的事。可见晋国公室历代接班早就蕴含着巨大的不稳定因素。晋文侯曾和郑武公、秦襄公为护卫周平王东迁立了很大的功劳,十年后又杀掉周携王,结束周王室长达十年的二王并立局面。他强势有为,在位时把弟弟压得死死的,直到一甲子之龄去世。
文侯一走,继承人晋昭侯(名伯)干了件奇怪之事。他将曲沃(今山西曲沃县)作为封地赐予叔叔成师。这曲沃在当时不得了,城镇体量比晋国国都翼还大[惊呆]这相当于你对付你潜在的对手,你不限制他,削弱他的实力,反而喂饱他,让他滋生野心[吐血]此事引发吐槽甚多,成语“强干弱枝”由此而来。从此,长者成师成了曲沃桓叔,他都五十多岁了[震惊]曲沃桓叔有能有德,威望很高,擅长拉拢人心。短短数年,曲沃的势力迅速壮大。

红圈的肉粉色地带是曲沃,蓝圈的红色地带为翼,曲沃比翼都大
前739年,晋昭侯被大臣潘父杀死。曲沃桓叔星星眼:哇!送到眼前的机会啊[惊喜]准备上门夺权。然后,被拥戴公室的臣子们轰跑了。潘父被杀,昭侯的儿子(名平)被立为国君,即晋孝侯,此君史载不多。曲沃桓叔此事8年后去世。这是晋国公室旁支试图取代嫡系的第一战。
曲沃桓叔的儿子曲沃庄伯(名鳝)誓要将取代嫡系的心愿发扬光大!一生之中,孜孜不倦、稳步有序地进行着攻打翼城的事业[奋斗]一次不成,就再来一次!他进行两次影响较大的军事行动:
第一回,前724年,庄伯派人到翼城杀了晋孝侯,愤怒的晋国人们高喊:我们请求国际援助!荀国等诸侯响应:兄弟来哩!战斗没打赢,庄伯只好退回曲沃。孝侯的弟弟郤成了晋鄂侯。以庄伯吃瘪告终。
第二回,前718年春天,庄伯贿赂周王室,联合郑国、邢国一起讨伐翼城,周桓王派了两个手下大夫尹氏和剐氏为曲沃军壮胆。晋鄂侯战败,跑到随邑(今山西介休市东南),十分奇怪,史书之后没有他的下落。可不久,庄伯和周桓王起了矛盾。这年秋天,周桓王派虢公带兵讨伐庄伯,庄伯战败,灰溜溜地回老家。桓王立鄂侯之子光为君,是为晋哀侯。庄伯又吃瘪了[打脸]
可能是受失败的打击太大,两年后,庄伯去世,儿子姬称即位,号武公。没一年,趁庄伯丧事还办着,晋哀侯攻打曲沃,武公急忙求和,哀侯退兵。过了6年,哀侯没收国内径庭大夫的田地,被夺走家产的大夫气得求援武公:求您来揍那厮!第二年,武公在汾水打溃哀侯的军队,哀侯逃跑,半路被追上,成了武公的俘虏。翼城那边立了哀侯的儿子小子(没错,此君名小子)当国君。见哀侯没利用价值了,武公叫宗亲韩万把哀侯做了。韩万是后世战国韩国的祖宗。又过4年,小子侯也被武公诱杀了[吐血]孝侯、鄂侯、哀侯、小子侯全被曲沃一系干掉,这翼城的晋国国君真乃高危职业[恐惧]
因为周桓王是个强势的天子,对诸侯国还有不小的号召力。前703年,虢、芮、梁、荀、贾五国讨伐曲沃。武公遭到一顿暴揍,安静了许多。于是,他改用拉拢策略,让自己的储君诡诸迎娶贾国国君的女儿。经过19年的励精图治,前684年他灭了心头大患荀国。5年后,他攻破翼城,杀死晋侯缗(第五个了[泪奔])。如此半个多世纪,曲沃一系共历五次关键战斗,彻底取得胜利。第二年,武公用珍宝贿赂周僖王(二千多年前的最大贿赂案件之一[敲打]),获得承认,正式成为晋国国君,史称晋武公,曲沃代翼事件结束。武公乘胜追击,灭了悬在脑顶的贾国、杨国等。又过一年,实现毕生之愿的武公没有遗憾地病逝。
曲沃代翼一两年后的晋国疆域
曲沃代翼事件对晋国未来影响是深远的。它是自周朝建立嫡长子继承制(商朝多是兄终弟及)以来,最大的旁支宗室吞噬嫡系的事件之一,甚至可能没有之一[抠鼻]不是嫡长传承,地位缺乏正统性。什么事情,恶口子一开,后人争先效仿,即所谓“破窗效应”。祖宗和自己这么做,那么某年某日,其他的宗室也可效仿祖宗,来打自己家里,自己家人搞不好就会落到被害死的五代晋侯的下场[恐惧]所以,晋武公的后人开始畏惧其他宗室。自武公的太子晋献公开始,屠刀不断地挥向宗亲。
关键事件2:宗室之殇
其实,曲沃代翼也是晋国崛起的起点。晋献公时期,晋国地盘迅速扩张。有统计他兼并诸侯国17个,38个诸侯国对晋国称臣。著名成语假道伐虢是他搞得好事[酷拽]但不是本文的重点,先略过啦。
前669年,大夫士蔿对献公到:“故晋之群公子多,不诛,乱且起。”这正合献公之意。献公开始下狠手了!曲沃桓叔、曲沃庄伯的子孙们尽数灰飞烟灭[跪了]献公是桓叔的曾孙之一,要灭门,按辈分最早要从叔爷爷那辈搞起了。依笔者个人推测,那时晋献公他各种爷爷大爷叔叔族兄族弟可能真不少,时刻令他感到如鲠在喉。如果他心理不健康点,疑心病、焦虑症犯了,没准每一个爷爷大爷叔叔在他眼里都是:您,要吃了寡人!您要夺寡人的位子!根据他后来对自己儿子们的措施,他可能这方面的心理问题确实很厉害。至于翼城,估计早为了防止再起反事,被连根拔没了[石化]个人揣测哦。这是很多君主会采取的手段。
春秋时期都是动辄灭族的,所以那些宗亲肯定真的杀了个一干二净,能跑的也早都躲得远远的了。后世像晋献公这么搞的也不乏其人,譬如金朝的完颜亮将金太宗完颜晟的子孙几乎灭了个透[恐惧](但完颜亮是有为之君,没他金朝活不了几年,跑题了)。
很快,晋献公又将手伸向了自己的儿子们。这就是晋国很有名的历史事件:骊姬之乱。事情要从前672年说起,献公攻打骊戎(今陕西临潼的一支部族),得到了骊姬和她妹妹少姬,对姐妹俩十分宠爱(赵飞燕、赵合德:阿嚏!)。骊姬生下儿子奚齐,少姬生下卓子(献公的老来子)。骊姬很有野心,希望自己的儿子当国君。明里奉承太子申生,暗里在献公面前煽风点火[看]献公把申生打发到曲沃,重耳(晋文公)打发到蒲地,夷吾打发到屈地,留下奚齐在身边。具体过程也不赘述了,总之后来,申生和献公矛盾激化。前656年,骊姬诱骗申生,暗里对申生献给父亲的食物动了手脚,谎称毒是申生下的。献公大怒,申生逃回曲沃,不能辩白,含冤自杀。
当时才15岁左右的重耳和弟弟夷吾被大哥的下场吓坏,纷纷逃回封地。献公气急,觉得俩不孝子反了他了[发怒](还不都是你逼的?),发兵攻打。事件以重耳一年后逃到翟国,夷吾两年后逃到梁国告终。前651年,文公死去,骊姬把持朝政,被推翻。大臣们迎回夷吾为君,即晋惠公。
晋惠公不想让哥哥回国,逼得重耳在外流落总计19年。重耳在弟弟死后回老家,也出于某种顾忌,把儿子们打发到国外。譬如他小儿子黑臀(晋成公,母亲是周朝女性宗室)在周朝做人质多年,杜祁生的儿子雍在秦国待了很多年,赵盾的俩姨表兄弟伯鯈和叔刘(他俩的母亲季隗是赵盾母亲叔隗的妹妹,所以是姨表兄弟)被文公留在老家[黑线]以后,每逢新君即位,他的兄弟们就得出奔国外。
这种措施对晋国公室本身的伤害是巨大的。宗室的确是嫡系的威胁,因为后世郑国发生了宗室势力过度威胁嫡系的事(请查找郑国七穆)。但宗室也是嫡系的羽翼,是维护嫡系地位的一颗重要筹码。秦二世胡亥把所有兄弟杀没了,最后他被赵高杀掉时,没有一个宗室愿意帮他。
宗室被晋国公室自己越搞越弱,给了外人可乘之机。所以,卿族势力登上晋国舞台,埋下了三家分晋的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