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齐国大事纪年(齐太公至齐献公)

姜齐时期

1.齐太公至齐献公

齐国大事纪年(齐太公至齐献公)

公元前11世纪:太公望吕尚,是东海边上的人。他的远祖曾做过管理诸侯的官,帮助大禹平治水土,建立了不少功劳。在虞舜、夏禹时代,其先祖被封到吕地(今河南省南阳市),有的被封到申地(今河南省南阳市),姓姜。夏、商两代,申、吕两地封给姜姓的旁系子孙,有些子孙成了平民,吕尚就是他们的后代,本来姓姜,又以其祖先封地为姓,所以叫吕尚。

吕尚曾经很穷困,年纪也大了,利用钓鱼的机会求见周西伯姬昌(周文王)。西伯准备外出打猎,进行占卜,结果说:“猎获物不是龙也不是螭,不是虎也不是罴,而是将获得一位成就霸王大业的臣子。"于是周西伯出猎,果然在渭水北岸遇到太公望吕尚,同他谈话后大为赞赏,说:“从我们先君太公时就说,将有一位圣人到周国来,周国要靠他兴旺发达。您就是那位圣人吗?我们太公盼望您很久啦!”西伯请他同车归来,立为军师,所以称他为“太公望”。

周西伯姬昌从羑里(在今河南省汤阴县北)出狱归来,同吕尚密谋施行德政收拢人心,以推翻商朝政权,那些事多属于用兵技巧和奇谋异策,所以后代人谈论兵法和周朝的计谋都承认太公是谋主。周西伯政治开明,评断虞(姬姓,古城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芮(姬姓,在今陕西省大荔县)两国的争端后,世人都称颂西伯是接受天命称为文王。后来周国讨伐崇国(在今陕西省户县东)、密须(姑姓,在今甘肃省灵台县西南)和犬戎(北方少数民族,商周时称鬼方、昆夷,战国以后称胡.匈奴),大规模修建丰邑(与镐京同为西周国都,在今陕西省长安县西南),天下的三分之二都归周国等等,其中大多是由太公望谋划的。

周文王死后,周武王继位,周武王尊吕尚为师尚父。封师尚父为国师,周公旦作为副手。周武王想完成文王开创的大业,准备向东进军以观察各诸侯是否都来会师。周武王九年,军队出发,师尚父号令全军说:“统率起你们的部下,准备好你们的舟船,迟到误事者斩首!”于是到达盟津(古黄河津渡名,在今河南省孟津县东北,孟县西南)。未经召集,前来会师的就有八百诸侯。诸侯们都说:“可以讨伐纣王了!”周武王说:“现在还不行。”于是撤军回国。

过了两年,商纣王杀了王子比干,囚禁了箕子。周武王准备伐纣,进行占卜,龟骨显示的预兆不吉利,又有暴风骤雨突然降临,群臣都恐惧起来,只有师尚父坚决劝周武王出师,于是周武王决定东征。周武王率领三百辆战车,勇猛的精兵三千人,全副武装的战士四万五千人,向东讨伐商纣王。周武王.十一年正月甲子日,在牧野(在今河南省淇县西南)誓师,讨伐商纣王的诸侯军队有四千辆战车。商纣王派出七十万军队抵御周武王。周武王派师尚父带领百名士兵去挑战,接着大队兵马向商纣王的军队冲过去。商纣王的军队虽多,可无心打仗,期盼着周武王的军队攻入商朝都城。商纣王的军队纷纷倒戈,为周武王的军队开路,商纣王的军队完全瓦解。商纣王逃回都城,登上鹿台自焚。周武王追击商纣王到鹿台,斩下商纣王头颅。第二天,周武王站在社神祭坛前,群臣捧着净水,卫康叔姬封铺开彩席,师尚父牵着祭祀用的牛羊,史佚诵读祷文,向天地神祇报告讨伐商纣王罪行成功。散发鹿台的钱财,发放巨桥的藏粮,赈济贫苦百姓。重修比干陵墓,释放箕子出狱。迁走禹铸的九鼎,整顿周朝的朝政,同天下人一起开创出新的太平局面。所有这些多是出自师尚父的谋划。

周武王分封诸侯,分封神农氏的后代到焦地(在今河南省陕县),封黄帝的后代到祝地(在今山东省莱芜市),封尧帝的后代到蓟地(在今北京市大兴县),封舜帝的后代到陈地(在今河南省准阳县),封大禹的后代到杞地(在今河南省杞县)。又分封功臣谋士,首先封的是军师师尚父,国名叫齐,都营丘(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弟弟周公旦封于鲁,都曲阜(今山东省曲阜市);召公奭封于燕(在今北京城西南);弟弟叔鲜封于管(在今河南省郑州市);弟弟叔度封于蔡(古城在今河南省上蔡县)。其余有功的人也按等次进行了分封。

齐国大事纪年(齐太公至齐献公)

吕尚封于齐国,尊为齐太公,又称姜太公。齐太公向自己的封国进发,路上行进得很慢。旅馆的主人对他说:“我听说时光难得而容易流逝。我看您睡得很安稳,不像是赶赴自己封国的样子。"齐太公听了这话,夜里穿上衣服就赶路,天亮时赶到了齐国。这时,莱人的首领带兵攻打齐太公,争夺营丘。营丘与莱国(今山东省龙口市东南有莱子城,即古莱国)接壤。莱人属于东夷族,其时正是商纣王亡国之后,周朝刚刚打下天下,还未来得及安定边远之地,所以他们来同齐太公争夺地方。太公打败了莱人。

齐国东邻大海,土地多盐碱贫瘠,缺少五谷,人口稀少。齐太公修明政治,尊重当地风俗,简化礼仪,发展工商之业,开发鱼盐之利,民众多来归顺齐国,齐成了强大的诸侯国。各诸侯国的商人都愿意带着物资到齐国来贸易,赶往齐都临淄的车辆马匹不绝于道,因此齐国富甲天下。

齐太公和周公旦十分友善。他们在一起议论靠什么治理国家。齐太公说:“尊敬贤人,崇尚功业。”周公旦说:“亲近亲人,崇尚恩爱。”齐太公说:“照这样,鲁国从此就要削弱了。”周公旦说:“鲁国虽然会削弱,但后世占有齐国的,也肯定不是吕氏了。”

周武王去世,太子姬诵继位,是为周成王。周成王年幼,周公担心诸侯背叛周朝,他就代理君王管理国家大事。周公的弟弟管叔﹑蔡叔怀疑周公要篡夺王位,就和武庚联合东夷发动叛乱,周公发兵进行征讨,经过三年才完全平定。

为了稳定东方,周成王派召康公到齐国对齐太公下令:“东至海滨,西至黄河,南至穆陵(在今山东省临朐县南),北至无棣(在今山东省无棣县),五等诸侯,九州长官,你都有权征讨他们。"齐国从此有了征伐其他诸侯的特权,成为大国。

淮河流域的夷族也背叛了周朝,周成王以召公为太保,周公为太师,亲自率军东进讨伐,打败了奄国(嬴姓,在今山东省曲阜城东),把奄国的国君迁到薄姑(齐国地名,在今山东省博兴县东北)。

齐国大事纪年(齐太公至齐献公)

齐太公去世时已有一百多岁,葬于毕地周文王的墓旁。

齐太公去世,其子姜伋即位,是为齐丁公。

齐丁公去世,其子姜得即位,是为齐乙公。

齐乙公去世,其子姜慈母即位,是为齐癸公。

齐癸公去世,其子姜不辰即位,是为齐哀公。

齐太公至齐癸公皆葬于毕地。

纪侯在周王面前说齐哀公的坏话,周王烹死了齐哀公,立齐哀公的弟弟姜静为诸侯,是为齐胡公。齐胡公迁都薄姑,这是周夷王时期。

齐哀公的同母小弟姜山怨恨齐胡公,率领营丘徒众袭杀齐胡公,自立为诸侯,是为齐献公。齐献公元年,把齐胡公的儿子全部赶走,迁都于临淄(遗址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

齐献公九年(前851),齐献公去世,其子姜寿即位,是为齐武公,齐武公是齐太公五世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