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辛弃疾面对落日余晖,把自己化身为渔父,还写了一首有深度的词

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积极投身到前线与战士并肩作战,曾一度收复了不少的失地,但是由于当时的南宋朝廷,并不是真心想要收复北方的失地,在南方依旧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不思进取,还处处排挤主站的将领。辛弃疾由于坚持主战,理念上的不和,也导致辛弃疾成为了众矢之的,被无数人排挤弹劾,为此辛弃疾远大的人生志向,最终并没有实现,成为了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辛弃疾面对落日余晖,把自己化身为渔父,还写了一首有深度的词

生活上的失落是小事,但是无法再次前往战场,则是让辛弃疾心灰意冷,在其作品中这一点也是展现得淋漓尽致。由于南宋朝廷为了排挤打压辛弃疾,把他放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位置上,那种失落感,还有对于未来的担忧,让辛弃疾悲痛万分;也让他的作品失去了色彩,大部分的词都是格调阴沉,诉说着人生的无奈。

辛弃疾面对落日余晖,把自己化身为渔父,还写了一首有深度的词

淳熙五年(1178),辛弃疾先是在临安坐了一段时间的冷板凳,让他更加的失落,曾数次请求前往战场,但是被南宋朝廷拒绝。为了打发辛弃疾,于是把他湖北担任转运使,在赴任的路上,船行江上到达采石矶,在那里联想到数次王朝的兴衰,一时之间悲愤交加,写下了《西江月·渔父词》,全词意境极悲,辛弃疾化身为渔父,在诉说着一个王朝的兴盛与衰败。

宋代:辛弃疾

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

别浦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则甚。

辛弃疾面对落日余晖,把自己化身为渔父,还写了一首有深度的词

采石矶位于安徽与南京交界的马鞍山,历代南北战争多在此地发生,隋朝开皇九年(589),韩擒虎的大军剑指南方,并且在采石矶渡江,灭掉了南朝陈,从此国家大一统。还有在南北朝时期,宋开宝七年(974)曹彬率领大军,在此地攻取了南唐,还俘虏了南唐后主李煜,再一次大一统。采石矶也由此见证了历史,而当时辛弃疾在到达此地时,联想到了历史,以及个人的处境,可谓是悲从中来。

辛弃疾面对落日余晖,把自己化身为渔父,还写了一首有深度的词

上片四句写景,这也是一种比较普通的写法,但是辛弃疾细腻的笔触,以及对于现实的感知,却让这四句显得别具一格,有着一种淡淡的忧伤;陡峭的绿崖有一千多丈高,此时正是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照射在江面上,使得江水泛上了一层金光。白鸥在空中遨游,那是它们的天性,可以自由自在地飞翔。江面很平静,既然没有波浪,也就不用去理会,只想静静地欣赏着眼前的美景。

辛弃疾面对落日余晖,把自己化身为渔父,还写了一首有深度的词

辛弃疾的悲,还有对于未来的担忧,成为了作品中的突出的一个点,其实无非就是希望可以实现人生理想,去收复北方的失地,可是由于在理念上不和,再加上被人诬陷,使得辛弃疾感慨万千。而在上片的描写中,看似很寻常并没有表现出沉痛的心情,可是转到下片,却又是句句感人肺腑,道尽了人生的无奈,还有对于历史的思考。

辛弃疾面对落日余晖,把自己化身为渔父,还写了一首有深度的词

辛弃疾在下片正是把自己化身为渔父,借渔父之口诉说着千古兴衰之事,其实正是表达了对于南宋朝廷的不满,可是又无能为力,只能是在作品中倾诉;此时江中的鱼很肥美,味道很鲜嫩,正是吃鱼的季节,前村有美酒,值得一喝,可以喝了一杯接着再喝。前事已经随着历史的推移,早已被掩埋了,兴盛和衰败又如何呢?我还是不去理会,只想一个人好好地饮酒,欣赏着江中的美景。

辛弃疾面对落日余晖,把自己化身为渔父,还写了一首有深度的词

在很多大文豪的笔下,渔父成为了一种象征,陶渊明笔下的渔父悠然自得,生活过得很安逸,让无数人羡慕。可是在辛弃疾的笔下,渔父的形象则是被淡化,更多的是融入了个人的情感,还有对于历史的思考,正是这种细腻的描写,让这首词有着一种难以言说的苦闷,以及无力之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