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辛棄疾面對落日餘晖,把自己化身為漁父,還寫了一首有深度的詞

辛棄疾一生力主抗金,積極投身到前線與戰士并肩作戰,曾一度收複了不少的失地,但是由于當時的南宋朝廷,并不是真心想要收複北方的失地,在南方依舊過着醉生夢死的生活,不思進取,還處處排擠主站的将領。辛棄疾由于堅持主戰,理念上的不和,也導緻辛棄疾成為了衆矢之的,被無數人排擠彈劾,為此辛棄疾遠大的人生志向,最終并沒有實作,成為了他一生中最大的遺憾。

辛棄疾面對落日餘晖,把自己化身為漁父,還寫了一首有深度的詞

生活上的失落是小事,但是無法再次前往戰場,則是讓辛棄疾心灰意冷,在其作品中這一點也是展現得淋漓盡緻。由于南宋朝廷為了排擠打壓辛棄疾,把他放在一些無關緊要的位置上,那種失落感,還有對于未來的擔憂,讓辛棄疾悲痛萬分;也讓他的作品失去了色彩,大部分的詞都是格調陰沉,訴說着人生的無奈。

辛棄疾面對落日餘晖,把自己化身為漁父,還寫了一首有深度的詞

淳熙五年(1178),辛棄疾先是在臨安坐了一段時間的冷闆凳,讓他更加的失落,曾數次請求前往戰場,但是被南宋朝廷拒絕。為了打發辛棄疾,于是把他湖北擔任轉運使,在赴任的路上,船行江上到達采石矶,在那裡聯想到數次王朝的興衰,一時之間悲憤交加,寫下了《西江月·漁父詞》,全詞意境極悲,辛棄疾化身為漁父,在訴說着一個王朝的興盛與衰敗。

宋代:辛棄疾

千丈懸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白鷗來往本無心。選甚風波一任。

别浦魚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沉沉。閑管興亡則甚。

辛棄疾面對落日餘晖,把自己化身為漁父,還寫了一首有深度的詞

采石矶位于安徽與南京交界的馬鞍山,曆代南北戰争多在此地發生,隋朝開皇九年(589),韓擒虎的大軍劍指南方,并且在采石矶渡江,滅掉了南朝陳,從此國家大一統。還有在南北朝時期,宋開寶七年(974)曹彬率領大軍,在此地攻取了南唐,還俘虜了南唐後主李煜,再一次大一統。采石矶也由此見證了曆史,而當時辛棄疾在到達此地時,聯想到了曆史,以及個人的處境,可謂是悲從中來。

辛棄疾面對落日餘晖,把自己化身為漁父,還寫了一首有深度的詞

上片四句寫景,這也是一種比較普通的寫法,但是辛棄疾細膩的筆觸,以及對于現實的感覺,卻讓這四句顯得别具一格,有着一種淡淡的憂傷;陡峭的綠崖有一千多丈高,此時正是夕陽西下,落日的餘晖照射在江面上,使得江水泛上了一層金光。白鷗在空中遨遊,那是它們的天性,可以自由自在地飛翔。江面很平靜,既然沒有波浪,也就不用去理會,隻想靜靜地欣賞着眼前的美景。

辛棄疾面對落日餘晖,把自己化身為漁父,還寫了一首有深度的詞

辛棄疾的悲,還有對于未來的擔憂,成為了作品中的突出的一個點,其實無非就是希望可以實作人生理想,去收複北方的失地,可是由于在理念上不和,再加上被人誣陷,使得辛棄疾感慨萬千。而在上片的描寫中,看似很尋常并沒有表現出沉痛的心情,可是轉到下片,卻又是句句感人肺腑,道盡了人生的無奈,還有對于曆史的思考。

辛棄疾面對落日餘晖,把自己化身為漁父,還寫了一首有深度的詞

辛棄疾在下片正是把自己化身為漁父,借漁父之口訴說着千古興衰之事,其實正是表達了對于南宋朝廷的不滿,可是又無能為力,隻能是在作品中傾訴;此時江中的魚很肥美,味道很鮮嫩,正是吃魚的季節,前村有美酒,值得一喝,可以喝了一杯接着再喝。前事已經随着曆史的推移,早已被掩埋了,興盛和衰敗又如何呢?我還是不去理會,隻想一個人好好地飲酒,欣賞着江中的美景。

辛棄疾面對落日餘晖,把自己化身為漁父,還寫了一首有深度的詞

在很多大文豪的筆下,漁父成為了一種象征,陶淵明筆下的漁父悠然自得,生活過得很安逸,讓無數人羨慕。可是在辛棄疾的筆下,漁父的形象則是被淡化,更多的是融入了個人的情感,還有對于曆史的思考,正是這種細膩的描寫,讓這首詞有着一種難以言說的苦悶,以及無力之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