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与朱棣都是通过不正当得的手段登上皇位的:李世民采用的是“玄武门之变”,朱棣发动的是“靖难之役”。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逼着自己的父亲李渊退位,自己当上大唐的皇帝;朱棣在“靖难之役”后使得自己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投火自杀,然后登上明朝皇帝的宝座。因此,这两个人都通过不正当手段当了大位的。

但是几百年下来,李世民在历史书和民间评论中成为一位成从谏如流、励精图治、知人善任、治国开明的号皇帝,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打为以后的大唐盛世打下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基础。
而朱棣夺取皇位后,采用取剥皮、油炸、水煮等严酷的刑罚杀死许多前朝的大臣,还实行黑暗恐怖的特务统治,把大明朝变成一个人间地狱。朱棣秉承他父亲朱元璋血脉中淫暴凶残的基因,是历史上受到极大骂名的皇帝。
下面列举一下李世民与朱棣的不同之处。
第一,发动政变的对象和本质不同,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他对付的主要对象并非皇帝,而是他的兄弟李建成,其本质是“夺嫡”;
而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他的利刃直指正统皇帝朱允炆,其本质是“篡位”。
“夺嫡之争”历朝历代都是有的,皇子为了夺取皇位不择手段大家也都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李世民“夺嫡”的手段确实狠辣了些,但由于其本质与“篡位”不同,所以后人更能接受。
而在中国传统价值观里,“弑君篡位”那可是最十恶不赦的大罪。朱棣虽然未曾亲手杀死建文帝朱允炆,但他武力篡位却是不争的事实。更何况,朱棣并非不想杀朱允炆,而是朱允炆下落不明让他无从下手。
第二,李世民以“仁”治国,朱棣以“暴”治国。
李世民在位期间,施行“以文治天下”,他虚心纳谏,厉行节俭,劝课农桑,避免征战,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以最柔和的手段达到了国泰民安的终极目的。
而朱棣在位期间,无论是亲自南征北战开拓国土,还是派郑和“七下西洋”,虽然都是为国为民,但都是劳民伤财之举,盛世背后隐藏的却是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第三,对臣子的态度不同。
对于臣子来说,李世民是仁君,而朱棣无疑是暴君。
以对待敌人旧臣为例,魏征是李建成的心腹,但李世民却对他礼遇有加,虚心纳谏,即便屡屡被魏征批评甚至指责也毫不记恨,而是重用之、信任之。
反观朱棣,对于朱允炆的旧臣方孝孺等人,他非但没有宽仁以待,还将他们诛灭三族,甚至诛灭十族,可谓是残暴至极。
历史是公正的,到了最后,李世民的后世之名自然很好,而朱棣得到的自然是残暴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