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沪尊业务联动,"遵益优品"市场强劲

"'尊品进沪'销售额从2017年的1.05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5.62亿元,截至今年10月达到8.5亿元。

为贯彻落实国家东西部扶贫合作战略,上海和尊共同推动消费扶贫持续推进,推动遵益优秀产品供应不断转化,"遵益产品进上海"成功由政府主导向市场驱动、遵益畜产品、 蔬菜、辣椒、茶叶、大米等农产品在上海成功搭建了稳定的销售渠道。

沪尊业务联动,"遵益优品"市场强劲

沪尊企业联动消费扶贫走出"新花样子"

基于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上海和尊两地实施"机制建立、产品质量、模式创新、平台建设、渠道拓展"等五大行动,深入实践消费和扶贫新思路、新思路。

- 组织并启动顺畅的产销机制。遵义市高层次促进和完善机制,建立"遵纪守法进沪"职工班,建立定期联系体系,研究制定消费者扶贫政策,推动建立沪尊消费扶贫联盟,推动建立九苦县农业企业与上海市企业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 特别是在2020年初疫情爆发期间,上海遵义企业产销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海农贸市场、高校物流、叮咚等企业通过自有渠道购买蔬菜,帮助遵义竹鸡等产品进入上海。

- 多方联动,打造线下平台。依托上海消费市场,在上海及区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在上海九江路建起了"玉艺直销店",在丰庄茶城、杨浦区、浦东、松江、奉贤等区建有"遵义馆"旗舰店10个, 30个销售点、遵义辣椒、培根制品、辣椒制品、野木瓜制品等100多种特色农产品上架销售,2020年销售额已突破3000万元。

- 融入活动以扩大在线渠道。利用上海"五五五购物节",遵义市县一级在上海遵义馆举办了5场活动(含15个区县特产)。直接在云上销售"与货同住"活动,遵益优秀产品(三轮"五县五货")进驻上海"五五购物节",实现线上线下交易超过2亿元,淘金胡椒、燕天麻、所谓梨等爆款产品在各种电商平台上掀起了上海居民购买的浪潮。

- 政企互动,提高产品质量。依托上海流通企业的技术指导,沪尊消费者扶贫联盟发布了《沪尊农产品流通和销售标准指南》,推广红水太阳醋、正安叶木瓜、美丹遵义红茶、玉水方竹笋等10种产品入选2019年上海同行,帮助市"百县"品牌名录, 产品质量得到了上海居民的一致好评。2020年,遵义食材进入上海金博食堂,遵益天马鸡、遵益方竹炸培根、遵益牛排、遵益羊粉入选上海金博食堂遵宜菜单。

- 引领创新的合作模式。遵义引进上海三花食品有限公司,在遵义成立了新的景农公司,发展了林下生态鸡养殖基地,注册了"半亩鸡"品牌,建立了"遵义基地和上海屠宰及市场销售"的模式。贵州燕岛食品公司在上海设立了事业部中心,在箱马鲜店开出亚麻系列产品200个,建立了遵义小黄牛生鲜柜台100个,产品进驻上海模式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

沪尊业务联动,"遵益优品"市场强劲

县级特色是"泉中"遵义优秀产品市场

秉承"遵义绿色食品,健康美好生活"的理念,上海遵益消费扶贫将"改革生产链""开放流通链"与"提升价值链"有机结合,推动遵义优质农产品在生产、流通、销售环节五大变革,有力推动千万小产进入千变万化的市场。

- 流通基础设施越来越好。流通基础逐步完善,遵义鲜蔬菜冷库机组容量从2016年的14.68亿立方米增加到140.5万立方米,冷链运输车辆数量从2016年的26辆增加到371辆。

- 市场主体的概念已经变得崭新。遵义企业在与上海流通企业对接合作,种植、采摘、分拣、包装、储存、运输等标准化意识不断提高,为农产品的市场化奠定了基础。

- 组织程度更好。随着尊茶集团、尊香集团等多家国有经营企业的形成,市场主体改变了分散、小、弱的现状。2020年,遵义县、区设立了农产品智慧服务中心,市、县、乡三级政府平台公司建立了"村社区融合""三社会融合"等模式,农产品组织程度大大提高。

- 产品竞争力增强。新培育打造"遵义红"、"遵益绿"、"半亩鸡"、"遵义辣"、"味"等热门品牌产品,目前,遵义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30项,中国驰名商标17项,无公害认证农产品134件,绿色认证农产品383件,有机认证农产品60件。

- 市场份额更高。尊品进沪销售额从2017年的1.05亿元,到2019年的5.62亿元,在尊品进沪、合规进宇、进广东和进军营的带领下持续升温,1从2020年1月到10月,尊品在上海销售8.5亿元,在重庆销售9.86亿元, 在广东等市场2.63亿元,并按月增加军营销售额。遵益市场份额的增加带来了遵益收入的增加,乡亲们一直在膨胀。

投稿:遵义市商务局天空眼新闻

编辑:王其阳 孙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