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赤水市通过加强粪便处理设施设备,加快了畜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设施的改造升级,利用农业生产资源,有效预防和减少了畜禽养殖污染。
如何利用粪便资源形成长效管理机制,赤水市通过对全市养殖场进行全面检查,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对当地生猪养殖安排进行监管、整改。对养殖场进行网格化管理,定期和不定期监督检查,检查账目是否建立完善,设施设备运行是否正常,如发现问题将及时进行监督整改。
在赤水市凤凰养猪场,有700多头猪,一头猪平均每天产生4斤粪便,养猪场每天生产1000多斤猪粪,养猪场会干湿分离粪便,附近的农民会来购买干粪,成为菜田里的有机肥料。通过沉淀池分离出湿肥后,沼气池以沼气池发酵为燃料,畜禽粪便污染综合利用率达100%,粪便乱扔垃圾,异味已成为过去。
贵州竹乡养鸡有限公司目前拥有鸡8万多套,日产鸡粪达到3吨左右,公司采用自动饲喂和粪便清洗设施,鸡粪通过输送带输送到转储场,粪便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达100%。
目前,赤水市共有50多个生猪生产场169个,其中大型养殖场41个,全部规模化养殖场实行雨土分离和湿法分离,建设沼气池、沉淀池、粪便堆积发酵厂(池)和干湿分离机等设施设备, 粪便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达100%,畜禽废弃物全部利用资源用于农业用途。2020年,全市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81.36%。
为进一步强化部门职责,赤水按照各级机构综合利用和检查制度的要求,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同时,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在畜禽养殖过程中,全面推行循环发展模式,按照"干湿分离、雨污分流、节水养殖、循环利用"的原则,通过沼气池处理、有机肥生产等手段,对养殖粪便进行污染分级利用, 并配套种植废弃物基地,将废弃物作为宝,不断提高综合利用水平,新建、改造、扩建养殖场,在环境能力综合考核的前提下,严格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制,从源头上遏制畜禽养殖污染,实现绿色产业发展, 健康发展。
文章来源:红水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