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赤水市通過加強糞便處理設施裝置,加快了畜牧業向規模化、标準化設施的改造更新,利用農業生産資源,有效預防和減少了畜禽養殖污染。
如何利用糞便資源形成長效管理機制,赤水市通過對全市養殖場進行全面檢查,采取"一對一"的方式對當地生豬養殖安排進行監管、整改。對養殖場進行網格化管理,定期和不定期監督檢查,檢查賬目是否建立完善,設施裝置運作是否正常,如發現問題将及時進行監督整改。
在赤水市鳳凰養豬場,有700多頭豬,一頭豬平均每天産生4斤糞便,養豬場每天生産1000多斤豬糞,養豬場會幹濕分離糞便,附近的農民會來購買幹糞,成為菜田裡的有機肥料。通過沉澱池分離出濕肥後,沼氣池以沼氣池發酵為燃料,畜禽糞便污染綜合使用率達100%,糞便亂扔垃圾,異味已成為過去。
貴州竹鄉養雞有限公司目前擁有雞8萬多套,日産雞糞達到3噸左右,公司采用自動飼喂和糞便清洗設施,雞糞通過輸送帶輸送到轉儲場,糞便處理設施裝置配套率達100%。
目前,赤水市共有50多個生豬生産場169個,其中大型養殖場41個,全部規模化養殖場實行雨土分離和濕法分離,建設沼氣池、沉澱池、糞便堆積發酵廠(池)和幹濕分離機等設施裝置, 糞便處理設施裝置配套率達100%,畜禽廢棄物全部利用資源用于農業用途。2020年,全市畜禽糞便綜合使用率達到81.36%。
為進一步強化部門職責,赤水按照各級機構綜合利用和檢查制度的要求,定期進行監督檢查。同時,進一步加強技術教育訓練和指導,在畜禽養殖過程中,全面推行循環發展模式,按照"幹濕分離、雨污分流、節水養殖、循環利用"的原則,通過沼氣池處理、有機肥生産等手段,對養殖糞便進行污染分級利用, 并配套種植廢棄物基地,将廢棄物作為寶,不斷提高綜合利用水準,建立、改造、擴建養殖場,在環境能力綜合考核的前提下,嚴格環境影響評價三同時制,從源頭上遏制畜禽養殖污染,實作綠色産業發展, 健康發展。
文章來源:紅水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