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被退学的爱迪生,成为世纪天才:这些暗示真的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

作者:美可玩故事服务号
被退学的爱迪生,成为世纪天才:这些暗示真的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

大家好,我是Maco.

先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吧!

这个故事的主角是“发明大王”爱迪生,他还是小学生的时候,有一天放学回家,把一张小纸条交给了妈妈说:

“妈妈,老师将这张纸条递给我,并说只有你能看,他说什么呀?”

爱迪生的妈妈边看边流泪,大声读给孩子听:“你的孩子是天才,这个学校对他来说太小了,没有好老师可以训练他。请你自己教导他。”

被退学的爱迪生,成为世纪天才:这些暗示真的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

爱迪生的母亲过世多年以后,爱迪生偶然在衣柜里发现了当年老师让他交给妈妈的信,信上写着:

“你的孩子有精神上的缺陷,我们不能让他继续留在学校就读,他被退学了。”

爱迪生看到信时,非常激动。他在日记上这样写道:“汤玛士.爱廸生是一个有精神缺陷的小孩,但他的母亲把他改变成为世纪的天才。”

一句正面的鼓励话,或许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其实,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家长的鼓励和认可,而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往往是孩子成长的动力。

但是,在中国的家庭中,家长并不擅长给孩子鼓励,他们常常感觉别人家的孩子那么优秀,而自家的孩子干啥啥不行。

有这样一则新闻,一名2岁左右的女孩在平衡车比赛中因跑了倒数,被妈妈训斥:

“你有什么脸好哭啊?全程在那遛弯!”

被退学的爱迪生,成为世纪天才:这些暗示真的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

女孩带着哭腔地回答:“我下次好好跑。”看着孩子楚楚可怜的样子,令人十分心疼。

事实上,孩子比大人更难过,他们最需要的是父母的拥抱与安慰,支持与鼓励。

不可否认的是,有些家长在孩子遇到挫折时,也会给孩子鼓励。比如:

“再试试,妈妈相信你可以,加油!”

“别的小朋友都能做到,你肯定也没问题!”

这样的鼓励,听起来好像没什么毛病,而且这样鼓励孩子的家长不在少数。

但实际上可能不仅没有达到鼓励的效果,还很有可能导致孩子的心理压力更大,更加畏惧,不敢尝试。

被退学的爱迪生,成为世纪天才:这些暗示真的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

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孩子的内心反应往往是“我不会”、“我不敢”、“我害怕”……

这个时候,如果家长只是简单地说一句:“你可以的,加油!”

其实很难起到鼓励作用,因为家长只告诉孩子“你可以”,但没有告诉孩子“为什么可以”。

所以,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可能是:

“我明明做不好,为什么爸爸妈妈都能觉得我可以呢?”

“如果我做不好,是不是就很差劲,会让爸爸妈妈失望?”

这也是家长在跟孩子说完“加油”后,孩子依旧不愿意继续尝试,因为他们的“害怕”“恐惧”情绪并没有得到释放,而是被家长的一句“你可以的”给否认了。

还有一种家长在鼓励孩子的时候习惯用“激将法”,比如“邻居家的孩子怎样优秀,你要是有人家的十分之一,我就满足了。”

类似这种鼓励反而会加大孩子的心理压力,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我就这样,破罐子破摔吧”。

被退学的爱迪生,成为世纪天才:这些暗示真的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

那家长们要怎么正确的鼓励孩子呢?

第一肯定是要关心孩子的情绪,看见孩子的“恐惧”。当孩子表现出不想尝试的时候,要去先了解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情绪是被认可、被接受的。

当发现孩子已经出现挫败感时,就不要再让孩子“加油,再试一次了”,不如对孩子说,“我们先休息一会儿好不好?”

在休息的过程中,再慢慢引导孩子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分析孩子抗拒的原因,和孩子产生共情,关心他的感受,而不是一味“鼓励”孩子做他不想做的事情。

被退学的爱迪生,成为世纪天才:这些暗示真的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

当我们了解到孩子抗拒的原因后,要给孩子一些实质性的帮助和支持,而不是简单的口头的鼓励。

比如,很多孩子都非常害怕游泳,天生对水存在畏惧感,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就可以陪孩子一起下水,告诉孩子不用担心会有危险,“爸爸妈妈在这里,你很安全”。

在孩子需要的时候,适时给孩子一些小提示或者小帮助,也能减少孩子的挫败感,让他们感觉自己不是一个人。

被退学的爱迪生,成为世纪天才:这些暗示真的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

其实,还有一种情况也是导致孩子在家长的不断鼓励,仍然不愿意去尝试的,这种情况就是“太在乎结果”。

因为“太在乎结果”,导致他们不敢轻易去尝试。

对于这类孩子,家长更要耐心地去引导,多向孩子传递“过程也很重要”的观念,让孩子知道结果并不是成功或失败的唯一评判标准,只要他们在过程中学会了经验,有所收获,也是一种成功。

被退学的爱迪生,成为世纪天才:这些暗示真的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

在鼓励的时候,可以多针对孩子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努力和行为细节进行鼓励。

“虽然结果不是很理想,但是我们已经学到了新的知识,下次肯定能够更进步的!”

最后,家长还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时候对孩子的鼓励也要“适可而止”,尤其是当这件事已经严重超过孩子的能力范围,要适当地让孩子学会选择放弃。

【美可玩故事】,用梦想点亮孩子的未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