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季播种的开始,早春虫鼠也将进入防控期。各地要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特别是及时向种植者和农民通报相关技术,充分发挥植保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控制病原病鼠在大量繁育前作为害虫,起到全年作物防治病虫害的第一战。
1、草贪婪之夜
目前,广西草原贪夜虫幼虫只在玉米上发现,累计出现面积557亩,防控区554亩。整个2月中旬进行的调查:该地区11个县首次看到幼虫,平均100个幼虫种群为1.53头,最高为12头(Wuming);随着气温的升高,各地要做好草食性夜虫的监测控制工作,根据监测调查及时抢占幼虫的防治,在防治策略上根据草贪婪夜虫聚集的特点,突出早春玉米、新甘蔗的预控, 广泛宣传,动员群众开展毒品检测、点杀点处理,有效降低早春人口基数,控制其地幔危害。
2、春季农业区杀鼠
2.1 农业区啮齿动物的动向 根据最近对桂南县和贵中县的调查,农田100夹的捕获率一般为0.6%~6.5%,高11.33%;预计到2021年,整个地区啮齿动物的发病率将达到中等,发生面积约为1800万亩。春季啮齿类动物主要栖息在春季播种田(田地)、冬季庄稼地、人工种植棚、村田、河边、沟渠等地。
2.2 消灭大鼠的建议
2.2.1 加强防范意识,加强根除啮齿动物危害老鼠繁殖能力的力度,做好2021年春季在农业地区的灭鼠工作,仍然是保证我区春季农业生产平稳发展乃至全年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各地要提高认识,争取地方领导重视,加大投入,加强大鼠监测报告,及时发布大鼠信息,做好灭鼠技术培训,普及灭鼠技术,因地制宜开展春季农业活动,在春季大规模繁殖前消灭啮齿动物。
2.2.2 农业区啮齿动物防治方案的科学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春季啮齿动物防治是全年防治啮齿动物的关键时期。各地区要统一行动,开展大规模持续防控,采取科学方法,实施综合治理,统一实施灭鼠与定期灭鼠相结合。在大鼠密度高的地方,化学中毒和灭鼠的应急措施,辅以生态控制和农业控制,在大鼠密度低(捕鼠率在5%以下)的地方,可以采取农业、物理和生物控制措施,开展综合防控,大力推广毒饵站大鼠控制技术。
2.2.3 毒饵诱饵技术的关键点目前主要是推广使用抗凝剂高效安全啮齿动物杀毒剂,如钠盐、溴鼠烈、溴敌等。选择鲜米(或大米)作为饵料,采用药液浸泡法制备毒饵,即用即用,在技术人员指导下集中编制,分发给广大养殖户使用。
3、种子床消毒
许多作物病害都是由种子菌引起的,如白叶病、细菌斑块病等细菌性病害、水稻瘟疫等真菌病害,往往是农作物病害的主要来源。因此,做好种子消毒可以大大减少这些疾病的发生,是一种经济、有效、简单、实用的防控措施。
3.1 种子消毒
稻米可用于浸泡在胺、茧、乙基大蒜素中,预防病态病和稻瘟疫,并可采用拟除虫菊酯、丁硫百威籽处理剂混合种子,防止米蝇虱、稻马、绿蚱蜢。
玉米上覆盖着含有拟除虫菊酯、拟除虫菊酯、氯甲基酰胺等成分的种子包衣剂,以防止地下害虫、马、蚜虫、灰蝇虱和其他种子期害虫。
甘蔗新厂甘蔗要将药用浸泡或混合,将甘蔗籽浸泡50%以上的500倍酒3~4分钟,或浸泡3%~4%的石灰水8小时,或20%的石灰水浸泡1分钟。
蔬菜选择50%的Froome双润湿粉或70%戴森锰锌保湿粉等药物混合物。
3.2 种子床土壤消毒
蔬菜种子床采用犁土、土壤洒石灰氮、太阳能消毒等措施,可预防枯萎病、根腐病、根线虫等土壤病害。
甘蔗土壤酸度过大的田地,每亩石灰粉60~70公斤,可抑制鳄梨菌的繁殖。
4、其他农业防控措施
4.1 选择高产抗虫品种或组合,因地制宜选择产量好、抗(抗)虫害强的品种或组合,提高植物抗病虫害性能,能预防或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4.2 采用防虫网育种用30眼防虫网或无纺布屏障育种,可有效阻断稻蝇虱侵入田间传播毒物,起到预防南方黑条纹侏儒病等水稻病毒病害的作用,并能预防稻马、叶等秧苗。
4.3 提高水稻种子发芽技术。发芽时,促进高温(36°C~38°C)露白,适温(30°C~35°C)发芽,冷却(20°C~25°C)训练芽,使芽达到气的标准,均匀、短、强。
4.4 春季灌溉和根除虫源在初期,大规模繁殖之前,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减灾和防灾方法,因此应在三合一、二氧化、台水虫幼虫期间及时进行春季灌溉工作。及时灌溉冬季闲置田地犁地,灌溉冬绿肥田2~3个流马水,加速水稻痣腐烂和冬虫源死亡,减少基底虫源的发生。
4.5 抢救菌核,减少春耕灌田中细菌源,将浮在水渣中打捞干燥、集中焚烧或深埋,消除或减少病源,减少病害的发生。
4.6 清理牧区及时清除(切割)甘蔗田、果园中的枯株、残叶(病枝、叶)、烂果、残果、集中焚烧或深埋处理,减少病虫鼠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作物病虫防治站
(资料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植物保护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