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災害應急:做好春季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

随着春季播種的開始,早春蟲鼠也将進入防控期。各地要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特别是及時向種植者和農民通報相關技術,充分發揮植保技術在農業生産中的作用,控制病原病鼠在大量繁育前作為害蟲,起到全年作物防治病蟲害的第一戰。

1、草貪婪之夜

目前,廣西草原貪夜蟲幼蟲隻在玉米上發現,累計出現面積557畝,防控區554畝。整個2月中旬進行的調查:該地區11個縣首次看到幼蟲,平均100個幼蟲種群為1.53頭,最高為12頭(Wuming);随着氣溫的升高,各地要做好草食性夜蟲的監測控制工作,根據監測調查及時搶占幼蟲的防治,在防治政策上根據草貪婪夜蟲聚集的特點,突出早春玉米、新甘蔗的預控, 廣泛宣傳,動員群衆開展毒品檢測、點殺點處理,有效降低早春人口基數,控制其地幔危害。

2、春季農業區殺鼠

2.1 農業區齧齒動物的動向 根據最近對桂南縣和貴中縣的調查,農田100夾的捕獲率一般為0.6%~6.5%,高11.33%;預計到2021年,整個地區齧齒動物的發病率将達到中等,發生面積約為1800萬畝。春季齧齒類動物主要栖息在春季播種田(田地)、冬季莊稼地、人工種植棚、村田、河邊、溝渠等地。

2.2 消滅大鼠的建議

2.2.1 加強防範意識,加強根除齧齒動物危害老鼠繁殖能力的力度,做好2021年春季在農業地區的滅鼠工作,仍然是保證我區春季農業生産平穩發展乃至全年農業生産安全的重要舉措之一。各地要提高認識,争取地方上司重視,加大投入,加強大鼠監測報告,及時釋出大鼠資訊,做好滅鼠技術教育訓練,普及滅鼠技術,因地制宜開展春季農業活動,在春季大規模繁殖前消滅齧齒動物。

2.2.2 農業區齧齒動物防治方案的科學發展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春季齧齒動物防治是全年防治齧齒動物的關鍵時期。各地區要統一行動,開展大規模持續防控,采取科學方法,實施綜合治理,統一實施滅鼠與定期滅鼠相結合。在大鼠密度高的地方,化學中毒和滅鼠的應急措施,輔以生态控制和農業控制,在大鼠密度低(捕鼠率在5%以下)的地方,可以采取農業、實體和生物控制措施,開展綜合防控,大力推廣毒餌站大鼠控制技術。

2.2.3 毒餌誘餌技術的關鍵點目前主要是推廣使用抗凝劑高效安全齧齒動物殺毒劑,如鈉鹽、溴鼠烈、溴敵等。選擇鮮米(或大米)作為餌料,采用藥液浸泡法制備毒餌,即用即用,在技術人員指導下集中編制,分發給廣大養殖戶使用。

3、種子床消毒

許多作物病害都是由種子菌引起的,如白葉病、細菌斑塊病等細菌性病害、水稻瘟疫等真菌病害,往往是農作物病害的主要來源。是以,做好種子消毒可以大大減少這些疾病的發生,是一種經濟、有效、簡單、實用的防控措施。

3.1 種子消毒

稻米可用于浸泡在胺、繭、乙基大蒜素中,預防病态病和稻瘟疫,并可采用拟除蟲菊酯、丁硫百威籽處理劑混合種子,防止米蠅虱、稻馬、綠蚱蜢。

玉米上覆寫着含有拟除蟲菊酯、拟除蟲菊酯、氯甲基酰胺等成分的種子包衣劑,以防止地下害蟲、馬、蚜蟲、灰蠅虱和其他種子期害蟲。

甘蔗新廠甘蔗要将藥用浸泡或混合,将甘蔗籽浸泡50%以上的500倍酒3~4分鐘,或浸泡3%~4%的石灰水8小時,或20%的石灰水浸泡1分鐘。

蔬菜選擇50%的Froome雙潤濕粉或70%戴森錳鋅保濕粉等藥物混合物。

3.2 種子床土壤消毒

蔬菜種子床采用犁土、土壤灑石灰氮、太陽能消毒等措施,可預防枯萎病、根腐病、根線蟲等土壤病害。

甘蔗土壤酸度過大的田地,每畝石灰粉60~70公斤,可抑制鳄梨菌的繁殖。

4、其他農業防控措施

4.1 選擇高産抗蟲品種或組合,因地制宜選擇産量好、抗(抗)蟲害強的品種或組合,提高植物抗病蟲害性能,能預防或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4.2 采用防蟲網育種用30眼防蟲網或無紡布屏障育種,可有效阻斷稻蠅虱侵入田間傳播毒物,起到預防南方黑條紋侏儒病等水稻病毒病害的作用,并能預防稻馬、葉等秧苗。

4.3 提高水稻種子發芽技術。發芽時,促進高溫(36°C~38°C)露白,适溫(30°C~35°C)發芽,冷卻(20°C~25°C)訓練芽,使芽達到氣的标準,均勻、短、強。

4.4 春季灌溉和根除蟲源在初期,大規模繁殖之前,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減災和防災方法,是以應在三合一、二氧化、台水蟲幼蟲期間及時進行春季灌溉工作。及時灌溉冬季閑置田地犁地,灌溉冬綠肥田2~3個流馬水,加速水稻痣腐爛和冬蟲源死亡,減少基底蟲源的發生。

4.5 搶救菌核,減少春耕灌田中細菌源,将浮在水渣中打撈幹燥、集中焚燒或深埋,消除或減少病源,減少病害的發生。

4.6 清理牧區及時清除(切割)甘蔗田、果園中的枯株、殘葉(病枝、葉)、爛果、殘果、集中焚燒或深埋處理,減少病蟲鼠源。

廣西壯族自治區作物病蟲防治站

(資料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植物保護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