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對本地區農作物種植結構的綜合分析,結合去年冬季和春季的氣候特征、病蟲害源基礎和曆史資料,2021年上半年我區主要作物病害和草鼠總體發生率為中度至重度局部發生, 預計面積1.51億畝,同比持平。與去年同期相比:稻蠅虱、水稻印病仍是重發趨勢,草原貪夜蟲在當地發生偏重、水稻卷曲葉蟲病、水稻病毒病、黃條跳甲、柑橘紅蜘蛛、柑橘潛意識葉、柑橘木虱、橙蠅、斜紋夜蜱、大鼠病等。
一類昆蟲
(1)水稻病蟲害總體發生較為局部化,其中稻蠅虱、水稻卷葉、二氧化蚜、水稻瘟疫、南方稻黑條紋侏儒症預計發生面積2230萬畝。
1、稻蠅虱預計發生在中重度局部大片,發生面積1020萬畝,該地區普遍發生。
2、水稻卷曲葉蚱蜢預計局部發生适量,發生面積800萬畝,整個地區普遍發生。其中,桂東北、桂西北,貴南大部分稻區是重度産區。
3、二氧化度預計發生局部光媒體,發生面積為130萬畝。其中,桂東北、西北桂發生較重,其他稻區呈現上升趨勢。
4、預計水稻瘟疫的發生量以局部媒體的輕度程度為主,發生面積達250萬畝。發生該病種的主要地區是病害感覺品種較多的山區和曆史發生區。
5、南方水稻黑條紋矮化病害預計以輕度局部媒體發生,發生面積達30萬畝。
(2)草地貪夜班預計發生局部适量,面積195萬畝;
(3)粘蟲預計局部發生重量較輕,發生面積30萬畝,主要發生區為桂西北部、貴中、右河谷等地。
(4)飛蝗預計局部發生輕度,面積10000畝,主要發生區域為客人,柳州市局部地區。
(5)馬鈴薯後期流行預計發生在局部媒體的中度,預計發生面積為8.5萬畝。
二、兩類昆蟲
(1)水稻病蟲害總體發生較為局部化,其中水稻紋狀體病、水稻細菌性條狀病、水稻彎曲病、滴蟲病等發生面積預計達1005萬畝。
1、水稻紋狀體病預計發生程度偏大,發生面積890萬畝,整個地區普遍存在。再開發區是桂東北部和東南部的高産水稻區。
2、水稻細菌性斑塊病預計以輕度局部培養基發生,發生面積5萬畝。
3、水稻曲率病害預計以輕度局部媒體發生,發生面積達30萬畝。
4、三化學繭預計以局部光照發生,發生面積達80萬畝。主要出現區是貴中大部分地區和右河谷,圭南部分水稻區。
(2)玉米繭預計發生在輕質局部媒體上,面積為150萬畝。
(三)預計桔蠅發生局部重量較輕,發生面積60萬畝。除了柑橘,橙蠅還可以傷害芒果、芭樂、芭樂、荔枝、桃子、棗等250多種水果。當地的柑橘種植區正在增加。
(4)柑橘病害昆蟲總體發生量大,其中柑橘潰瘍病、柑橘爪(柑橘紅蜘蛛)、柑橘木虱的發生面積預計為750萬畝。
1、柑橘潰瘍病預計局部發生較輕,發生面積達100萬畝次。
2、柑橘爪預計會發生重度,發生面積達480萬畝。
3、柑橘木虱預計以較輕的局部媒體出現,發生面積達170萬畝。
(5)甘蔗病害總體發生率中度,其中甘蔗蚜蟲(條形、二蛞蝓、黃蛞蝓)和甘蔗黑穗病預計發生面積為820萬畝。
1、甘蔗蚜蟲的發生率預計局部重量适中,發生面積610萬畝。
2、甘蔗黑刺病預計局部發生适中,發生面積210萬畝。
(6)小菜香菜預計适中發生,面積100萬畝。
(7)斜紋夜鑷預計局部重量較輕,面積150萬畝。斜紋幼蟲可用于花生、玉米、甘薯、芋頭、蓮花、大豆、煙草、甜菜、十字花等近300種植物的葉子,間歇性地猖獗。
三、其他疾病
(1)水稻病害、水稻蛞蝓、水稻草裙花葉斑病、水稻根線蟲病、水稻橙葉病、稻蛾、稻蛾、水稻蛾、水稻蝗蟲、水稻葉蛞蝓等病害将在一些水稻地區不同程度發生。
(2)玉米病害總體發生度輕、中,其中玉米印病、玉米大小斑病、玉米蚜蟲、玉米甲蟲等發生面積預計為441萬畝。
1、玉米印病預計以局部媒體的光度發生,發生面積達145萬畝。
2、玉米大小的斑點病預計以輕度發生局部媒體,發生面積110萬畝。
3、玉米蚜蟲預計以光度發生局部媒體,發生面積175萬畝。
4、玉米鐵甲蟲預計以輕質局部媒體發生,發生面積達11萬畝,主要發生面積大部分為貴溪、貴中當地玉米種植區。
(三)柑橘類昆蟲總體發生率适中,其中柑橘潛葉蜱、柑橘鏽蜱、柑橘蕨類、柑橘粉虱、柑橘炭疽病等預計發生1075萬畝。
1、柑橘潛葉蛾預計局部發生适量,發生面積320萬畝。
2、柑橘鏽蜱預計局部媒體會發生輕度,發生面積185萬畝。
3、柑橘類蕨類植物預計以輕度發生局部媒體,發生面積達150萬畝。
4、柑橘粉虱子預計以較輕的局部媒體發生,發生面積達120萬畝。
5、柑橘炭疽病預計發生程度适中,發生面積200萬畝。
6、柑橘瘡病預計以局部媒體的輕度發生,發生面積達100萬畝。
(4)荔枝病總體發生局部重量适中,其中荔枝霜病黴菌、荔枝蛾、荔枝蛾預計發生面積達370萬畝。
1、荔枝霜凍流行黴菌預計發生在局部重量适中,發生面積120萬畝。
2、預計荔枝發生局部重量适中,發生面積100萬畝。
3、荔枝蛾預計在局部發生度适中,大量發生,發生面積150萬畝。
(5)甘蔗病總體發病輕度和中度,其中甘蔗螨、甘蔗馬、甘蔗龜、甘蔗根鋸斷牛、甘蔗鳄梨病的發生面積預計在800萬畝。
1、甘蔗綿桔預計以輕質局部媒體發生,發生面積達200萬畝。
2、甘蔗馬預計以輕度局部媒體出現,發生面積450萬畝。
3、甘蔗龜預計以輕度局部媒體發生,出現面積50萬畝。
4、甘蔗根部鋸掉牛,預計會發生局部媒體較輕,發生面積達60萬畝。
5、甘蔗鳄梨病害預計以局部光照發生,發生面積達40萬畝。
(6)蔬菜病害總體發生輕度和中度,其中黃卷帶跳甲、菜菜、菜綠蟲、美洲斑蠅、卷心菜霜黴病、卷心菜軟腐病等,預計發生面積570萬畝。
1、黃帶跳甲預計局部重量适中,發生面積130萬畝。
2、蔬菜預計發生适中度的局部重量,發生面積150萬畝。
3、植物性綠色昆蟲預計以局部媒體的光度發生,發生面積達110萬畝。
4、美洲斑蠅預計以光局部媒體發生,發生面積為70萬畝。
5、卷心菜霜凍黴菌預計以局部媒體的輕度發生,發生面積達60萬畝。
6、卷心菜軟腐病預計以輕度局部媒體發生,發生面積50萬畝。
(7)預計大鼠損傷局部重量适中,面積960萬畝;
(8)福壽螺杆預計會發生在輕質局部媒體上,出現面積為320萬畝。
(9)預計土壤蝗蟲局部發生度較輕,面積70萬畝。
(10)桑椹病總體發生輕度和中度,其中桑椹病、桑椹紅蜘蛛預計發生面積200萬畝。此外,當地桑樹種植區桑樹籽粒的出現率正在上升。
(11)草地損傷預計在中等水準發生,面積為3600萬畝。
四、主要依據
(1)疾病的源頭基礎
1、稻蠅虱燈下期初期與去年全年關閉。燈下昆蟲數量低于去年和全年,2021年3月1日至25日單燈陷阱總數分别為16.61隻,較去年同期和年均均下降74.21%和57.78%;根據3月初在北海市進行的一項調查:11畝碎片,是去年同期的2.75倍。
2、草貪夜蟲 截至3月24日,廣西現有47個縣有成蟲,41個縣有幼蟲。目前,全區面積18.7萬畝,已開展防控面積34.7萬畝,近期在縣(市、區)田間幼蟲調查:平均100株3.9頭,局部田高49~69頭(平國、天宇、甯明);
3、三花等統計鶴山59個縣(市、區)三類田地權重平均殘留蟲口密度為80.00頭/畝,與去年同期相比,全年下降20.06%、56.98%。大多數稻區鐵人三項的冬季死亡率持平至高于上年,國家等52個縣(市、區)各類田地的權重死亡率為8.19%,比去年同期提高2.89%,比平時低13.88%。
4、第二化工水統計融水等14個縣兩類田間權重平均殘留昆蟲口密度3427.00頭/畝,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5、水稻印病 根據3月初融水等26個縣(市、區)越冬菌的調查,權重平均核數較去年同期減少3個縣,占調查縣數的11.54%;每類場的平均核為每畝347,000個顆粒,與去年同期基本相同。
6、玉米鐵甲蟲 根據當地冬後蟲源調查,蟲口密度與去年同期相比:除龍州、湘、巴馬等縣(市)相比去年同期外,其他縣區均小于或持平于去年同期。
7、甘蔗蟲江州區植保站2月21日至3月15日性誘導監測點4361頭,與前幾年同期相比,誘捕總量是2012年以來的最高值,據江州、撫餘、上林、柳城、興濱等縣(地區)近日調查, 田間昆蟲數量較大,包括江州區3月15日調查甘蔗田根部,每畝平均産卵量107-213枚,平均為151枚,撫餘縣調查過冬後蔗槎殘留昆蟲密度一般為30~50頭/畝,高75頭/畝。
8、柑橘木虱 根據一些縣(市、區)地區近期柑虱的發生情況調查,主要發生在貴東、貴中、貴南等地的果園。據貴港、靈川、吳宣、金秀、合浦等市、縣(區)調查,發生面積占種植面積的10%~60%,百頂已成(若)蟲害一般為1~4頭,高可達500頭。其中,錦繡縣調查發現,發生面積55000畝,約占種植面積的60%,少量果園昆蟲一般為20~50頭/百頭,個體可達3000頭/百頭。
(2) 農業活動
截至3月19日,全區已浸泡早稻種子1602.83萬公斤,其中,雜交水稻種子1074.4萬公斤,早稻育種486.8萬畝,各城市已開始早稻育種工作。整個已插稻初期面積81.6萬畝,有南甯、贛州、北海、欽州、貴崗、榆林、白仙等,崇珠9市開始早稻種植蔬菜面積42882萬畝,甘蔗面積109479萬畝,其中甘蔗面積107544萬畝,果蔗面積1.935億畝, 油品面積175.11萬畝。
各地泉插的不平衡,使得整個地區的水稻肥力期比較長,橋田的增加有利于病蟲害的發生。
(三) 氣候因素
2020年冬季(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廣西平均氣溫為13.4攝氏度,高于往常,其中2月平均氣溫為16.9攝氏度,比同期高出3.8攝氏度,為1951年以來同期第三高。2020年冬季,廣西平均降水量27.8毫米,比往年少,其中1月平均降水量為3.8毫米,比1951年以來同期減少92.4%,為曆史第二少,2月平均降水量為70.5毫米,比同期增加20%。雨、高溫、潮濕的天氣對作物病蟲害的繁殖非常有益。
五、防控意見
(一) 加強監測和預警。
廣西是全國遷徙害蟲從東南亞遷徙和繁殖的第一站,草原貪夜蟲常年繁殖地,全區各地要充分了解全國遷徙蟲害監測工作的戰略地位,切實做好稻蠅虱、水稻卷葉蟲、 草貪夜蟲等遷徙蟲害監測預警工作,為長江中下遊乃至全國遷徙病蟲害預報防治工作做好指導工作。
(2)增加資金。
要充分認識病蟲檢測的重要性,加強上司和管理,重視對調查工作的扶持,投入必要的營運資金,推進預報、預報工作的标準化、可視化化、标準化,確定植保部門野外調查、資訊傳遞和預警釋出的順利開展。
(3)保證資訊的順暢流動。
各級農業植保部門科技人員要堅持"每日調查、五日報告、重大病蟲害實時報告"的工作制度,深入實地調研,掌握病蟲害發生的動态,特别注重對飛機病蟲害、流行病和突發重大病蟲害的調查, 及時準确地釋出蟲害資訊,及時向政府主管部門報告,并及時将防控資訊傳遞到城鎮、村(屯),告知大農戶、專業防治機構和農戶。
(4)及時科學防控。
各地要大力開展綠色防治技術教育訓練,普及和改進病蟲防治技術,組織基層防治網絡,開展群防群管理。積極推廣使用新型防控技術和安全、高效、經濟的對應農藥。
(資料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植物保護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