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60年,林伯渠之子想赴苏留学,遭大量反对,贺龙:要去就去哈军工1、林伯渠儿子林用三的学业2、林用三出国留学遭到了大量反对,贺龙说:要去就去哈军工!3、最后的决定

作者:蓝风破晓
60年,林伯渠之子想赴苏留学,遭大量反对,贺龙:要去就去哈军工1、林伯渠儿子林用三的学业2、林用三出国留学遭到了大量反对,贺龙说:要去就去哈军工!3、最后的决定

北戴河

1960年的夏天,又到了一个毕业季,同学们纷纷谋划着自己的未来。

一个21岁的年轻小伙子踌躇满志,兴高采烈地来到了北戴河。

北戴河位于秦皇岛,是著名的海边景区,这里有着碧波无涯的大海,也有着枝繁叶茂的森林;有着蜿蜒如带的海滩,还有着水中升起的朝阳。

这里是休闲度假的圣地。

小伙子姓林,叫林用三。

他是我国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林伯渠的儿子。

来到北戴河,林用三是来向一些伯伯、叔叔们来辞行的,因为他准备去苏联了。而那些中南海的叔叔伯伯们大都来了北戴河。

听闻,林用三要去苏联,直接炸了锅了!

林伯渠最好的朋友董必武和谢觉哉直接说道:“别去苏联了,国内那么多好的大学,还选不中一个?”

情绪比较激烈,而且持反对态度的贺龙元帅直接说道:去什么苏联,要去就去陈赓创建的哈军工!

这么多人当中,只有康生表达了自己独特的看法:“我看行,可以去!”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林用三为何执意要去苏联留学?那些叔叔伯伯们为何又要反对?

我们一一道来。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3">1、林伯渠儿子林用三的学业</h1>

60年,林伯渠之子想赴苏留学,遭大量反对,贺龙:要去就去哈军工1、林伯渠儿子林用三的学业2、林用三出国留学遭到了大量反对,贺龙说:要去就去哈军工!3、最后的决定

林伯渠

林伯渠,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生于1886年,和董必武、朱德都是同年。

在几十年血雨腥风的革命生涯中,林伯渠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不动摇,不气馁。

在延安时,他还曾是“陕甘宁边区政府”的主席(陕甘宁边区是1937年成立的,当时在名义上属于国民政府直辖),因此,毛泽东曾经打趣地说道:林老可是我们的父母官啊!

在新中国建立后,于1949年的10月1日,林伯渠还主持了开国大典。可见,毛泽东等人对林老的重视。

60年,林伯渠之子想赴苏留学,遭大量反对,贺龙:要去就去哈军工1、林伯渠儿子林用三的学业2、林用三出国留学遭到了大量反对,贺龙说:要去就去哈军工!3、最后的决定

前排左一为林伯渠

林伯渠有过五段婚姻,第四任妻子李俊在1939年生下了林伯渠的次子林用三。

林用三长期生活在父亲身边。

1959年夏,林用三高中毕业了,林伯渠关心起了孩子的前途,问道:“你报考了哪一所大学?”林用三高兴地回答了父亲:“第一志愿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留苏预备班,第二志愿是北京航空学院。”

如果是一个一般的父亲,应该非常满意孩子的答案,这孩子还是很有抱负啊!

但是,林用三失望了,父亲对自己“想留学苏联”没有任何的欣喜,同时,对“北京航空学院”也不甚感兴趣。

老爷子不满意这个小儿子的志愿,义正词严地说道:“你为什么没有大志气?为什么不敢报中国科技大学?”

通过这话,可以看出林伯渠老爷子的想法,他中意的是“中国科技大学”。

在林伯渠看来,中国科技大学是当时国内最好的大学,而且,国家未来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

从某种角度来看,历经无数事件的林老爷子说得没错。但是,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

林伯渠虽然不满意儿子的志愿,但是,还是给了小儿子以尊重。

1959年的秋天,林用三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录取了,录取的还有很多的优秀青年。

这些青年都知道,一年之后,他们将北上苏联,开始一段人生中最重要的学习旅程。

但是,意外突如其来,一年时间还没学完呢,林老爷子在1960年5月29日永远地走了,享年74岁。

父亲去世了,林用三在悲痛之余擦干了眼泪,全力拼搏在学习上。

他和同学们一起苦学俄语,通过书籍了解苏联的文化和风土人情,他们一个个憧憬着自己的美好未来....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6">2、林用三出国留学遭到了大量反对,贺龙说:要去就去哈军工!</h1>

60年,林伯渠之子想赴苏留学,遭大量反对,贺龙:要去就去哈军工1、林伯渠儿子林用三的学业2、林用三出国留学遭到了大量反对,贺龙说:要去就去哈军工!3、最后的决定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林用三和留苏预备班的同学们学了一年的俄语,在1960年的夏天,又办好了前往苏联的护照。

就在那个夏天,因为林用三有出色的组织能力,成绩又非常的突出,被选为带队出国的副大队长。

想想保尔柯察金,想想莫斯科红场,想想圆顶的东正大教堂,想想奔流不息的伏尔加河,林用三和同学们都激动得不行。

他们只嫌时间走得太慢,慢得就像头年迈的老驴。

将出国前的各种准备事宜一一完成,接下来,就剩下给亲朋好友们道个别,然后就可以开赴苏联了。

林用三跑得比较远,到北戴河来道别了。

那些看着他长大的叔叔伯伯们,他一定要去看望,一定要去道声别,下一次回来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呢!

北戴河是美丽的,但林用三的心情并不美丽,那些叔叔伯伯们对他的苏联之行,大多数投了反对票,甚至,贺龙叔叔说道:“去苏联干什么?要去就去哈尔滨,去陈赓同志那个军工学院!”

失望、灰心,受打击!

林用三不明白,这到底是为了什么?自己的这些长辈们,不是曾经以学习苏联为荣吗?

那些师哥师姐们,留学第一选择不都是苏联吗?为何轮到他们了,却遭到如此反对?

是啊,年轻人有着一肚子的委屈。可是,在学校里读书的学生又懂得什么?

此时,中国和苏联的关系已经开始恶化,早已没有了所谓的蜜月期(1954--1957年)。

老大哥苏联,动不动就要指手画脚,一会说要和中国合作,在我国沿海建立长波电台,他们来控制电台;一会又要说一起建立舰队,由他们来整体掌控;一会又表达不支持中国研制核武器。这些不合理的要求被中国一一否决了。

中国的否决,让老大哥的面子没了一次又一次。

1958年秋天,北京下令炮轰金门。

这不是真的要打,就是试探。可是赫鲁晓夫火了。他曾向西方国家提出了“和平共处、和平共渡、和平竞赛”的三和原则,可是中国炮轰金门时没有通知他,这增加了擦枪走火的可能性,这是和他赫鲁晓夫的原则违背了,怎么会不火呢?

1959年10月,赫鲁晓夫带了团队访华。

在国庆后的交流中,赫鲁晓夫对于中国的政策各种批评,最过分的是,对于印度的数次挑衅,赫鲁晓夫等人竟然让中国忍气吞声,不要和印度一般见识,要争取印度,不要推他们进入西方阵营。

可是,领土争端,从来都不是小事,如何能忍气吞声?

赫鲁晓夫的言论,遭到了严重的反击,都是重要的问题,怎么能妥协?

这赫鲁晓夫是“站着说话腰不疼”!

60年,林伯渠之子想赴苏留学,遭大量反对,贺龙:要去就去哈军工1、林伯渠儿子林用三的学业2、林用三出国留学遭到了大量反对,贺龙说:要去就去哈军工!3、最后的决定

老大哥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让年轻的中国有了巨大的压力。

不想反对老大哥,可有些事情实在无法苟同。

中苏关系向深谷迈去,一步一步地在继续......

1960年的7月25日,苏联通知中国,从7月28日起,援助中国的苏联专家将全部撤回去。

这说明,中苏关系已经走到了危险边缘。

可以这样说,当林用三等年轻人,想要到苏联留学的这个紧要关头,中苏关系实际已经恶化,也许,民间还不是很知情,但是,中南海的那一帮人,哪个不知情?

中苏关系已经恶化,前方有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而这些年轻人还想要去苏联留学,这一定会遭到叔叔伯伯们的阻拦的。

可是,对于这一背景,叔叔伯伯们谁也没有给林用三他们说,毕竟,有些还是机密。

林用三在失望的情绪中回了北京,他将何去何从?是留在国内,还是继续坚持留学苏联?

这是个问题,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9">3、最后的决定</h1>

有些时候,一些事情由不得你做选择,在大趋势面前,个人的力量显得太过单薄了。

60年,林伯渠之子想赴苏留学,遭大量反对,贺龙:要去就去哈军工1、林伯渠儿子林用三的学业2、林用三出国留学遭到了大量反对,贺龙说:要去就去哈军工!3、最后的决定

60年代的北京

林用三回北京后没两天,上级来了通知:林用三这一批学生,都不能去苏联,哪怕办好了护照,也不能去。去了也没用,因为,人家苏联根本不接收理工科的中国留学生了。

直到这一刻,林用三等人才知道,原来,那个老大哥苏联已经和中国不睦,双方关系已经急剧恶化了。

此时,林用三才理解了那些叔叔伯伯们。

希望破灭了,心理会受打击的,除了亲朋好友的劝慰,就是自我的心理疗伤了。整整一个多月时间,林用三等一帮同学调整着自己的心态,直到没有了“出国不成”造成的阴霾。

此时,有两个选择。

一是直接上班。

林用三可以到总参上班。这如果是一般人,一定是求之不得,但林用三却在反思这事,自己靠什么为总参和军队做贡献?

第二个选择,就是找一个大学,选择一个合适的专业继续上学。

同学谢飘说道:“不如这样,我们还是学习军事工程吧,将来去攻克国防尖端技术。”林用三想了想,点了点头。

因为几个同学都是优秀的大学生,底子都不错,本来是在北京二外的留苏预科班,因此,找到他们的陈赓叔叔一说,陈赓当即拍板:“哪里都不要去了,就在我这里学习!”

就这样,林用三真的成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一名大学生。

60年,林伯渠之子想赴苏留学,遭大量反对,贺龙:要去就去哈军工1、林伯渠儿子林用三的学业2、林用三出国留学遭到了大量反对,贺龙说:要去就去哈军工!3、最后的决定

前排左一为林用三

后来的岁月里,历经种种波折,林用三在毕业后,先后担任了第七机械工业部一院技术员、天津津华无线电厂技术员。

再后来,林用三历任中国仪器仪表总局副处长,第一机械工业部仪表局副总工程师,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秘书长、副理事长,第七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曾经的年轻人终究成了建设国家的栋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