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武汉1月25日电(潘佳秀子 井迪 黄茹娟 许辉 郭雨帆)春运期间,高铁动车成为众多旅客回家的首选。在运行过程中,高铁动车以每秒百米的速度日行千里,却没有丝毫不影响旅客的舒适度。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一枚硬币在高速行驶的动车组上竖立8分钟不倒?这其中的奥秘就藏在素有华中地区最大动车检修基之称的武汉动车段。

“称重师”测量车钩尺寸。王琪摄
1月24日,春运第四天,在武汉动车段检修车间检修库内,一群平均年龄仅有24岁的年轻“称重师”正紧张地为停放在股道上的动车组进行称重作业。称重班工班长邹冰说:“动车组稳不稳其实与我们的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1990年出生的邹冰,工作五年来,经他调试的500多列动车组都能安全平稳地为旅客提供美好的乘车体验,是称重班里经验丰富的“老兵”。
“称重师”记录称重所测数据。王琪摄
邹冰介绍,动车组称重测量与人体称重测量不大一样,高铁动车组车上有着数千个大大小小的部件设备,每一个位置不一样、高度不一样就会影响动车组重心的偏移。而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对所有的技术参数进行测量,并通过核算调整,确保所有数据都符合要求。一组16编组的动车组有32个转向架,256个轮、轴重量数据,需要数据测量稿纸10页,测量数据达到了1419个,所有数据均以毫米为精度,而每一组数据的出炉都要测量三次以上,邹冰和工友们每天都要走上20000多步、弯腰低头上千次。
“称重师”测量车体距轨面的高度。王琪摄
“称重师”测量转向架之间的尺寸。王琪摄
称重测量只是“称重师”工作的一小部分内容,称重测量之后的计算才是他们的“重头戏”。邹冰坦言,“动车组每调整一毫米,就可能使动车组一节车某一个点产生100多公斤的重量偏差。”因此,他们每调节一个细微参数,都要提前做好一节车24个位置重量变化的估算,这不仅是大脑的高速运转更是体力与精力的高度集中。
“称重师”用钢板尺测量所取尺寸。王琪摄
“每天虽然都累的够呛,但是每次看到经过自己测量的动车组平稳出库运行,我们还是感觉很骄傲。”邹冰笑着说道,“来武汉有10个年头了,也就回家过了3个年,按照安排,今年腊月二十九值完班,就可以回老家重庆和家人跨年,内心还是很期待。”
“称重师”量取动车组部件高度。邹政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