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今天打算写英国的“前卫”级战列舰,这个装了381mm大炮排水量达45000吨的大家伙装。可是我昨天写乔五时,顺便说了一下乔五与“罗德尼”号战列舰一道,击沉了德国海军最强大的“俾斯麦”号战列舰,因为不是重点,就一带而过,没想到有人就杠上了,非要论个是非曲直,非要说自己是正确的,别人是胡说八道。这不应该了,首先怪我语焉不详;其次我觉得你要提意见就要言之有据,让别的读者受益,让作者佩服,比如一个叫“konatasama ”的网友,他的意见就让我佩服。为了平息争论,我今天就写一下俾斯麦号是怎样被弄沉的,至于他们的战技性能、设计建造,以后再写,今天就写这战是怎么打的,也是一家之言,欢迎批评。

俾斯麦级战列舰,是20世纪30年代末期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建造的,一共建造了两艘,首舰命名为俾斯麦号。第二艘命名为提尔皮茨号。战列舰舰长241.55米,舰宽36米,最大吃水9.99米,标准排水量41637吨,满载排水量50300吨,最高航速30.12节,最大续航力8500海里。舰上装备8门380毫米主炮,12门150毫米副炮和36门机关炮,是二战时期著名的战列舰之一。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一、作战代号“莱茵演习”,作战兵力:俾斯麦和欧根亲王</h1>
1939年2月14日,载着各级重要人物的小车一辆接一辆地开一片肃穆萧杀的汉堡布隆·福斯造船厂大门,门口的保卫措施是建厂以来最为严格的,因为今天元首要来参加“俾斯麦”号战列舰的下水仪式,下午13点30分,“俾斯麦”号顺利下水,下水后还要进行将近两年的舾装、训练等。一直到1941年3月,俾斯麦号才形成战斗力,1941年5月5日,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再次视察这艘巨舰,因为他马上就要派这艘巨舰出海作战,行动代号“莱茵演习”。
德国的出海口都在北部,东边是波罗的海,西边是北海,与英国遥遥相对。1941年上半年,欧洲的战事很顺利,德国已经占领了几乎整个欧洲,唯一让希特勒闹心的是在地中海的英国皇家海军对即将开进利比亚的隆美尔部队威胁不小,德国还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当然,盟军在欧洲和北非的消耗也很大,从陆地运输物资已经不可能,到处都是德国军队,他们只能用大商船从大西洋的海路运输。所以德国发动了代号为“莱茵演习”的作战行动,派遣战列舰“俾斯麦”号和重巡洋舰“欧根亲王”号经冰岛和英国之间的丹麦海峡进入大西洋。作战目标包括:尽量袭扰盟军的船舶以使英军暂缓派出护航运输队,令双方在地中海及北非的势力暂时平衡;转移地中海的英国皇家海军力量,令隆美尔及其部队由克里特岛入侵利比亚的计划风险降低。
5月18日,在海军上将京特·吕特晏斯的带领下,战列舰“俾斯麦”号和重巡洋舰“欧根亲王”号离开德国的格丁尼亚港,在位于挪威卑尔根的锚地简短停留做好准备后,5月21日向丹麦海峡进发。德国这些行动英国人是知道的,他们也对“俾斯麦”号非常顾忌,因为这个大家伙无论是攻击能力还是防护水平都能吊打英国的战列舰,还没说它的速度快、发现距离远和训练水平高;英国皇家海军的优势在于他能出动的的军舰多,同时他们的发现能力强;他们在沿岸有许多的观察站,也有侦察飞机时时在海上巡逻;他们还能通过无线电通信定位发现目标,所以英国人有把握做到全面掌握战场态势,集中兵力对敌突击。
英国获得“俾斯麦”号出击的消息后,皇家海军立即集中舰队,准备在丹麦海峡对敌人进行拦截,行动的指挥官是海军上将约翰·托维。接受任务后托维命令重巡洋舰“诺福克”号和“萨福克”号前往丹麦海峡巡逻警戒,命令海军中将兰斯洛特·霍兰指挥包括“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和“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在内的舰队先到冰岛,加满油后前往丹麦海峡;托维自己亲自指挥“英王乔治五世”号战列舰、“胜利”号航空母舰和11艘巡洋舰、驱逐舰组成的舰队在冰岛附近海域巡逻待机。
<h1 class="pgc-h-arrow-right">二、大战丹麦海峡,胡德殒命</h1>
吕特晏斯是希望能低调的、悄悄地进入大西洋,他不希望过早开战,因为它主要的目的是打击运输船队。英国的舰队为了运输安全,他们已经在海上布上大口袋,5月23日傍晚,正在丹麦海峡巡逻的英国重巡洋舰萨福克号及诺福克号与德国舰队在丹麦海峡入口相遇了,“俾斯麦”号以主炮对英国重巡洋舰进行了5轮齐射,但是没有命中目标。英国两舰知道自己不是对手,也胡乱打了几炮就跑了,并向主力舰队报告情况。俾斯麦号也出现烦心事,它在主炮射击时,由于巨大的震动导致桅杆上凝结的冰块脱落砸坏了雷达,吕特晏斯只好命令欧根亲王号行驶至舰队前方当自己的眼睛。
接到与德国舰队接触的消息,从冰岛加满油赶到丹麦海峡的霍兰立即率领“胡德”号和“威尔士亲王”号高速出击,1941年5月24日凌晨5时,英德双方都发现了对方,5时49分,霍兰把德国编队的前行舰“欧根亲王”号当成了“俾斯麦”号,“胡德”号和“威尔士亲王”号先后向“欧根亲王”号开火,打了2轮齐射后,霍兰发现搞错了,大家伙在后面,于是立即转移火力攻击“俾斯麦”号。此时英国战舰舰首正对德舰,“胡德”号和“威尔士亲王”号分别只能使用四门和六门前主炮,而德国军舰却能使用全部火力向英国人还击,“俾斯麦”岂能浪费这么好的机会,三次齐射,“胡德”号中部中弹起火灾并迅速蔓延;6时整,“胡德”号刚完成转向准备脱离战场,“俾斯麦”号进行第五次齐射,一发炮弹击穿甲板引爆了弹药库,立刻“胡德”号从弹药库位置被炸为两段,瞬间沉入海底,连救人都来不及,包括霍兰中将在内的1418名官兵阵亡。
“威尔士亲王”号在炮战中也有三轮直接命中“俾斯麦”号,造成“俾斯麦”号位于舰艏的二号燃料舱受损破裂,约1000吨燃油泄露;左舷一座锅炉被击毁,2号发电机舱全部淹没,舰体首倾3°左倾9°;右侧螺旋桨尖出水,航速下降至26节;这些也是日后俾斯麦成为靶子的原因。当然“威尔士亲王”号也好不到哪里去,它被“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携手攻击,遭到4发15英寸炮弹和5发8英寸炮弹击中,有一发15英寸炮弹命中了防护最薄弱的舰桥部位,除舰长与一信号兵外所有舰桥人员阵亡,险些当场失控,军舰右倾达到20°。到6时20分,双方脱离接触,“胡德”号战沉,“威尔士亲王”号被击伤,德国的“俾斯麦”号被击伤。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三、丘吉尔只说了几个字的命令:“Sink the Bismarck”(击沉俾斯麦)</h1>
“胡德”号被击沉的消息传到英国造成了极大的震动,英国人几乎要疯了。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只说了几个字的命令:“Sink the Bismarck”(击沉俾斯麦),就再也没有说话。英国皇家海军既要为“胡德”号报仇,也要为任务努力,更要为江河日下的皇家海军颜面而战,他们调动了一切可用的力量:战列舰“拉米伊”号从格陵兰岛赶来;战列舰“英王乔治五世”号和航空母舰“胜利”号从东部赶来;战列舰“罗德尼”号带着3艘驱逐舰从护航编队脱离赶来;战列巡洋舰“声望”号、航空母舰“皇家方舟”号在内的H舰队从直布罗陀赶来,英海军一共调集42艘战舰,包括2艘航空母舰、3艘战列巡洋舰和5艘战列舰。
“俾斯麦”号也深受重伤,并且许多的燃料泄露导致续航能力变小,高航速达不到,它甩掉跟在后面的一样受伤的“威尔士亲王”,决定与“欧根亲王”号分开行动,“欧根亲王”号继续南下执行海上袭击任务,“俾斯麦”号单独前往法国的布雷斯特进行维修,吕特晏斯上将知道,英国人的目标是“俾斯麦”号,为了任务,“俾斯麦”必须恶战一场,一来掩护“欧根亲王”号继续执行任务,二来拼死一搏看能不能突出重围。
虽然不知道“俾斯麦”号的准确位置,英国人还是用无线电信号大致判断出“俾斯麦”号的位置,1941年5月26日上午10时35分,一架属于皇家空军空防司令部的“卡塔琳娜”式水上飞机顺着海面上的浮油找到了“俾斯麦”号;傍晚时分,“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起飞的15架“剑鱼”式飞机对“俾斯麦”号进行轮番攻击,有3枚鱼雷击中“俾斯麦”号,其中1枚鱼雷炸毁了右舷的方向舵,要命的是舵角卡在了15度位置上,尽管进行了抢修,但无法解决问题,“俾斯麦”号只能在海面上转圈,法国海岸距离越来越远。午夜23时40分,吕特晏斯向德军指挥部发出电文:“舰体无法操作,我们将战斗到最后一枚弹药,元首万岁。”希特勒回电:“战列舰‘俾斯麦’号全体将士们,全德国与你们同在。拿出你们坚决的勇气来,把能做的尽力而为。”
<h1 class="pgc-h-arrow-right">四、一场对“俾斯麦”号的最后的围猎</h1>
“英王乔治五世”号与“罗德尼”号等战舰汇合,它们向“俾斯麦”号所在的位置气势汹汹地扑来;1941年5月27日上午8时15分,重巡洋舰“诺福克”号发现了“俾斯麦”号,立即发出通知:目标在西南方向45000米处。8时43分,发现目标的“英王乔治五世”号、“罗德尼”号向目标展开了炮击,其他重巡洋舰也很快加入到战斗中来;“俾斯麦”号几乎是在同时开炮还击,但由于无法控制航向、舰体倾斜,“俾斯麦”号主炮的射击精度大受影响,而英国战列舰的炮弹不断命中“俾斯麦”。
9时02分,“罗德尼”号第四轮齐射中的一枚406毫米炮弹击中“俾斯麦”号的“B”炮塔,炮弹击穿了炮塔顶部装甲并在内部爆炸,整座炮塔失去了战斗力;另一枚406毫米炮弹落在“俾斯麦”号“A”和“B”炮塔之间,“A”炮塔暂时失灵。在“罗德尼”号重炮的打击之下,“俾斯麦”号瞬间失去了一半的主炮火力。当距离拉近至10000米时,“英王乔治五世”号上的133毫米副炮和“罗德尼”号上的152毫米副炮也加入了射击,炮弹如同雨点一般打在“俾斯麦”号上。
在猛烈的打击下,“俾斯麦”号的上层建筑被全部毁损,火炮已经无法使用,但是战舰上的战旗仍然飘扬,没有投降的迹象;在没有任何威胁的情况下,“罗德尼”号抵近到2700米向“俾斯麦”号发射了两枚鱼雷,一枚命中。此时的“俾斯麦”号几乎放弃抵抗了,绝望的吕特晏斯发出了最后一封电报:“舰已不堪操纵,将战至最后一颗炮弹。”战至上午10时之后,燃烧的“俾斯麦”号无助地漂浮在海面上,已经失去了抵抗能力。在围歼“俾斯麦”号的战斗中,“罗德尼”号一共发射了378枚406毫米炮弹,“英王乔治五世”号一共发射了339枚356毫米炮弹。由于此时燃油已经见底,“罗德尼”号和“英王乔治五世”号先后返航。
10时39分,重巡洋舰“多塞特”号在没有任何威胁的情况下机动到最佳位置朝“俾斯麦”号发射鱼雷,“俾斯麦”号终于沉没了,包括海军上将吕特晏斯在内的2200名德国海军官兵全部随舰沉没,也有人认为“俾斯麦”号是自沉的。不管怎样,“俾斯麦”号以一舰之力,牵制了英国皇家海军几乎一半的兵力,在海上周旋了近乎十天,不得不说是个奇迹,战斗结束后,英军指挥官托维上将说道:“就像一战时的德意志帝国海军一样,‘俾斯麦’号进行了一次最勇敢的战斗,抵抗着数倍于己的敌人,以至于在她沉没时她的旗帜还在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