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今天打算寫英國的“前衛”級戰列艦,這個裝了381mm大炮排水量達45000噸的大家夥裝。可是我昨天寫喬五時,順便說了一下喬五與“羅德尼”号戰列艦一道,擊沉了德國海軍最強大的“俾斯麥”号戰列艦,因為不是重點,就一帶而過,沒想到有人就杠上了,非要論個是非曲直,非要說自己是正确的,别人是胡說八道。這不應該了,首先怪我語焉不詳;其次我覺得你要提意見就要言之有據,讓别的讀者受益,讓作者佩服,比如一個叫“konatasama ”的網友,他的意見就讓我佩服。為了平息争論,我今天就寫一下俾斯麥号是怎樣被弄沉的,至于他們的戰技性能、設計建造,以後再寫,今天就寫這戰是怎麼打的,也是一家之言,歡迎批評。

俾斯麥級戰列艦,是20世紀30年代末期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建造的,一共建造了兩艘,首艦命名為俾斯麥号。第二艘命名為提爾皮茨号。戰列艦艦長241.55米,艦寬36米,最大吃水9.99米,标準排水量41637噸,滿載排水量50300噸,最高航速30.12節,最大續航力8500海裡。艦上裝備8門380毫米主炮,12門150毫米副炮和36門機關炮,是二戰時期著名的戰列艦之一。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一、作戰代号“萊茵演習”,作戰兵力:俾斯麥和歐根親王</h1>
1939年2月14日,載着各級重要人物的小車一輛接一輛地開一片肅穆蕭殺的漢堡布隆·福斯造船廠大門,門口的保衛措施是建廠以來最為嚴格的,因為今天元首要來參加“俾斯麥”号戰列艦的下水儀式,下午13點30分,“俾斯麥”号順利下水,下水後還要進行将近兩年的舾裝、訓練等。一直到1941年3月,俾斯麥号才形成戰鬥力,1941年5月5日,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再次視察這艘巨艦,因為他馬上就要派這艘巨艦出海作戰,行動代号“萊茵演習”。
德國的出海口都在北部,東邊是波羅的海,西邊是北海,與英國遙遙相對。1941年上半年,歐洲的戰事很順利,德國已經占領了幾乎整個歐洲,唯一讓希特勒鬧心的是在地中海的英國皇家海軍對即将開進利比亞的隆美爾部隊威脅不小,德國還沒有什麼好的辦法。當然,盟軍在歐洲和北非的消耗也很大,從陸地運輸物資已經不可能,到處都是德國軍隊,他們隻能用大商船從大西洋的海路運輸。是以德國發動了代号為“萊茵演習”的作戰行動,派遣戰列艦“俾斯麥”号和重巡洋艦“歐根親王”号經冰島和英國之間的丹麥海峽進入大西洋。作戰目标包括:盡量襲擾盟軍的船舶以使英軍暫緩派出護航運輸隊,令雙方在地中海及北非的勢力暫時平衡;轉移地中海的英國皇家海軍力量,令隆美爾及其部隊由克裡特島入侵利比亞的計劃風險降低。
5月18日,在海軍上将京特·呂特晏斯的帶領下,戰列艦“俾斯麥”号和重巡洋艦“歐根親王”号離開德國的格丁尼亞港,在位于挪威卑爾根的錨地簡短停留做好準備後,5月21日向丹麥海峽進發。德國這些行動英國人是知道的,他們也對“俾斯麥”号非常顧忌,因為這個大家夥無論是攻擊能力還是防護水準都能吊打英國的戰列艦,還沒說它的速度快、發現距離遠和訓練水準高;英國皇家海軍的優勢在于他能出動的的軍艦多,同時他們的發現能力強;他們在沿岸有許多的觀察站,也有偵察飛機時時在海上巡邏;他們還能通過無線電通信定位發現目标,是以英國人有把握做到全面掌握戰場态勢,集中兵力對敵突擊。
英國獲得“俾斯麥”号出擊的消息後,皇家海軍立即集中艦隊,準備在丹麥海峽對敵人進行攔截,行動的指揮官是海軍上将約翰·托維。接受任務後托維指令重巡洋艦“諾福克”号和“薩福克”号前往丹麥海峽巡邏警戒,指令海軍中将蘭斯洛特·霍蘭指揮包括“胡德”号戰列巡洋艦和“威爾士親王”号戰列艦在内的艦隊先到冰島,加滿油後前往丹麥海峽;托維自己親自指揮“英王喬治五世”号戰列艦、“勝利”号航空母艦和11艘巡洋艦、驅逐艦組成的艦隊在冰島附近海域巡邏待機。
<h1 class="pgc-h-arrow-right">二、大戰丹麥海峽,胡德殒命</h1>
呂特晏斯是希望能低調的、悄悄地進入大西洋,他不希望過早開戰,因為它主要的目的是打擊運輸船隊。英國的艦隊為了運輸安全,他們已經在海上布上大口袋,5月23日傍晚,正在丹麥海峽巡邏的英國重巡洋艦薩福克号及諾福克号與德國艦隊在丹麥海峽入口相遇了,“俾斯麥”号以主炮對英國重巡洋艦進行了5輪齊射,但是沒有命中目标。英國兩艦知道自己不是對手,也胡亂打了幾炮就跑了,并向主力艦隊報告情況。俾斯麥号也出現煩心事,它在主炮射擊時,由于巨大的震動導緻桅杆上凝結的冰塊脫落砸壞了雷達,呂特晏斯隻好指令歐根親王号行駛至艦隊前方當自己的眼睛。
接到與德國艦隊接觸的消息,從冰島加滿油趕到丹麥海峽的霍蘭立即率領“胡德”号和“威爾士親王”号高速出擊,1941年5月24日淩晨5時,英德雙方都發現了對方,5時49分,霍蘭把德國編隊的前行艦“歐根親王”号當成了“俾斯麥”号,“胡德”号和“威爾士親王”号先後向“歐根親王”号開火,打了2輪齊射後,霍蘭發現搞錯了,大家夥在後面,于是立即轉移火力攻擊“俾斯麥”号。此時英國戰艦艦首正對德艦,“胡德”号和“威爾士親王”号分别隻能使用四門和六門前主炮,而德國軍艦卻能使用全部火力向英國人還擊,“俾斯麥”豈能浪費這麼好的機會,三次齊射,“胡德”号中部中彈起火災并迅速蔓延;6時整,“胡德”号剛完成轉向準備脫離戰場,“俾斯麥”号進行第五次齊射,一發炮彈擊穿甲闆引爆了彈藥庫,立刻“胡德”号從彈藥庫位置被炸為兩段,瞬間沉入海底,連救人都來不及,包括霍蘭中将在内的1418名官兵陣亡。
“威爾士親王”号在炮戰中也有三輪直接命中“俾斯麥”号,造成“俾斯麥”号位于艦艏的二号燃料艙受損破裂,約1000噸燃油洩露;左舷一座鍋爐被擊毀,2号發電機艙全部淹沒,艦體首傾3°左傾9°;右側螺旋槳尖出水,航速下降至26節;這些也是日後俾斯麥成為靶子的原因。當然“威爾士親王”号也好不到哪裡去,它被“俾斯麥”号和“歐根親王”号攜手攻擊,遭到4發15英寸炮彈和5發8英寸炮彈擊中,有一發15英寸炮彈命中了防護最薄弱的艦橋部位,除艦長與一信号兵外所有艦橋人員陣亡,險些當場失控,軍艦右傾達到20°。到6時20分,雙方脫離接觸,“胡德”号戰沉,“威爾士親王”号被擊傷,德國的“俾斯麥”号被擊傷。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三、丘吉爾隻說了幾個字的指令:“Sink the Bismarck”(擊沉俾斯麥)</h1>
“胡德”号被擊沉的消息傳到英國造成了極大的震動,英國人幾乎要瘋了。首相溫斯頓·丘吉爾隻說了幾個字的指令:“Sink the Bismarck”(擊沉俾斯麥),就再也沒有說話。英國皇家海軍既要為“胡德”号報仇,也要為任務努力,更要為江河日下的皇家海軍顔面而戰,他們調動了一切可用的力量:戰列艦“拉米伊”号從格陵蘭島趕來;戰列艦“英王喬治五世”号和航空母艦“勝利”号從東部趕來;戰列艦“羅德尼”号帶着3艘驅逐艦從護航編隊脫離趕來;戰列巡洋艦“聲望”号、航空母艦“皇家方舟”号在内的H艦隊從直布羅陀趕來,英海軍一共調集42艘戰艦,包括2艘航空母艦、3艘戰列巡洋艦和5艘戰列艦。
“俾斯麥”号也深受重傷,并且許多的燃料洩露導緻續航能力變小,高航速達不到,它甩掉跟在後面的一樣受傷的“威爾士親王”,決定與“歐根親王”号分開行動,“歐根親王”号繼續南下執行海上襲擊任務,“俾斯麥”号單獨前往法國的布雷斯特進行維修,呂特晏斯上将知道,英國人的目标是“俾斯麥”号,為了任務,“俾斯麥”必須惡戰一場,一來掩護“歐根親王”号繼續執行任務,二來拼死一搏看能不能突出重圍。
雖然不知道“俾斯麥”号的準确位置,英國人還是用無線電信号大緻判斷出“俾斯麥”号的位置,1941年5月26日上午10時35分,一架屬于皇家空軍空防司令部的“卡塔琳娜”式水上飛機順着海面上的浮油找到了“俾斯麥”号;傍晚時分,“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艦起飛的15架“劍魚”式飛機對“俾斯麥”号進行輪番攻擊,有3枚魚雷擊中“俾斯麥”号,其中1枚魚雷炸毀了右舷的方向舵,要命的是舵角卡在了15度位置上,盡管進行了搶修,但無法解決問題,“俾斯麥”号隻能在海面上轉圈,法國海岸距離越來越遠。午夜23時40分,呂特晏斯向德軍指揮部發出電文:“艦體無法操作,我們将戰鬥到最後一枚彈藥,元首萬歲。”希特勒回電:“戰列艦‘俾斯麥’号全體将士們,全德國與你們同在。拿出你們堅決的勇氣來,把能做的盡力而為。”
<h1 class="pgc-h-arrow-right">四、一場對“俾斯麥”号的最後的圍獵</h1>
“英王喬治五世”号與“羅德尼”号等戰艦彙合,它們向“俾斯麥”号所在的位置氣勢洶洶地撲來;1941年5月27日上午8時15分,重巡洋艦“諾福克”号發現了“俾斯麥”号,立即發出通知:目标在西南方向45000米處。8時43分,發現目标的“英王喬治五世”号、“羅德尼”号向目标展開了炮擊,其他重巡洋艦也很快加入到戰鬥中來;“俾斯麥”号幾乎是在同時開炮還擊,但由于無法控制航向、艦體傾斜,“俾斯麥”号主炮的射擊精度大受影響,而英國戰列艦的炮彈不斷命中“俾斯麥”。
9時02分,“羅德尼”号第四輪齊射中的一枚406毫米炮彈擊中“俾斯麥”号的“B”炮塔,炮彈擊穿了炮塔頂部裝甲并在内部爆炸,整座炮塔失去了戰鬥力;另一枚406毫米炮彈落在“俾斯麥”号“A”和“B”炮塔之間,“A”炮塔暫時失靈。在“羅德尼”号重炮的打擊之下,“俾斯麥”号瞬間失去了一半的主炮火力。當距離拉近至10000米時,“英王喬治五世”号上的133毫米副炮和“羅德尼”号上的152毫米副炮也加入了射擊,炮彈如同雨點一般打在“俾斯麥”号上。
在猛烈的打擊下,“俾斯麥”号的上層建築被全部毀損,火炮已經無法使用,但是戰艦上的戰旗仍然飄揚,沒有投降的迹象;在沒有任何威脅的情況下,“羅德尼”号抵近到2700米向“俾斯麥”号發射了兩枚魚雷,一枚命中。此時的“俾斯麥”号幾乎放棄抵抗了,絕望的呂特晏斯發出了最後一封電報:“艦已不堪操縱,将戰至最後一顆炮彈。”戰至上午10時之後,燃燒的“俾斯麥”号無助地漂浮在海面上,已經失去了抵抗能力。在圍殲“俾斯麥”号的戰鬥中,“羅德尼”号一共發射了378枚406毫米炮彈,“英王喬治五世”号一共發射了339枚356毫米炮彈。由于此時燃油已經見底,“羅德尼”号和“英王喬治五世”号先後返航。
10時39分,重巡洋艦“多塞特”号在沒有任何威脅的情況下機動到最佳位置朝“俾斯麥”号發射魚雷,“俾斯麥”号終于沉沒了,包括海軍上将呂特晏斯在内的2200名德國海軍官兵全部随艦沉沒,也有人認為“俾斯麥”号是自沉的。不管怎樣,“俾斯麥”号以一艦之力,牽制了英國皇家海軍幾乎一半的兵力,在海上周旋了近乎十天,不得不說是個奇迹,戰鬥結束後,英軍指揮官托維上将說道:“就像一戰時的德意志帝國海軍一樣,‘俾斯麥’号進行了一次最勇敢的戰鬥,抵抗着數倍于己的敵人,以至于在她沉沒時她的旗幟還在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