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每一个写作者的朝圣之路

作者:端平如寄

写作者从写第一个字开始,就知道这是一条不归路,但大多数人选择了坚持。怀着一种朝圣的心情,将写作这条路走下去。

每一个写作者的朝圣之路

最初记录下的字句,大约都是心有所感、笔有所录,将情感一股脑的抖出来,恨不得天下人都跟着你一起或欢欣、或惆怅,或感动落泪、或拍手称快。

如果可以沿着感发这条路走下去,大约笔调精致之后,就能慢慢磨砺出一个个小后主,小伯虎,小容若出来。可惜,大多的人慢慢迷路了。

杨朱找羊,岔路多,他看到岔路就哭了;

墨子看见人染布,白的进去,出来五颜六色,他也哭了。

人生多歧路,世事难洁白。

我们面对人生的时候,总以为是一条金光大道,一下子通到底的。只要走上去,就会步上光明顶。实际的情况却是,面对纷纭的世相,我们迷惑了,颠倒了,哭了。

写作更是如此,孤独将始终伴随着你,读书越多,你的朋友会越少。你将看不惯庸人的日常,点滴的烟火气都让你坐立不安,你想要的是一个理想国,是理想、情操、美的融合,而这些注定要被网络化写作所打破。

网络时代,写作者不再蜗居在书房里爬格子。他们带上电脑就可以在各个咖啡馆闲庭信步。

只要有WIFI,就可以批量创作。

只要粉丝需要,他们就可以写各种题材。

只要能成网红,他们早已忘记初心。

文字也在他们的笔下扭曲起来,诘屈聱牙且样貌丑陋。

道理是何物?自我是什么东西?初心能换米吗?

他们今天写的文章里还在批判A理论,鼓吹B理论;明天写的文章又可以帮A理论背书,将B理论踩在脚下。

去自我化写作,核心就是:站台拿钱,毫不手软。

有些人会把“去自我化写作”美其名曰,客观、中立、理性的写作方式。诚然,商业化写作需要这样的“中性人”,毫无脾性,面目模糊,观点不重要,论据也是信手拈来,想用什么用什么,但为何受众依然买单呢?

这必须提到一个传播学的理论,人们总是喜欢看到自己支持的观点流行。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受众们的情绪被控制,行为被支配。在如今的传播环境下,就是群众竞相点赞、打赏和转载。而感受到这股汹涌民意的人们,不敢也不愿站出来,如同一个沉默的螺旋。

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就会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

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

而“去自我化写作”正是如此,他们肆无忌惮的胡编乱造,不管真相,不管道义,他们说出人们内心的贪婪和欲望,并将这些鬼扯的文字换做优渥的物质,然后反向证明给大家看:这么做是写作者唯一的朝圣之路。

而沉默的大多数,因为害怕孤立,因为害怕被攻击,他便不太愿意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即使知道写作者该走的路是怎样的,他们也只是自己去默默的走。并不会跳出来告诉年轻人,写作应该是恬静美好的,写作应该是雕琢灵魂的,写作应该是充满救赎的。

而事实是:人可以选择性地把自己暴露在文字面前。

教育专家口若悬河,却教不好自己的孩子;

情感专家头头是道,却不能让自己的家庭岁月静好;

股票专家滔滔不绝,却不能一夜暴富。

这个快速发展的商业时代,让所有的职业都和写作有了交集,广告、策划、推广,文案狗们跪舔着主子的恩旨,飞舞着手指在键盘上颠倒黑白。

真正的写作者,却如同苦修的修士,隐迹于江湖。

每一个写作者的朝圣之路

每一个写作者的朝圣之路,就是在飞速的网络间努力保持自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