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每一個寫作者的朝聖之路

作者:端平如寄

寫作者從寫第一個字開始,就知道這是一條不歸路,但大多數人選擇了堅持。懷着一種朝聖的心情,将寫作這條路走下去。

每一個寫作者的朝聖之路

最初記錄下的字句,大約都是心有所感、筆有所錄,将情感一股腦的抖出來,恨不得天下人都跟着你一起或歡欣、或惆怅,或感動落淚、或拍手稱快。

如果可以沿着感發這條路走下去,大約筆調精緻之後,就能慢慢磨砺出一個個小後主,小伯虎,小容若出來。可惜,大多的人慢慢迷路了。

楊朱找羊,岔路多,他看到岔路就哭了;

墨子看見人染布,白的進去,出來五顔六色,他也哭了。

人生多歧路,世事難潔白。

我們面對人生的時候,總以為是一條金光大道,一下子通到底的。隻要走上去,就會步上光明頂。實際的情況卻是,面對紛纭的世相,我們迷惑了,颠倒了,哭了。

寫作更是如此,孤獨将始終伴随着你,讀書越多,你的朋友會越少。你将看不慣庸人的日常,點滴的煙火氣都讓你坐立不安,你想要的是一個理想國,是理想、情操、美的融合,而這些注定要被網絡化寫作所打破。

網絡時代,寫作者不再蝸居在書房裡爬格子。他們帶上電腦就可以在各個咖啡館閑庭信步。

隻要有WIFI,就可以批量創作。

隻要粉絲需要,他們就可以寫各種題材。

隻要能成網紅,他們早已忘記初心。

文字也在他們的筆下扭曲起來,诘屈聱牙且樣貌醜陋。

道理是何物?自我是什麼東西?初心能換米嗎?

他們今天寫的文章裡還在批判A理論,鼓吹B理論;明天寫的文章又可以幫A理論背書,将B理論踩在腳下。

去自我化寫作,核心就是:站台拿錢,毫不手軟。

有些人會把“去自我化寫作”美其名曰,客觀、中立、理性的寫作方式。誠然,商業化寫作需要這樣的“中性人”,毫無脾性,面目模糊,觀點不重要,論據也是信手拈來,想用什麼用什麼,但為何閱聽人依然買單呢?

這必須提到一個傳播學的理論,人們總是喜歡看到自己支援的觀點流行。在這個理論的指導下,閱聽人們的情緒被控制,行為被支配。在如今的傳播環境下,就是群衆競相點贊、打賞和轉載。而感受到這股洶湧民意的人們,不敢也不願站出來,如同一個沉默的螺旋。

人們在表達自己想法和觀點的時候,如果看到自己贊同的觀點且受到廣泛歡迎,就會積極參與進來,這類觀點就會越發大膽地發表和擴散;而發覺某一觀點無人或很少有人理會(有時會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贊同它,也會保持沉默。

意見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見的增勢,如此循環往複,便形成一方的聲音越來越強大,另一方越來越沉默下去的螺旋發展過程。

而“去自我化寫作”正是如此,他們肆無忌憚的胡編亂造,不管真相,不管道義,他們說出人們内心的貪婪和欲望,并将這些鬼扯的文字換做優渥的物質,然後反向證明給大家看:這麼做是寫作者唯一的朝聖之路。

而沉默的大多數,因為害怕孤立,因為害怕被攻擊,他便不太願意把自己的觀點說出來。即使知道寫作者該走的路是怎樣的,他們也隻是自己去默默的走。并不會跳出來告訴年輕人,寫作應該是恬靜美好的,寫作應該是雕琢靈魂的,寫作應該是充滿救贖的。

而事實是:人可以選擇性地把自己暴露在文字面前。

教育專家口若懸河,卻教不好自己的孩子;

情感專家頭頭是道,卻不能讓自己的家庭歲月靜好;

股票專家滔滔不絕,卻不能一夜暴富。

這個快速發展的商業時代,讓所有的職業都和寫作有了交集,廣告、策劃、推廣,文案狗們跪舔着主子的恩旨,飛舞着手指在鍵盤上颠倒黑白。

真正的寫作者,卻如同苦修的修士,隐迹于江湖。

每一個寫作者的朝聖之路

每一個寫作者的朝聖之路,就是在飛速的網絡間努力保持自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