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领英退出中国,带给HR哪些启示?

领英退出中国,带给HR哪些启示?
领英退出中国,带给HR哪些启示?

在上周,LinkedIn(领英)退出中国的消息,惊到了身边许多HR朋友,尤其是做外贸行业的HR。

根据领英发布的官方公告,由于面临运营挑战,决定在今年晚些时候关闭领英中国服务,并推出替代品Injobs,不再涵盖用户原创内容的发布与互动功能。

也就是说,新产品的定位不再是职场社交平台,不支持社交、分享等功能,而是作为纯招聘平台,专注招聘和求职服务。

领英为何突然做出这种决定?这又带给HR哪些启示?

领英退出中国,带给HR哪些启示?

7年之痒

领英在华发展脉络梳理

作为一家全球的职场社交平台,截至2021年7月,领英全球会员总数已超过7.74亿,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中国会员总数超过了5400万。

2014年,领英正式进入中国,并且针对中国市场,专门研发了一款职场社交软件「赤兔」,对标的竞品是国内职场社交平台「脉脉」。

可惜的是,即便为了迎合国内用户,赤兔上尝试做过一些本土化的改变,但最后依然还是不敌脉脉,产品于2019年下线。

领英退出中国,带给HR哪些启示?

随即领英宣布在中国启动战略升级,由“全球职场人脉的连接器”向“一站式职业发展平台”转型,为中国职场人提供应对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痛点的解决方案。

在全新升级的领英App上,“职业”版块发生显著变化,新增“职业指南”、“薪资洞察”、“职场问答”、“职场必修课”等模块。

甚至还有不少朋友因为在领英分享职场和HR相关知识,而成为职场大V。

领英退出中国,带给HR哪些启示?

外企在国内频频受挫

带给HR哪些启示?

虽然领英关闭中国服务的原因众说纷纭,但外企在华发展受挫其实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众所周知的谷歌和百度、ebay与淘宝、MSN与QQ,以及前些年的uber和滴滴等。

除了互联网企业,外企在线下也很难与国内企业竞争。

最明显的例子是:在武汉,家乐福和沃尔玛在同盒马生鲜、武商量贩等本土卖场的竞争中早已显露颓势。

领英退出中国,带给HR哪些启示?

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中国企业更懂得国内用户的文化、思维和习惯。

拿脉脉来举例,其在内容分发、匿名交流、群聊服务、实名认证、移动优先等细节方面,无疑做得比领英更为人性化、更为用户着想。

匿名交流有效地满足了普遍工作压力大、强度高的职场人士的交流需求,这也是增强脉脉用户活跃度的一大利器。

另一方面,这些外企通常不舍得放权给国内的管理者,遇事都需要汇报总部来决策,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这就经常会错失一些发展机遇。

职场也是如此。

随着现代职场朝更加灵活、多元的方向发展,这也促使HR开始重新思考企业与员工的协作关系,探索新型用工方式和员工管理模式。

如果HR不主动思考新时代下的员工需求(罔顾用户体验),探索符合企业发展的员工管理模式(不与时俱进),那么发展也终将受限。

领英退出中国,带给HR哪些启示?

新时代HR

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对企业战略更新要求越来越高。而随着业务的不断变化,现代企业对HR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面临的挑战也随之加大。

比如,HR好不容易招到人,招聘标准却突然变了,高效招聘总是被不高效的协作耽误怎么办?

目前员工入职前半年的离职率已经超过30%,更注重工作价值和体验的Z世代新员工,流失率还会更高吗?

绩效管理方式越来越多,KPI和OKR到底该用哪一个?

管招聘的要招聘系统,管人事的要人事系统,一个HR部门到底要几个系统才够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