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邮政博物馆——渐行渐远的邮差

邮政博物馆——渐行渐远的邮差

青春年少读书时,书信是和同学朋友联系的主要方式。我永远忘不了九十年代初的一个圣诞前夕,收到纷至而来的圣诞贺卡,喜悦让我抑制不住好奇,忍不住在课堂上,悄悄地把手伸进课桌,拆封打开贺卡,安静的教室瞬间响起了圣诞音乐,我惶恐地躲避着老师的目光——收到的是一张音乐贺卡!

随着通讯的发达,书信、贺卡已成往事。

上海邮政博物馆

地址:上海虹口区天潼路395号

交通:地铁4号线、10号线、12号线

停车场:上海邮电俱乐部停车场

开放时间:9:00-17:00

门票价格:免费

上海邮政博物馆。原名上海邮政总局。上海市中国近代邮政的发祥地之一,历经了海关邮政、大清邮政的几度沧桑。

这幢大楼是欧洲折衷主义建筑学的代表作。曾被列为当时上海十大建筑之一。

1922年由协澄洋行设计,辛丰记营造厂施工, 1924年11月竣工。占地6400多平方米(约9亩),建筑总面积25294平方米,建筑高度51.16米,当时总造价320万元。

邮政博物馆——渐行渐远的邮差

主楼高四层,转角处塔楼实高八层,塔楼为17世纪的意大利巴洛克风格,格调典雅、气势雄伟。立面采用英国古典主义手法,而主立面则围以贯通三层的科林斯柱式列柱支撑的古罗马建筑风格,体现邮政的公正与庄严。

从两侧旋转型楼梯进入1200多平方米的二楼营业大厅,可以容纳6只篮球队同时上演篮球比赛。所以当时又有"远东第一厅"的美称。

邮政博物馆——渐行渐远的邮差
邮政博物馆——渐行渐远的邮差
邮政博物馆——渐行渐远的邮差
邮政博物馆——渐行渐远的邮差

1989年该建筑被列入上海市首批优秀近代建筑名单,

1996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邮政博物馆——渐行渐远的邮差
邮政博物馆——渐行渐远的邮差
邮政博物馆——渐行渐远的邮差
邮政博物馆——渐行渐远的邮差

建筑的塔楼为巴洛克式。墙面为细粒水刷石粉面,临天潼路一面为红砖墙面,顶部有青铜塑像。南面正中为希腊神话的信使Hermes,戴有翼帽,手执双蛇缠绕与信鸽之杖,脚生翅。Hermes为信使与商业之神。Hermes左右为女神,执笔和书信,边上有一地球;北面中为爱神,执飞机与书信盒,左塑像执火车头,这些雕像在"文化大革命"中曾遭到破坏。

邮政博物馆——渐行渐远的邮差

2004年江泽民主席为博物馆题写了馆名"上海邮政博物馆".

邮政博物馆——渐行渐远的邮差

2006年1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一楼为邮政博物馆,二楼则恢复到几十年前的原貌,重现当年"远东第一厅"的雄风。

邮政博物馆——渐行渐远的邮差
邮政博物馆——渐行渐远的邮差

邮电博物馆建筑本身就是艺术,值得品味。

在邮政博物馆底楼宽敞明亮的中庭内有一辆标有"大清邮政沪局"字样的马车模型静静地伫立着,右侧是于1917年购置的第一辆邮运汽车实体模型。中庭另一头,一架墨绿色的用于上海第一条定期航空邮路的飞机模型悬在空中。

邮政博物馆——渐行渐远的邮差

二楼,能看到1896年3月20日光绪皇帝批准开办国家邮政的奏折,这一天后来成为了中国邮政开办的纪念日。奏折陈列橱窗不远处的邮筒上有大清邮政四字,邮筒上盘着蟠龙。

邮政博物馆——渐行渐远的邮差
邮政博物馆——渐行渐远的邮差

在这里,你能看到1878年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当你用手去摸它时却是空的,因为这两枚邮票是利用光学技术制造出来的虚像。

在这里还能看到世界各国第一种邮票(前50位)展板。展板详细罗列了前50种邮票的发行时间,发行国或地区,面值等基本内容。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法国的心形邮票、中国的三角形邮票、波兰的丝绸邮票、瑞士的木头邮票、瑞士的巧克力香味邮票......也能看到清代海关邮政邮票,包括小龙邮票和为配合慈禧太后六十寿辰而发行的万寿邮票等珍品。以及大清邮政邮票,中华邮政邮票,解放区邮票和新中国邮票。其中镇馆之宝"绿衣红娘",存世量迄今仅10枚。

邮政博物馆——渐行渐远的邮差

你还能,看到清代和民国时期的邮戳。

邮政博物馆——渐行渐远的邮差

一百多年前的邮箱

邮政博物馆——渐行渐远的邮差

乘坐电梯直达五楼,邮政大楼楼顶建有屋顶花园。在屋顶花园能欣赏到巴洛克风格的钟塔,钟塔的两侧铸有雕塑,一组为三人持火车头、轮船和电信电缆模型,象征交通和通信的发展;一组为希腊神话中的通信之神和爱神,象征邮政是沟通人间情感的使者。

邮政博物馆,沉甸甸地承载了邮政的往事,记录了它的历史,向我们呈现了诸多珍贵的邮票,也向我们展示了它的建筑之美,是一个值得伫留的地方,也让我想起那渐行渐远的绿色邮差背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