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五分钟名作」第19期 蝙蝠侠:黑暗骑士归来

1背景

根据弗兰克·米勒在序言里面所说,本书起源的契机在于漫画中的蝙蝠侠永远二十九岁,而作者从童蒙时代接触蝙蝠侠,忽忽然间发现自己比蝙蝠侠年纪还大,所以想另辟蹊径写一下老年蝙蝠侠的故事,一不小心开启了所谓的暗黑风格。故事因为设定在蝙蝠侠55岁的时候,稍微带一点科幻的因素。同名动画电影上下部,整合了漫画跟后面的文本制作而成,基本还原了原著。因为某个原因最近重温DC动画电影,结果在观影过程中有了新的收获,以此为契机整理出来。

「五分钟名作」第19期 蝙蝠侠:黑暗骑士归来

2故事

第一章:黑暗骑士归来。蝙蝠侠已经退休十年,年轻一代甚至认为蝙蝠侠只是都市传说。哥谭市的犯罪行为日益猖狂,以年轻人为首的变种帮肆意横行。忍无可忍的蝙蝠侠出手惩戒了几处犯罪,引发舆论层面的悍然大波。电视上心理医生指责蝙蝠侠是罪犯犯罪的根源,同支持蝙蝠侠的拉娜展开辩论。在心理医生的怂恿下释放双面人丹特,结果双面人继续走上犯罪道路,遭到蝙蝠侠的阻止。心理医生将双面人犯罪行为归咎于蝙蝠侠。

第二章:黑暗骑士的胜利。蝙蝠侠归来引发很多人效仿打击罪犯(包括女罗宾),同时也引发很多家长的反对。蝙蝠侠直捣黄龙进攻变种帮总部,同变种帮头目搏斗结果双双重伤,在女罗宾的帮助下逃到蝙蝠洞。反思之后蝙蝠侠想出对策应当用技巧而非蛮力对付变种帮头目,为此委托即将退休的警察局长戈登放出变种帮头目,在帮众面前将其打倒,将变种帮收编为蝙蝠侠之子。

「五分钟名作」第19期 蝙蝠侠:黑暗骑士归来

第三章:猎杀黑暗骑士。蝙蝠侠之子在哥谭打击犯罪,此举引发热议。总统担心事态扩大化令超人前去劝阻蝙蝠侠。超人同蝙蝠侠面谈后前去为美军出头组织苏联军队。另一边心理医生继续作死放出小丑参加电视秀,结果小丑用笑气毒杀现场观众后扬长离去。前去阻止的蝙蝠侠被新上任的女局长(坚持逮捕蝙蝠侠)阻止,在女罗宾的帮助下离开。蝙蝠侠追击小丑到游乐场,因为屡次放过小丑导致更多无辜之人罹难而自责,最终痛下杀手杀死小丑,在女罗宾帮助下躲过警方缉捕。

第四章:黑暗骑士陨落。因为超人干预导致苏联失败,苏联人恼羞成怒之下发射核弹头,虽然超人拼着身受重伤改变弹头轨迹在沙漠中爆炸,但是爆炸尘埃导致美国陷入核冬天,全国上下一片混乱,除了哥谭。蝙蝠侠重伤之下策马出征,带领蝙蝠侠之子维持哥谭秩序。超人吸收植物当中的光合作用能量之后得到恢复,奉总统之命前去哥谭阻止蝙蝠侠。蝙蝠侠在绿箭侠的帮助下大战超人(蝙超大战),并且算准时间诈死,与此同时管家烧毁韦恩庄园。葬礼过后蝙蝠侠在蝙蝠洞中建立基地,指挥蝙蝠侠之子……

「五分钟名作」第19期 蝙蝠侠:黑暗骑士归来

3赏析

3.1故事层面

只有短短的四章,薄薄的200页,却先后出场了双面人、变种帮、小丑、超人,更是贡献了蝙蝠侠大战超人这样的经典桥段(扎克·施耐德扑街扑到爹妈不认的《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当中蝙超大战的桥段,主干就是从这里借鉴的)。从叙事手法而言,很难说对受众多么友好,并不是常见的那种线性叙事,而是像电影镜头一样不断切换,不同镜头呈现出不同的信息。这样做的坏处是读者很容易觉得故事是割裂的,缺乏一个完整的流畅的故事,好处是可以在有限的篇幅当中呈现大量的信息。结果就是读的时候觉得诘屈聱牙,但是回想起来的时候发现故事非常完整,并没有那种碎片化叙事云里雾里的感觉。这里说几句题外话,不知道扎克·施耐德是不是受了这种叙事手法的影响,超人:钢铁之躯、蝙蝠侠大战超人等电影给人的感觉跟这种风格比较类似。看的时候觉得云里雾里,但是具体而微细节阐释的很明确,并没有故弄玄虚,而且看完后回想觉得故事并没有风评中那样不堪,说什么施耐德不会讲故事。如果反复观摩熟悉电影内容,在脑海中重组,会发现故事内容其实很好,但是讲故事的形式影响受众的理解。这样的叙事手法,静态漫画呈现出来可能更为合适,受众随时可以停下来翻看对比之前的内容,如果看电影这样的话会显得磕磕绊绊。

「五分钟名作」第19期 蝙蝠侠:黑暗骑士归来

3.2人物层面

老年蝙蝠侠只是表象,更重要的这里的蝙蝠侠并非战无不胜,更多地刻画了蝙蝠侠的无力感,甚至屡次需要罗宾的帮助才能脱困。这样非但不会有损蝙蝠侠的形象,这种身体的无力感反衬精神、意志层面的不屈不挠,反而愈发显现出蝙蝠侠的斗士形象。就像莎翁所言:在命运的颠沛流离中,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气节。如果蝙蝠侠仍是活力满满无往而不胜,更多地还是刻画他的智勇双全,而非更深层次地从精神层面塑造其形象,摆脱了之前蝙蝠侠漫画的窠臼:面对更年轻更强壮的变种帮首领会迎难而上,明知小丑现场秀会有警察守株待兔同样会迎难而上,面对不可能战胜的超人还是迎难而上;不再局限于斗智斗勇的考验,而是更多地涉及到精神、意志层面的考验。

有一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那就是变种帮的混混如何会摇身一变成为蝙蝠侠?毕竟他们是街头混混,没有工作,缺乏人生目的,同自制力毫不相干,像动物一样遵从自我本能而活。这样的人聚集成为变种帮这样的犯罪分子可以理解,被蝙蝠侠打压后作鸟兽散也可以理解,但是目睹头目被蝙蝠侠胖揍之后,就摇身一变成为打击罪犯的斗士,仅仅是因为崇拜蝙蝠侠?背后有充足的目的或者动机吗?

「五分钟名作」第19期 蝙蝠侠:黑暗骑士归来

4多余的话

4.1个体正义VS制度正义

之前一直觉得蝙蝠侠跟超人之间的冲突,更深层次的根源在于程序正义跟实质正义,蝙蝠侠体现的是实质正义,超人体现的是程序正义,但是一直卡在这里,没法深入下去了。蝙蝠侠固然不怎么合法,但是超人背后体现的也未必就是程序正义,除非将那些政客踢皮球、奉总统之命行事视为程序正义。如果超人严格尊总法律行事,那是无可质疑的程序正义。但是遵从政客的指示……政客未必合规,尼克松就是典型。

最近忽然想到的是,蝙超之间的冲突也许更多的是个体正义VS制度正义。蝙蝠侠信奉的是个体正义,他本人就是正义判官(就像白马宣言那样:今晚我们就是法律,今晚我就是法律),而超人在制度框架内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毋庸置疑蝙蝠侠的初衷与目的,他不会徇私枉法,问题在于如果别人效仿又该怎样?如果允许,能够确保他们像蝙蝠侠那样绝对理性、恪守底线吗?如果不能那又该如何判断他们跟蝙蝠侠的不同?换句话说,同为公民,为何蝙蝠侠可以这么做?他们不可以?要想赋予蝙蝠侠这种独一无二的地位,权威只能来自于更高级别的权威,那就需要制度认可、制度授权,像超人那样行事。但是悖论在于,蝙蝠侠尝试着去解决的问题,恰恰是制度框架内难以有效解决的。制度本身并不完美,制度当中的政客更不完美,这就产生了很多问题,哪怕整个制度内并无主观恶意,执行层面也有掣肘,尤其是面临那总亟需处理的突发状况的时候,比如核冬天,反而是蝙蝠侠这样的个体行动效率更高。

「五分钟名作」第19期 蝙蝠侠:黑暗骑士归来

悖论就在于蝙蝠侠无法证明他的个体正义是合理的,如果想要证明则需要仰仗制度授权,但是蝙蝠侠这样的个体正义初衷恰恰是解决制度正义难以有效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两者之间的冲突是注定的、必然的。这样来看蝙蝠侠并没有错,超人也不是总统的走狗。毕竟绝大多数问题,其实需要仰仗制度来解决,特殊问题个人解决更有效果,难就难在制度理应是普适的、不容许例外情况(毕竟例不可启,在英美这样的判例法体系中更难处理这种例外情况)。初看漫画的时候,很容易在情感上站在蝙蝠侠这边,觉得超人的行为并不可取。

进一步延伸的话,那就是戈登提到的珍珠港事件了。从个体的角度来说,珍珠港事件牺牲了数千美国大兵,但是从国家的角度来说,这一事件刺激之下美国参战,拯救了更多的人。个体层面的正义跟制度层面的正义,有时候也许是无法调和的。当然了,漫画当中的美国总统展示出来的形象就是个油腔滑调的政客,很难让人让人联想到这么深刻的话题。

「五分钟名作」第19期 蝙蝠侠:黑暗骑士归来

4.2罪犯是受害者?

漫画里面有个丑角,那个心理医生。这里倒不是说阿卡姆疯人院像是罪犯疗养院一样讽刺,而是心理医生的观点,认为罪犯才是受害者,是受蝙蝠侠的影响,没有蝙蝠侠就不会有双面人、不会有小丑的罪行。推理的过程无非是几个专业术语,不值一驳。道理很简单,如果心理医生所言不虚,为何别人没有受蝙蝠侠影响走上犯罪道路?让我想起来当年考研英语真题当中有个阅读理解,就是反驳为罪犯辩护的理论。需要注意的是,小丑跟小丑是不一样的,电影《小丑》当中的亚瑟所杀之人,至少从他的角度而言都有杀人的理由,包括地铁恶棍、大脑袋前同事最后那个嘲弄他的主持人。但是《黑暗骑士归来》中小丑杀人纯粹是为了取乐,正因为如此蝙蝠侠最后在山洞中才会对其痛下杀手。

「五分钟名作」第19期 蝙蝠侠:黑暗骑士归来

4.3 DC漫画深刻

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言论,认为DC漫画、漫改电影更加深刻。至于何为深刻、为何深刻理解不同,抛开暗色调的画风以及装逼台词之外,窃以为DC漫画之所以深刻,是因为其能够让人联想到电影之外的东西。这是深刻跟看上去深刻的区别。有些电影很精彩,观影的时候酣畅淋漓、一气呵成,无论电影本身的剧情、人物、动作、特效无可指摘,但也仅限于此了,不会让受众联想到电影之外的现实,更不会发人深省。需要说明的是,个人认为这仅仅是风格的不同,不存在好坏。

DC漫画也不像一些电影那样直接抛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比如《当幸福来敲门》当中的个人奋斗,《寄生虫》当中底层人蟑螂般的处境与挣扎,《楚门的世界》当中丑陋的真实生活VS完美的虚假生活的抉择。部分DC漫画、漫改电影更多的是讲述一个故事,故事里面发生的问题,再每一个时代都可能发生,由此而触发人们的思考。例如《守望者》中正义跟福利的边界问题,如果觉得这个遥远,想象下多少打着公共利益的名义侵犯个人权利?例如大热的《小丑》电影中,好的制度使坏人变好,坏的制度让好人变坏,为什么一个一心向善的老好人会逼得一步步堕落为小丑?有句古话叫文以载道,部分DC漫画已经不再局限于提供一个有趣、精致、充满戏剧冲突的故事,而是希望通过漫画这一途径表达作者对现实问题的一些思考,大大拓展了漫画的内涵。有些作品接触到之后会有这样的感觉:能够接触到这样的作品简直是一种享受;还有些作品接触到之后会有这样的感觉:能够接触到这样的作品简直是一种幸运,如果没有接触到简直是一种遗憾。很显然,《守望者》、《蝙蝠侠:黑暗骑士归来》、《小丑》属于后者。

「五分钟名作」第19期 蝙蝠侠:黑暗骑士归来

分享优秀作品,欢迎评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