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五分鐘名作」第19期 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

1背景

根據弗蘭克·米勒在序言裡面所說,本書起源的契機在于漫畫中的蝙蝠俠永遠二十九歲,而作者從童蒙時代接觸蝙蝠俠,忽忽然間發現自己比蝙蝠俠年紀還大,是以想另辟蹊徑寫一下老年蝙蝠俠的故事,一不小心開啟了所謂的暗黑風格。故事因為設定在蝙蝠俠55歲的時候,稍微帶一點科幻的因素。同名動畫電影上下部,整合了漫畫跟後面的文本制作而成,基本還原了原著。因為某個原因最近重溫DC動畫電影,結果在觀影過程中有了新的收獲,以此為契機整理出來。

「五分鐘名作」第19期 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

2故事

第一章:黑暗騎士歸來。蝙蝠俠已經退休十年,年輕一代甚至認為蝙蝠俠隻是都市傳說。哥譚市的犯罪行為日益猖狂,以年輕人為首的變種幫肆意橫行。忍無可忍的蝙蝠俠出手懲戒了幾處犯罪,引發輿論層面的悍然大波。電視上心理醫生指責蝙蝠俠是罪犯犯罪的根源,同支援蝙蝠俠的拉娜展開辯論。在心理醫生的慫恿下釋放雙面人丹特,結果雙面人繼續走上犯罪道路,遭到蝙蝠俠的阻止。心理醫生将雙面人犯罪行為歸咎于蝙蝠俠。

第二章:黑暗騎士的勝利。蝙蝠俠歸來引發很多人效仿打擊罪犯(包括女羅賓),同時也引發很多家長的反對。蝙蝠俠直搗黃龍進攻變種幫總部,同變種幫頭目搏鬥結果雙雙重傷,在女羅賓的幫助下逃到蝙蝠洞。反思之後蝙蝠俠想出對策應當用技巧而非蠻力對付變種幫頭目,為此委托即将退休的警察局長戈登放出變種幫頭目,在幫衆面前将其打倒,将變種幫收編為蝙蝠俠之子。

「五分鐘名作」第19期 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

第三章:獵殺黑暗騎士。蝙蝠俠之子在哥譚打擊犯罪,此舉引發熱議。總統擔心事态擴大化令超人前去勸阻蝙蝠俠。超人同蝙蝠俠面談後前去為美軍出頭組織蘇聯軍隊。另一邊心理醫生繼續作死放出小醜參加電視秀,結果小醜用笑氣毒殺現場觀衆後揚長離去。前去阻止的蝙蝠俠被新上任的女局長(堅持逮捕蝙蝠俠)阻止,在女羅賓的幫助下離開。蝙蝠俠追擊小醜到遊樂場,因為屢次放過小醜導緻更多無辜之人罹難而自責,最終痛下殺手殺死小醜,在女羅賓幫助下躲過警方緝捕。

第四章:黑暗騎士隕落。因為超人幹預導緻蘇聯失敗,蘇聯人惱羞成怒之下發射核彈頭,雖然超人拼着身受重傷改變彈頭軌迹在沙漠中爆炸,但是爆炸塵埃導緻美國陷入核冬天,全國上下一片混亂,除了哥譚。蝙蝠俠重傷之下策馬出征,帶領蝙蝠俠之子維持哥譚秩序。超人吸收植物當中的光合作用能量之後得到恢複,奉總統之命前去哥譚阻止蝙蝠俠。蝙蝠俠在綠箭俠的幫助下大戰超人(蝙超大戰),并且算準時間詐死,與此同時管家燒毀韋恩莊園。葬禮過後蝙蝠俠在蝙蝠洞中建立基地,指揮蝙蝠俠之子……

「五分鐘名作」第19期 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

3賞析

3.1故事層面

隻有短短的四章,薄薄的200頁,卻先後出場了雙面人、變種幫、小醜、超人,更是貢獻了蝙蝠俠大戰超人這樣的經典橋段(紮克·施耐德撲街撲到爹媽不認的《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當中蝙超大戰的橋段,主幹就是從這裡借鑒的)。從叙事手法而言,很難說對閱聽人多麼友好,并不是常見的那種線性叙事,而是像電影鏡頭一樣不斷切換,不同鏡頭呈現出不同的資訊。這樣做的壞處是讀者很容易覺得故事是割裂的,缺乏一個完整的流暢的故事,好處是可以在有限的篇幅當中呈現大量的資訊。結果就是讀的時候覺得诘屈聱牙,但是回想起來的時候發現故事非常完整,并沒有那種碎片化叙事雲裡霧裡的感覺。這裡說幾句題外話,不知道紮克·施耐德是不是受了這種叙事手法的影響,超人:鋼鐵之軀、蝙蝠俠大戰超人等電影給人的感覺跟這種風格比較類似。看的時候覺得雲裡霧裡,但是具體而微細節闡釋的很明确,并沒有故弄玄虛,而且看完後回想覺得故事并沒有風評中那樣不堪,說什麼施耐德不會講故事。如果反複觀摩熟悉電影内容,在腦海中重組,會發現故事内容其實很好,但是講故事的形式影響閱聽人的了解。這樣的叙事手法,靜态漫畫呈現出來可能更為合适,閱聽人随時可以停下來翻看對比之前的内容,如果看電影這樣的話會顯得磕磕絆絆。

「五分鐘名作」第19期 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

3.2人物層面

老年蝙蝠俠隻是表象,更重要的這裡的蝙蝠俠并非戰無不勝,更多地刻畫了蝙蝠俠的無力感,甚至屢次需要羅賓的幫助才能脫困。這樣非但不會有損蝙蝠俠的形象,這種身體的無力感反襯精神、意志層面的不屈不撓,反而愈發顯現出蝙蝠俠的鬥士形象。就像莎翁所言:在命運的颠沛流離中,最能看出一個人的氣節。如果蝙蝠俠仍是活力滿滿無往而不勝,更多地還是刻畫他的智勇雙全,而非更深層次地從精神層面塑造其形象,擺脫了之前蝙蝠俠漫畫的窠臼:面對更年輕更強壯的變種幫首領會迎難而上,明知小醜現場秀會有警察守株待兔同樣會迎難而上,面對不可能戰勝的超人還是迎難而上;不再局限于鬥智鬥勇的考驗,而是更多地涉及到精神、意志層面的考驗。

有一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那就是變種幫的混混如何會搖身一變成為蝙蝠俠?畢竟他們是街頭混混,沒有工作,缺乏人生目的,同自制力毫不相幹,像動物一樣遵從自我本能而活。這樣的人聚內建為變種幫這樣的犯罪分子可以了解,被蝙蝠俠打壓後作鳥獸散也可以了解,但是目睹頭目被蝙蝠俠胖揍之後,就搖身一變成為打擊罪犯的鬥士,僅僅是因為崇拜蝙蝠俠?背後有充足的目的或者動機嗎?

「五分鐘名作」第19期 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

4多餘的話

4.1個體正義VS制度正義

之前一直覺得蝙蝠俠跟超人之間的沖突,更深層次的根源在于程式正義跟實質正義,蝙蝠俠展現的是實質正義,超人展現的是程式正義,但是一直卡在這裡,沒法深入下去了。蝙蝠俠固然不怎麼合法,但是超人背後展現的也未必就是程式正義,除非将那些政客踢皮球、奉總統之命行事視為程式正義。如果超人嚴格尊總法律行事,那是無可質疑的程式正義。但是遵從政客的訓示……政客未必合規,尼克松就是典型。

最近忽然想到的是,蝙超之間的沖突也許更多的是個體正義VS制度正義。蝙蝠俠信奉的是個體正義,他本人就是正義判官(就像白馬宣言那樣:今晚我們就是法律,今晚我就是法律),而超人在制度架構内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毋庸置疑蝙蝠俠的初衷與目的,他不會徇私枉法,問題在于如果别人效仿又該怎樣?如果允許,能夠確定他們像蝙蝠俠那樣絕對理性、恪守底線嗎?如果不能那又該如何判斷他們跟蝙蝠俠的不同?換句話說,同為公民,為何蝙蝠俠可以這麼做?他們不可以?要想賦予蝙蝠俠這種獨一無二的地位,權威隻能來自于更進階别的權威,那就需要制度認可、制度授權,像超人那樣行事。但是悖論在于,蝙蝠俠嘗試着去解決的問題,恰恰是制度架構内難以有效解決的。制度本身并不完美,制度當中的政客更不完美,這就産生了很多問題,哪怕整個制度内并無主觀惡意,執行層面也有掣肘,尤其是面臨那總亟需處理的突發狀況的時候,比如核冬天,反而是蝙蝠俠這樣的個體行動效率更高。

「五分鐘名作」第19期 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

悖論就在于蝙蝠俠無法證明他的個體正義是合理的,如果想要證明則需要仰仗制度授權,但是蝙蝠俠這樣的個體正義初衷恰恰是解決制度正義難以有效解決的問題。也就是說兩者之間的沖突是注定的、必然的。這樣來看蝙蝠俠并沒有錯,超人也不是總統的走狗。畢竟絕大多數問題,其實需要仰仗制度來解決,特殊問題個人解決更有效果,難就難在制度理應是普适的、不容許例外情況(畢竟例不可啟,在英美這樣的判例法體系中更難處理這種例外情況)。初看漫畫的時候,很容易在情感上站在蝙蝠俠這邊,覺得超人的行為并不可取。

進一步延伸的話,那就是戈登提到的珍珠港事件了。從個體的角度來說,珍珠港事件犧牲了數千美國大兵,但是從國家的角度來說,這一事件刺激之下美國參戰,拯救了更多的人。個體層面的正義跟制度層面的正義,有時候也許是無法調和的。當然了,漫畫當中的美國總統展示出來的形象就是個油腔滑調的政客,很難讓人讓人聯想到這麼深刻的話題。

「五分鐘名作」第19期 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

4.2罪犯是受害者?

漫畫裡面有個醜角,那個心理醫生。這裡倒不是說阿卡姆瘋人院像是罪犯療養院一樣諷刺,而是心理醫生的觀點,認為罪犯才是受害者,是受蝙蝠俠的影響,沒有蝙蝠俠就不會有雙面人、不會有小醜的罪行。推理的過程無非是幾個專業術語,不值一駁。道理很簡單,如果心理醫生所言不虛,為何别人沒有受蝙蝠俠影響走上犯罪道路?讓我想起來當年考研英語真題當中有個閱讀了解,就是反駁為罪犯辯護的理論。需要注意的是,小醜跟小醜是不一樣的,電影《小醜》當中的亞瑟所殺之人,至少從他的角度而言都有殺人的理由,包括地鐵惡棍、大腦袋前同僚最後那個嘲弄他的主持人。但是《黑暗騎士歸來》中小醜殺人純粹是為了取樂,正因為如此蝙蝠俠最後在山洞中才會對其痛下殺手。

「五分鐘名作」第19期 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

4.3 DC漫畫深刻

經常能夠看到這樣的言論,認為DC漫畫、漫改電影更加深刻。至于何為深刻、為何深刻了解不同,抛開暗色調的畫風以及裝逼台詞之外,竊以為DC漫畫之是以深刻,是因為其能夠讓人聯想到電影之外的東西。這是深刻跟看上去深刻的差別。有些電影很精彩,觀影的時候酣暢淋漓、一氣呵成,無論電影本身的劇情、人物、動作、特效無可指摘,但也僅限于此了,不會讓閱聽人聯想到電影之外的現實,更不會發人深省。需要說明的是,個人認為這僅僅是風格的不同,不存在好壞。

DC漫畫也不像一些電影那樣直接抛出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比如《當幸福來敲門》當中的個人奮鬥,《寄生蟲》當中底層人蟑螂般的處境與掙紮,《楚門的世界》當中醜陋的真實生活VS完美的虛假生活的抉擇。部分DC漫畫、漫改電影更多的是講述一個故事,故事裡面發生的問題,再每一個時代都可能發生,由此而觸發人們的思考。例如《守望者》中正義跟福利的邊界問題,如果覺得這個遙遠,想象下多少打着公共利益的名義侵犯個人權利?例如大熱的《小醜》電影中,好的制度使壞人變好,壞的制度讓好人變壞,為什麼一個一心向善的老好人會逼得一步步堕落為小醜?有句古話叫文以載道,部分DC漫畫已經不再局限于提供一個有趣、精緻、充滿戲劇沖突的故事,而是希望通過漫畫這一途徑表達作者對現實問題的一些思考,大大拓展了漫畫的内涵。有些作品接觸到之後會有這樣的感覺:能夠接觸到這樣的作品簡直是一種享受;還有些作品接觸到之後會有這樣的感覺:能夠接觸到這樣的作品簡直是一種幸運,如果沒有接觸到簡直是一種遺憾。很顯然,《守望者》、《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小醜》屬于後者。

「五分鐘名作」第19期 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

分享優秀作品,歡迎評論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