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刚出锅热乎的锅贴来一个,多少钱?”“一元一个!”
汉中锅贴对于老一代汉中人来说不仅是黄金早餐,更是一种回忆和情怀,传说中说是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时至今日,经营汉中锅贴的都是老一辈手艺人,他们以夫妻为主,大多店面简陋。基本没有招牌和装修,有的甚至只是个小车摊。它们隐藏在老汉中的巷巷道道、里,基本上都是坚持做了十几年以上的。要不说汉中人耿直呢?
锅贴的价格简直便宜到无底线!最便宜1块钱,最贵1块5
小女生一个就能吃饱,1块钱,一顿饭,要不说汉中的女娃好养活。
裸手翻油锅里的锅贴、将炸好的锅贴在油锅里取出,几百度的温度不是常人能经受得住的,他们的的手已练成了耐高温的“神手”。
凌晨4点半出摊,揉面、揪面团、抹馅、卷成条、整整齐齐地码放在油锅里焖炸,到10点收摊,生意好一天能卖出四五百个锅贴
锅贴利很薄,坚持下来不容易,除了养家糊口,多的便是一种情怀和守望吧!
伞铺街、袁家巷、七中巷、王家巷、文明小区、将坛东路、中山街建国路宗营坝巷、将坛东路伞铺街、太白路天爷庙巷、西关正街西口......这些老巷子外地人一定找不到。
汉中人的“黄金”早餐,锅边油花子,俗称(锅贴),本地吃货有自己的评定标准。外观上纯菜籽油水蒸油煎出来的锅贴一面儿色泽金黄,一面儿保持面团白色,香气诱人。口感一定要趁热吃!外脆里糯,脆中带酥,软中带糯,内中散发着核桃芝麻孜然香味。味道是这样,口味咸香,且立体富予层次感,爽口不油腻,唇齿留香
制作好的面条,放入清亮的纯纯的菜籽油里,一面贴着大铁锅,一面朝上不紧不慢地煎着。
“老板,要等多久?”
“快了,快了,再等两分钟......”
大锅盖里,滋滋地飘出香气,等待的人越来越多,早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开锅那一刻,白气升腾,一半金黄一半白色的锅贴围了锅一圈,整整齐齐。似乎有点儿仪式感。这家锅贴十分松脆酥软,估计在面条发酵和制作上下了功夫。
揭秘汉中锅贴的制作方式,那是一口特别大的锅,不同的是锅的底端放了一个“紫砂”制作留有小孔的倒扣的盆,先在里面倒入大量的菜籽油,然后将面擀成薄片加入孜然、花椒、盐等调料,之后再将其揉搓成规矩的长条形,等锅中油热之后,一个个整齐的排好锅底,在油和水的双重作用下,面芨子就在滚开的油里膨胀起来(物理或者化学知识)面的下端会呈现出金黄的色泽,带来酥脆的口感,而上面则保持了原色和香软。
小小的汉中锅贴,平凡而又朴素的民间小吃,这些有幸流传下来被我们尝到的美食,不知夹杂了多少先人的智慧,地域水土和人文,形成天壤之别的饮食文化,怎能不让人叹服?
这里面又包含了多少历史的积淀,多少生活习气的凝聚。
文 姜磊 图片来自网络
(J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