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市水利局多措并举在“干群齐上阵、播麦保民生”专项行动中取得实效

作者:安阳新闻网

安阳融媒记者 赵慧

经过各方努力,10月下旬,滑县半数以上村庄进入秋耕秋种的忙碌时节,农机的轰鸣声飘荡在田间地头。与此同时,其他县(市)区也都陆续开始秋耕秋种工作,排涝工作成效凸显。10月25日,当这些消息传到市水利局时,该局干部职工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今年7月至10月,我市遭遇多轮强降水,各县(市)区农田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内涝,秋收秋种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市政府召开“三秋”生产工作推进会,要求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务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切实把“三秋”工作当作当前的大事抓,抢收抢种,想方设法把粮食因灾受损降到最低,为明年粮食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一场以“干群齐上阵、播麦保民生”为主题的专项行动拉开序幕。市水利局高度重视,把农田排涝当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全力以赴开展农田排涝工作。

“我们在开过‘三秋’生产工作推进会后立即召开局党组会,专题研究农田排涝问题,同时成立以党组书记、局长付文彬为组长,分管领导及有关科室参加的农田排涝工作专班,加强对农田排涝工作的领导。”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专班成员按照部署,于国庆节期间奔赴各县(市)区,深入田间地头,实地了解农田内涝情况。”

在汤阴县一处受淹农田,几名村民站在半人多深的水里抢收玉米。在距离滑县县城不远的地方,一座高铁桥矗立在汪洋中,水面之下就是农田。往年这个时候,这里早已是一派繁忙的秋收景象。看到这些场景,调研的专班成员一个个红了眼眶,坚定了加紧排涝,帮助农户抢占农时、降低损失的决心。

调研情况不容乐观,全市1.8万公顷农田不同程度受淹。由8位农田水利专家组成的专家组立即分赴各县(市)区,对农田排涝进行技术指导。针对农田内涝比较严重的汤阴县、安阳县、滑县,市水利局成立了独立专家组,因地制宜制订方案,为农田排涝提供技术支持。

排涝,首先要有地方可排。我市绝大部分河流经卫河汇入海河。然而,受前期上下游持续降水影响,卫河始终保持在高水位,使得我市排涝工作面临根本性难题。“为减少我市上游来水量,我们及时跟省水利厅沟通,通过合理调度,减少下泄流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卫河水位,为我市农田排涝创造了有利条件。”市水利局农村水利水电科科长范常友说。

各县(市)区水利部门在市水利局专家组指导下相继成立专班,全面开展内涝田地排查,对农田受灾情况摸清底数。专家组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就积水往哪里排、用什么方式排、需要多少人员参与等具体问题给出了意见和建议,最终形成实施方案。“方案确定后,我们根据农田排涝实际,购置了一批泵车及排污泵等排水设备,同时调配23台大马力排涝机械全力支持各县(市)区农田排水。”范常友介绍,“各县(市)区积极筹措防汛排涝物资,配备各种型号抽水泵、大型机械疏通沟渠,并广泛发动和鼓励群众采取多种措施排除农田积水。安阳县高庄镇广大党员干部在各方大力协助下,不等不靠、主动出击,克服多重困难,调配机械、组织群众进行疏沟排涝,取得了显著成效。”此外,对可以通过排涝沟渠自流排涝的农田,各地组织人员疏通排涝沟渠。对不具备自流排涝条件的农田,各地采用抽水泵抽水强排田间积水。对田间没有积水但土壤湿度过大的农田,各地通过开挖深沟沥出多余耕层滞水,促进透气晾墒。

在这场“干群齐上阵、播麦保民生”专项行动中,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多次深入灾情严重的县(市)区实地查看农田积水情况,督导农田排涝工作,要求当地水利部门务必要把农田排涝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开展救灾服务工作,抓紧时间排除农田积水,帮助恢复农业生产。

截至10月25日,全市农田排涝共出动59032人次,投入机械6649台次,疏挖排水沟210.4公里,排涝2.71万公顷。据悉,还有积水农田260.67公顷,主要集中在滑县、汤阴县及内黄县。

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他们将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毫不松懈,加大督导和技术指导力度,继续做好农田排涝工作,全力排除农田积水,为秋种麦播作出水利部门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