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市水利局多措并舉在“幹群齊上陣、播麥保民生”專項行動中取得實效

作者:安陽新聞網

安陽融媒記者 趙慧

經過各方努力,10月下旬,滑縣半數以上村莊進入秋耕秋種的忙碌時節,農機的轟鳴聲飄蕩在田間地頭。與此同時,其他縣(市)區也都陸續開始秋耕秋種工作,排澇工作成效凸顯。10月25日,當這些消息傳到市水利局時,該局幹部職工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今年7月至10月,我市遭遇多輪強降水,各縣(市)區農田均發生不同程度的内澇,秋收秋種工作面臨巨大挑戰。市政府召開“三秋”生産工作推進會,要求各縣(市)區黨委、政府和市直有關部門務必認真抓好貫徹落實,切實把“三秋”工作當作目前的大事抓,搶收搶種,想方設法把糧食因災受損降到最低,為明年糧食豐産豐收打下堅實基礎。

一場以“幹群齊上陣、播麥保民生”為主題的專項行動拉開序幕。市水利局高度重視,把農田排澇當作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具體實踐,全力以赴開展農田排澇工作。

“我們在開過‘三秋’生産工作推進會後立即召開局黨組會,專題研究農田排澇問題,同時成立以黨組書記、局長付文彬為組長,分管上司及有關科室參加的農田排澇工作專班,加強對農田排澇工作的上司。”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專班成員按照部署,于國慶節期間奔赴各縣(市)區,深入田間地頭,實地了解農田内澇情況。”

在湯陰縣一處受淹農田,幾名村民站在半人多深的水裡搶收玉米。在距離滑縣縣城不遠的地方,一座高鐵橋矗立在汪洋中,水面之下就是農田。往年這個時候,這裡早已是一派繁忙的秋收景象。看到這些場景,調研的專班成員一個個紅了眼眶,堅定了加緊排澇,幫助農戶搶占農時、降低損失的決心。

調研情況不容樂觀,全市1.8萬公頃農田不同程度受淹。由8位農田水利專家組成的專家組立即分赴各縣(市)區,對農田排澇進行技術指導。針對農田内澇比較嚴重的湯陰縣、安陽縣、滑縣,市水利局成立了獨立專家組,因地制宜制訂方案,為農田排澇提供技術支援。

排澇,首先要有地方可排。我市絕大部分河流經衛河彙入海河。然而,受前期上下遊持續降水影響,衛河始終保持在高水位,使得我市排澇工作面臨根本性難題。“為減少我市上遊來水量,我們及時跟省水利廳溝通,通過合理排程,減少下洩流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衛河水位,為我市農田排澇創造了有利條件。”市水利局農村水利水電科科長範常友說。

各縣(市)區水利部門在市水利局專家組指導下相繼成立專班,全面開展内澇田地排查,對農田受災情況摸清底數。專家組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就積水往哪裡排、用什麼方式排、需要多少人員參與等具體問題給出了意見和建議,最終形成實施方案。“方案确定後,我們根據農田排澇實際,購置了一批泵車及排污泵等排水裝置,同時調配23台大馬力排澇機械全力支援各縣(市)區農田排水。”範常友介紹,“各縣(市)區積極籌措防汛排澇物資,配備各種型号抽水泵、大型機械疏通溝渠,并廣泛發動和鼓勵群衆采取多種措施排除農田積水。安陽縣高莊鎮廣大黨員幹部在各方大力協助下,不等不靠、主動出擊,克服多重困難,調配機械、組織群衆進行疏溝排澇,取得了顯著成效。”此外,對可以通過排澇溝渠自流排澇的農田,各地組織人員疏通排澇溝渠。對不具備自流排澇條件的農田,各地采用抽水泵抽水強排田間積水。對田間沒有積水但土壤濕度過大的農田,各地通過開挖深溝瀝出多餘耕層滞水,促進透氣晾墒。

在這場“幹群齊上陣、播麥保民生”專項行動中,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多次深入災情嚴重的縣(市)區實地檢視農田積水情況,督導農田排澇工作,要求當地水利部門務必要把農田排澇工作作為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積極開展救災服務工作,抓緊時間排除農田積水,幫助恢複農業生産。

截至10月25日,全市農田排澇共出動59032人次,投入機械6649台次,疏挖排水溝210.4公裡,排澇2.71萬公頃。據悉,還有積水農田260.67公頃,主要集中在滑縣、湯陰縣及内黃縣。

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他們将繼續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毫不松懈,加大督導和技術指導力度,繼續做好農田排澇工作,全力排除農田積水,為秋種麥播作出水利部門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