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我站在九嵕山上——回望刘建新的“扶贫路”(阎纲散文新作)

【 转载自2021年10月12日《陕西交通报》】

我站在九嵕山上——回望刘建新的“扶贫路”(阎纲散文新作)
我站在九嵕山上——回望刘建新的“扶贫路”(阎纲散文新作)

顶天阁—九嵕山 摄影:杨琼钰

我站在九嵕山上

——回望刘建新的“扶贫路”

阎 纲

我站在咸阳市礼泉县的九嵕山上。九嵕山面北是唐太宗的陵园,陵园六骏天下独尊,享誉全球,巍巍乎伟哉。

我站在九嵕山上。从顶天阁公路延伸,一条线接通平原与山地的命脉。在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下,县交通局八年修路建奇功,刘建新是当时的交通局长。

多年前,知道我是礼泉乡党,刘建新来北京办事总要捎些烙面麻糖油泼辣子之类的土特产。之后,家乡不断传来他修路的消息,他要我写出必须藏一“北”字在内的四个大字,说是要建“顶天阁”,我写了:“泰山北斗”。

今年五月,人间芳菲尽,桃花始盛开,我和刘建新陪同访客们游览北山。

驶出礼泉县城,一路顺着礼相公路向北而上,沿途群岭绵延,村庄星罗棋布掩映在果园之中。越过石马岭,翻过一道长坡,一座雄伟的仿古式地标性建筑“顶天阁”兀入眼帘,恢宏的气势让人震撼,不由自主地进入梦境。

刘建新介绍说:我们礼泉县,汉代时建了个顶天寺,建在嵕山上,佛殿高高在上,四下的景点神奇而森严,王母玉帝下凡,各路神仙降香,唐太宗拜佛,人说:顶天寺啊顶天寺,把天磨得咯吱吱。不幸,顶天寺被人为地炸毁当石头卖了!顶天寺倒下,顶天阁巍然屹立!

顶天阁建在礼泉县旱腰带三条农村公路的交汇点上,总高37米,底下四个立柱,镌有历代文人咏赞醴泉的诗词。上面四个斗拱,远看像一个“开”字,寓意开放、包容、开通。斗拱中间有“泰山北斗”、“紫气东来”、“气象万千”、“经天纬地”等,气势磅礴,分别由阎纲、贾平凹、郑彦英、萧云儒撰写。南面“经天纬地”的下面,是当代书法家邱宗康女士用大篆撰写的“顶天阁”三个大字。斗拱的每一侧刻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个神兽图案,寓意醴泉人民世代平安;四个斗拱矗立向上,寓意礼泉交通运输事业蒸蒸日上。通衢大道绕顶天阁环岛花园而行,交通四通八达。顶天阁以阁代寺,气势恢弘,弥补了醴泉人民痛失千年古寺的遗憾。

顶天阁拔地而起,威武雄壮;顶天阁,刘建新的杰作。 问他:“你怎么动了这么大的念头决心修路?”

他说:“我当年在烟霞镇工作,有一天,我带着镇上的同志到昭陵脚下的东坪村征收林特产税。没有公路,石子路坑坑洼洼,下雨下雪出不了门。正是雪后的一天,我们步行几十里山路到了东坪村,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当时我就在想:这里的农民真苦!我们来到一户农民家里,仅有的七塑料袋苹果,二三百斤吧,即使卖完也不够林特产税。山上的冬天特别冷,看到穿着黑布老棉袄的农民脸色苍白,眼神愁苦、低头无语的神情,我难过极了,强忍着泪水,扭转头,对同志们摆手说:‘走,这户不收了!’,当时我就在想,同在阳光下,为什么礼泉北部旱腰带的农民咋就这么可怜哩!”

2011年突然接到通知,任命刘建新为交通运输局局长。接到通知那一刻,他热血澎湃,“多年的梦想终于可以实现了,就是为民修路!”

他经常深入村镇踏勘、调研,搞设计、议规划,回来后满身的土和泥。每逢大雨,他带人上路巡查,检查哪段道路被冲毁,哪个桥涵有危险,现场拟定措施、解决问题,晚上12点前没有休息过,自已感叹道:“不知道我那时的干劲咋那么大!”

当时,咸阳市要求各县交通局每年都要创建一条文明示范路。礼淳路的建成,使南北大动脉结束了坑洼路的历史,旅游路的建成,贯穿了四个镇和唐昭陵、唐建陵,打通了横亘千年的交通瓶颈。

特别是修筑烟昭路,沿途十个村子的御石榴基地、御杏之乡、葡萄基地和旅游村任池村获益大焉,加快了发展速度,成为旱腰带脱贫致富的金腰带。

刘建新修建每一条路,都当作精品去完成,得到省、市、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礼泉县交通局被县委县政府和市交通局评为“优秀单位”,被省交通运输厅评为“全省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县”,被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和扶贫办评为“四好农村路”。刘建新个人也多次受到奖励。

烟昭路的建成不但解决了旱腰带地区果品生产、果品外运的老大难问题,宽广美丽的道路还为沿线的肖山村和任池村两个省级农业示范园与官厅村乡村旅游示范村的发展锦上添花。一到花开的季节,粉色的杏花、白色的梨花、红色的石榴花、黄色的油菜花,一朵朵、一串串、一片片、漫山遍野十分好看,节假日,人们趋车赏花散心。多年来的“赏花季开幕式”都是在这里举办的。

2013年国庆,礼泉举办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礼泉县交通文化展”,计有书法、绘画、摄影以及文学作品,没想到社会反响如此强烈,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参展作品达到1000多幅,前来参观的各级领导和群众多达3万余人。一个蕞尔小县的活动竟然有这般的规模与影响,可谓空前。

我也为文化展题赠过一幅书法作品,上写:“毛主席说:‘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变则通,通则灵,通灵宝玉显神灵。”

我站在九嵕山上——回望刘建新的“扶贫路”(阎纲散文新作)
我站在九嵕山上——回望刘建新的“扶贫路”(阎纲散文新作)

书法摄影:杨琼钰

到交通运输局任职的这短短的八年间,刘建新新建、改建县乡公路400多公里,村组道路350多公里,县南部已经形成“四好农村路”示范区,北部路网也已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为礼泉的经济腾飞提供了有力支撑。2016年,礼泉县获得陕西省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称号,2017年被交通运输部命名为首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2018年又被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评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刘建新终于圆了他从儿时便生发的“为民修路”的交通梦。

对于他的付出与成绩,上级部门多次予以表彰,几乎每一次都被他拒绝了,他说:“成绩是大家的,荣誉是集体的。”又说:“我的一生只为乡亲们脚下的路更长、更宽、更舒畅服务。对工作,对交通、对人民,我永远在路上。”

“刘局长,你去年从交通运输局局长位置退下来,现在在哪儿上班呀?”刘建新说:“在礼泉县临空经济区上班。礼泉将撤县设区,在靠近咸阳的阡东镇、烽火镇、骏马镇、西张堡镇部分区域招商引资,拟规划一个114平方公里的临空经济区,目前正在搞基础建设。再过几十年,那里将追赶超越,成为礼泉一个经济发达的地域,撤县设区,恢复‘醴泉’的美名,建设醴泉现代化规模的大都市。”

此刻,我站在九嵕上举目远望,又转身环山远望,盘山四射的公路又像五彩缤纷的飘带纵横交错,如烟云锁腰突显九嵕山之雄大与崇高。南望顶天阁,气宇轩昂。从顶天阁向西至乾陵,再由乾陵出发一直往东,贯通唐十八陵,你什么感觉啊!从县城到开山架桥的礼泉各个景点,譬如登天梯似的昭陵,作环绕九嵕山之周游,到建陵凭吊翁仲翼马知兴衰,到袁家村享用灯红酒绿的农家乐,去面积39万平方米的同心园游湖品茗,到刘古愚的烟霞草堂旧址重温张载“为万世开太平”的伟大抱负,甚或去引水到西安市的东庄水库水利枢纽景区历险,行驶在这样的路面上,看看你什么感觉!

此刻,我站在九嵕山上,九嵕山的内涵是享誉历史的贞观之治,外延是昭陵六骏的龙马精神。看“飒露紫”,大将军丘行恭牵着受伤的“飒露紫”,和李世民巨跃大呼,斩数人,回营,为 “飒露紫”拔出毒箭,“飒露紫”倒下了,“飒露紫”骨腾神骏,是悲剧美学的极致!

时至今日,交通文化成为礼泉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交通已经成为礼泉县靓丽的名片。毛主席预言:“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文化建设的高潮。”

“五纵六横一环三辐射”的交通网激发游子的思乡之情,乡党们,迈向回乡之路吧,或乘飞机、高铁,或坐大巴、私驾车,恰似插翅的北归燕,蹁跹在一条条宽阔平坦的大道上,盘旋在一道道松柏常青繁花似锦的山川小路间。公路盘根错节的大动脉,连接着礼泉大地的村村寨寨家家户户。看,物流逝者如斯夫,人们休闲如梦游,蝴蝶裙像陀螺旋转不息,高跟鞋像踢踏舞般的嘎崩脆,穷则通、通则灵,公路网滋养着家乡的父老乡亲。

美哉,可爱的家乡,天降甘露,地出醴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