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五、古代开国皇帝上位记之魏晋宋齐梁陈(下)宋齐梁陈

作者:横笔影谈

在南北朝四百年的大分裂中,即便面对北方胡人政权的威胁,偏居南方的统治者依然在穷极所能地尔虞我诈、争权夺利,根本不顾北方百姓的死活。当时,南朝朝廷形势复杂,既有北方豪族,也有江左士林,同时北方流民也激起了惊涛骇浪。局势动荡中,皇帝根本不管用,拥兵自重的强人才是天命所归。

期间,“北伐”名义上作为南朝的主要政治和军事目标,全国资源源源不断地投入。然而实际上北伐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历代掌权者都企图以北伐为跳板来获得南朝的统治权,而不是真正致力于恢复中原河山。譬如真正的北伐派祖逖就郁郁不得志,而王敦、桓温等跋扈将军则一次次利用北伐来积攒个人的名望和实力,意图从司马家抢过天命。

桓温无疑是第一个接近谋朝篡位的权臣。他平定内乱,收复蜀地,短暂进入洛阳,一度逼近长安,大有收复关河之势,可惜功败垂成,身死名灭,“遗臭万年”也算是求仁得仁。桓温称帝失败无外乎两个原因:一则,三次北伐的收获不大,桓温无法建立起足够的威望;二则,虽然桓温僭行废立,屠灭庾氏,可东晋王朝里的王、谢等门阀实力依然强大。

“凡停京师十有四日,归于姑孰,遂寝疾不起。讽朝廷加己九锡,累相催促。谢安、王坦之闻其病笃,密缓其事。锡文未及 成而薨,时年六十二。”

桓温死后,其子桓玄起兵杀入建康城,过了把皇帝瘾,建立楚政权。只是桓玄为人荒诞腐败,也没有为桓楚政权打造坚实的统治基础,因此各地实力派很快就起兵讨伐。在讨伐桓玄的过程中,北府军将领刘裕开始崛起,最终从司马氏手中夺取了国家,可谓是“父子俩功败垂成,终为他人做嫁衣”。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5">宋</h1>

五、古代开国皇帝上位记之魏晋宋齐梁陈(下)宋齐梁陈

刘裕:南朝第一人!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刘裕出生在南渡的次等士族家中,少小贫寒,按照九品中正制的路子,这个年轻人一辈子也不会出头,要想有前途就只有从军——当时最有前途的军队就是名将谢玄建立的北府军。在北府军四处征战中,刘裕很快崭露头角,成为重要将领。真正让刘裕崛起的,则是讨伐桓玄!由于原先的北府军大佬刘牢之在奉司马氏之命讨伐桓玄时阵前倒戈,直接造成桓玄篡晋,因此刘牢之人心尽失,北府军将领不再听从其号令。在时机成熟后,北府军将领纷纷联合,起兵击败桓玄。其中刘裕功勋卓著,成为了北府军的实际统治者。

在刘裕的文治武功下,自永嘉之乱以来,汉族政权第一次感受到了昔日的荣光。军事上,从公元403年开始到公元418年结束的北伐,刘裕在十年间消灭南燕等割据政权,基本收复黄河流域,并且平定了内部的卢循、刘毅等叛乱;政治上,推行义熙土断,打压尾大不掉的世族门阀,任用寒族士人为官,加强中央集权,得以稳定南方的政治与经济局面,让战乱动荡的南朝进入休养发展期,结束了南朝百余年的内部分裂,成为实质上的统一国家。

公元417年,镇守建康的刘裕心腹刘穆之病死,刚收复长安的刘裕听闻此事,害怕朝中出现变故,便留下刘义真与几位大将镇守长安,自己匆匆返回晋国。然而北伐很大程度上都依赖刘裕的领导,他这一走,长安立即陷入混乱,将领间相互攻伐,最终被夏国击败,南朝大军损耗严重。这也是南朝四百年历史上,最接近收复中原的一次。

虽然没有收复长安和北方燕赵之地,刘裕还是被晋封为宋王,加九锡,并在公元420年完成受禅,建立宋朝,完成了改朝换代的“正规流程”。称帝后,刘裕也在积极准备北伐,然而天不假年,就在他准备北伐北魏,统一天下之时,因病去世,北伐大业功败垂成,可说是历史大转折。

即便背负“谋朝篡位”,刘裕在历史上的名声却非常好。刘裕之前,世族门阀相继掌权,朝廷沦为傀儡,晋朝末帝司马德文也感慨:“桓玄之时,晋氏已无天下,重为刘公所延,将二十载;今日之事,本所甘心。”特别是到了宋明清末期,汉土被蛮夷侵占,刘裕再次成为标杆人物,明末大儒王夫之就说他:“祖逖、庾翼、桓温、谢安经营百年而无能及此……汉之后,唐之前,唯宋氏犹可以为中国主也。” 清末夏曾佑说:“二十四史中,人主得国之正,功业之高,汉高而外,当推宋武,不得以混壹之异,而有所轩轾也。”是刘裕在那个华夏陆沉的时代,让汉人重见曙光。近代许多历史学家在研究魏晋南北朝历史时,将刘裕看作是解决门阀政治的第一人——遗憾的是,刘裕并没有制定有效的制度来遏制门阀,直到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建立和普及,门阀政治才真正走向衰亡。

先前刘协禅让后,曹丕还说与刘协共天下,刘协死时,曹叡更是亲自哭祭,曹家寨面子上做得算足;司马家虽然得天下不义,期间司马昭杀曹髦,可对曹奂也算做了表面功夫,使曹奂在邺城得以善终。到了刘裕手上就坏了规矩,他继帝位之后,先是放逐晋朝末帝司马德文,旋即派人闷死,“自是之后,禅让之君,罕得全矣。”(胡三省)而因果也应验在了刘裕的子孙身上——宋末王敬则率军进宫逼刘准禅位,刘准问:“欲见杀乎?”王敬则冷笑道:“出居别宫耳。官先取司马家亦如此。”刘准听罢,知道难逃一死,说出了那句为后人所乐道的传世名言:“愿后身世世勿复生天王家!”(噫,也只有亡国君才会说这样的话。)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7">齐</h1>

萧道成:日渐衰落的南朝

五、古代开国皇帝上位记之魏晋宋齐梁陈(下)宋齐梁陈

刘裕去世后,刘氏子孙开启了大逃杀模式,虽然在宋文帝稳定了一段时间,并且兴兵北伐,可这段时间北魏也在崛起,最终“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顾”。多次北伐无功而返,反而让萧道成崭露头角。萧道成不仅在北伐的进攻上表现优异,而且多次为北伐失利的军队解围,击败叛逃北朝的将领,可以说劳苦功高。

都说北伐是野心家的机会,萧道成也抓住了机会,赢得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在刘义隆被儿子杀死后,各地的刘宋宗室纷纷起兵作乱、自相鱼肉,整个国家四分五裂。而军事才能不错的萧道成奉命讨伐叛乱,很快就成了朝廷仰仗的救火队长,并且晋为公爵。踩着刘宋宗室的血肉步步高升的萧道成,权势日增的他也清楚明白伴君如伴虎的危险,特别是后废帝刘昱凶残嗜杀,他便先下手为强,令人杀了刘昱,拥立刘准为帝。接着萧道成又将政敌逐一消灭,逼着刘准给自己加九锡,不久即受禅称帝,完成了整个称帝流程。

与桓温、刘裕他们不同的是,萧道成并没有与他们相当的北伐功勋,更多的是靠着给宋室平叛换来的,血淋淋的道路下是逐渐膨胀的野心。从他初期为朝廷四处救火的表现来看,何尝不是忠君爱国的典范?而萧道成的称帝,也预示着南朝每况愈下的糟糕境况。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9">梁</h1>

萧衍:有时候,我真认为萧衍是朵奇葩。

五、古代开国皇帝上位记之魏晋宋齐梁陈(下)宋齐梁陈

南齐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余年,可宗室自相残杀的戏码一点也不肯落下,都可以写几部大书——南朝的历史实在说腻歪了,宗室相残伴随始终,甚至不惜投降北朝,让人哀叹感叹,如果少一点自相残杀,多一点一致对外的进取心,国家又怎会昙花一现呢?萧衍与其他人物不同,他并非武将出身,而是靠着给叛乱出谋划策和帮朝廷平定叛乱,逐渐独掌大权,自然而然地走上了称帝道路。虽然大家都是兰陵萧氏,可是皇位又不是共享单车,换了人自然就换朝代。

为什么说萧衍是奇葩呢?

首先,称帝之初的萧衍还是有些作为的,在与北魏的战争中有得有失,维持了边境的安定。此后甚至一度趁着北魏内乱时,将军事力量推至黄河洛阳。可遗憾的是,在宇文泰和高欢刀剑乱杀时,他竟没有再采取进一步措施,白白浪费了北伐的大好机会。

其次,南北朝时,佛教在中国快速发展,而萧衍极度沉迷佛教,数次出家为僧,完全丢弃皇帝的职责,甚至让朝廷出钱将他从寺庙里赎出来,真是荒诞至极。也正是他的治下,出现了“南朝四百八十寺”的景观,与当时北魏拓跋焘、北周宇文邕压制佛教完全是两个极端。而就当时的情形来看,你不压制佛教蔓延就有问题了,你竟然还自己当和尚,荒唐说荒唐了。

再三,在面对北方政权的时候,多少有点首鼠两端。他接纳叛徒侯景时,真是欢天喜地,不听人劝,对侯景极尽恩宠。然而,转眼要和东魏和谈,高澄让他交出侯景来,他又犹豫不决,导致侯景发动叛乱,江南之地生灵涂炭、白骨千里,萧衍自己也饥寒交迫中死去。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5">陈</h1>

陈霸先:南朝末路。

五、古代开国皇帝上位记之魏晋宋齐梁陈(下)宋齐梁陈

作为南朝最后一位人物,陈霸先一直跟随在宗室萧映身边,前半生的事业都在岭南,在平定交州的李贲叛乱时建立功业,受到朝廷的赏识。公元548年,侯景叛乱,各地宗室豪族也纷纷起兵,有叛乱,有勤王。此时的陈霸先已经组织起一支军队,拥戴江陵的宗室萧绎顺江而下,攻入建康,消灭侯景。在平叛过程中,以陈霸先和王僧辩的功劳最大,之后二人继续为维护南梁朝廷而东征西战。

到公元554年,西魏趁乱入侵江陵,杀死梁帝萧绎,陈霸先与王僧辩另立新君,但就在此时,二人出现了分歧。原本两人一致决定拥立萧绎之子萧方智,可是之后王僧辩畏惧北齐,便打算拥立北齐扶持的萧衍的侄子萧渊明。王僧辩屈事北齐、甘当傀儡的行为,引起了陈霸先的不满,早在两年前,王僧辩就先斩后奏将广陵割让给了北齐,让南梁的江东地区暴露在了北齐的威胁之下。于是陈霸先就与部将袭杀王僧辨,拥立了萧方智,独揽朝政。

而这也引起了王僧辩部将的叛乱,他们纷纷起兵讨伐,甚至投降北齐,引狼入室,南朝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时刻。在北齐兵临城下时,陈霸先指挥众军奋力一战,击退北齐军队,保住了梁国半壁江山。也许就是在这个时候,陈霸先有了称帝的决定。

从公元557年开始,陈霸先在九月初五被封为陈公,备九锡,陈国设置百官;十月初三,梁朝给陈公陈霸先进爵为王;在次年十月,陈霸先受禅称帝,国号陈。此时,南朝在侯景之乱后,已经丧失了淮南四川湖北大片领土,国力大为削弱,统治者已经无力再北伐。而在北朝,北周逐渐强大,消灭北齐后统一北方,南朝迎来了自己的最后时刻。

在四百年的时间里,秦汉帝国一脉,便是在这种虚伪的禅让中,士族门阀军阀权臣你方唱罢我登场,最终走向了最后的结局。历史是最无情的,没谁能笑到最后。于时人而言,战火纷飞刻画了地狱惨状,他们不是英雄,却因为大人物的禅让游戏,而被搞得民不聊生。

禅让无非就是沽名钓誉,说难听点,也即“当了婊子还要立牌坊”。一世枭雄,成了,就去禅让,败了,只能当“谋朝篡位”的乱臣贼子。在《晋书》中,王敦、桓玄列传在末尾,而曹丕、司马炎、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诸人,则在本纪之中有享不尽的赞美歌颂。庄子说:“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实在是没错。

试问其原因,果真有天命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