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行不义必自毙:春秋时期,郑武公去世后不久郑庄公即位,他的弟弟共叔段不服,于是叔段就在自己的封地里招兵买马积极准备篡位。祭仲知道了这件事后劝郑庄公除掉叔段,

庄公认为多行不义必自毙。后来叔段公开谋反,庄公亲自率领军队攻打共叔段。见《左传.隐公元年》。郭沫若在《武则天》第四幕中写有:“‘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是有史以来的天经地义。”
杜田语:汉齐地有个叫田何的人,后来迁居杜陵,因号杜田生。他对《周易》的研究可谓精妙,当时学《周易》的人都以田何的话为蓝本。流传到后来,意义改变,谓臆造无依据者为“杜田语”。
见宋沈作《寓简》第一卷。后人常引以为典。清.唐仲冕在《芳茂山人诗录序》中写有:“(孙星衍)所著《周易》、《尚书》,悉取汉晋以前说,缕列综贯,不作一杜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