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行不義必自斃:春秋時期,鄭武公去世後不久鄭莊公即位,他的弟弟共叔段不服,于是叔段就在自己的封地裡招兵買馬積極準備篡位。祭仲知道了這件事後勸鄭莊公除掉叔段,

莊公認為多行不義必自斃。後來叔段公開謀反,莊公親自率領軍隊攻打共叔段。見《左傳.隐公元年》。郭沫若在《武則天》第四幕中寫有:“‘多行不義必自斃’,這是有史以來的天經地義。”
杜田語:漢齊地有個叫田何的人,後來遷居杜陵,因号杜田生。他對《周易》的研究可謂精妙,當時學《周易》的人都以田何的話為藍本。流傳到後來,意義改變,謂臆造無依據者為“杜田語”。
見宋沈作《寓簡》第一卷。後人常引以為典。清.唐仲冕在《芳茂山人詩錄序》中寫有:“(孫星衍)所著《周易》、《尚書》,悉取漢晉以前說,縷列綜貫,不作一杜田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