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两首霜降诗词,张继这首诗影响有多大?毛宁的这首歌来源于此诗《枫桥夜泊》——唐 张继《渔家傲·秋思》——宋 范仲淹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的到来,预示着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变大。

两首霜降诗词,张继这首诗影响有多大?毛宁的这首歌来源于此诗《枫桥夜泊》——唐 张继《渔家傲·秋思》——宋 范仲淹

古代人将霜降分为三候:

”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

意思是,霜降开始,豺这类动物就要为度过冬天来储备食物了;这个时节草木变得枯黄,落叶满地;准备冬眠的一些动物,也开始藏在洞穴中准备过冬了。

两首霜降诗词,张继这首诗影响有多大?毛宁的这首歌来源于此诗《枫桥夜泊》——唐 张继《渔家傲·秋思》——宋 范仲淹

一起看看都有哪些经典的霜降诗词!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5">《枫桥夜泊》——唐 张继</h1>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七言绝句。

月亮已经落下了,天空只剩下几只乌鸦发出凄凉的啼叫声,天空到处弥漫着寒冷的气息。漫漫黑夜里,看着江边的枫树和渔家还亮着的灯火,自己却愁闷得睡不着觉。此刻那姑苏城外寂静的寒山古寺,却在半夜里敲打着钟,远远地传到我的船上,更让我难以入眠。

这首诗读下来,给人一种非常忧愁的感觉。作者为什么发愁呢?

两首霜降诗词,张继这首诗影响有多大?毛宁的这首歌来源于此诗《枫桥夜泊》——唐 张继《渔家傲·秋思》——宋 范仲淹

当时,唐朝刚经历安史之乱,社会动荡不安。张继也只好过着避乱的羁旅生活,深秋的一个夜里,他在路过寒山寺的时候,他坐在孤舟里,江南的美景虽好,但是想到国家目前的状况,自己又远在他乡过着漂泊的日子,情不自禁写下了这首充满愁绪的诗,对后世影响深远,“寒山寺”和“枫桥”两个地方都因这首诗而闻名。

这首《枫桥夜泊》在中国的历代唐诗类书籍中都收录,甚至在亚洲一些国家都广为流传。不仅在文学作品上,再扩展延伸到绘画、音乐等方面,其内涵也越来越丰富。许多的画家都想通过画笔重现《枫桥夜泊》诗中的唯美、凄冷的意境,给人留下许多不朽的绘画佳作。音乐上,根据其创作的《涛声依旧》更是被毛宁演绎得淋漓尽致,风靡海内外。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1">《渔家傲·秋思》——宋 范仲淹</h1>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两首霜降诗词,张继这首诗影响有多大?毛宁的这首歌来源于此诗《枫桥夜泊》——唐 张继《渔家傲·秋思》——宋 范仲淹

这是北宋词人范仲淹创作的一首词。

上阙,主要写景。

秋天来了,塞外的风景和江南有所不同,天上的大雁又到南方的衡阳去过冬了,一点都没有停留的意思。四周边城又响起了号角声,层峦叠嶂的山峰在黄昏落日的映照下,更加暮气沉沉,只剩下孤零零的城门紧闭着,一片萧条的景象。

两首霜降诗词,张继这首诗影响有多大?毛宁的这首歌来源于此诗《枫桥夜泊》——唐 张继《渔家傲·秋思》——宋 范仲淹

下阙,主要抒情。

喝下一杯浊酒,忍不住想起了远在万里之外的亲人们,可是,当下外患还未平息,没有功成名就,又怎么能半途而废返回家乡呢?远处的羌笛之声悠悠传来,寒冷的天气此刻已经满地结霜了,我久久不能睡着,为什么睡不着呢?是因为操心国事,看着征战的将军头发和胡须都变白了,那出征的士兵们也会在半夜里忍不住掉下眼泪。

整首词读下来,能感受到范仲淹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关于霜降诗词,大家还知道哪些?欢迎留言讨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