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蒋介石读完毛主席的诗词后,讪讪地问道:“这真是他自己写的?”01 抗战胜利:蒋介石表面邀约背下暗棋02 谈判前夕:毛泽东欣然赴约赠奇作03 重庆和谈:谈判曲折毛泽东安全返延04 满城风雨:千古词作面世轰动文坛05 颜面扫地:蒋介石受挫心有不甘06英雄人民:词作与后话

作者:锵锵文史局

在中国近代史与现代史的进程之中,毛泽东不仅是中国人民熟知的伟大领袖、战略家和理论家,更是革命文学史上尤为杰出的诗人。

“中国悠久诗史上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

恰如著名诗人与剧作家贺敬之先生的评语,毛主席的创作使诗坛气象为之一新。

豪迈殊俗的气魄,旷达雄浑的风格,可谓“一舞剑器动四方,天地为之久低昂。”

在毛主席的创作史上,《沁园春·雪》是海内外最负盛誉,也是在神州大地最广为流传的词作之一。

蒋介石读完毛主席的诗词后,讪讪地问道:“这真是他自己写的?”01 抗战胜利:蒋介石表面邀约背下暗棋02 谈判前夕:毛泽东欣然赴约赠奇作03 重庆和谈:谈判曲折毛泽东安全返延04 满城风雨:千古词作面世轰动文坛05 颜面扫地:蒋介石受挫心有不甘06英雄人民:词作与后话

通览全词,上片以颂雪开端,极写北国之山河壮丽,抒“江山如此多娇”的慷慨。下片畅然溯史,评论古今人物,歌颂当世的革命群众,一句“数千古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可谓千秋绝唱。

然而,该词发表前后,国内风波频频,纷争不断。在波云诡谲的政治环境下,毛主席与他的词作《沁园春·雪》,透露着伟人的无畏与胸怀,为中国革命史书写下扣人心弦的一页。

蒋介石读完毛主席的诗词后,讪讪地问道:“这真是他自己写的?”01 抗战胜利:蒋介石表面邀约背下暗棋02 谈判前夕:毛泽东欣然赴约赠奇作03 重庆和谈:谈判曲折毛泽东安全返延04 满城风雨:千古词作面世轰动文坛05 颜面扫地:蒋介石受挫心有不甘06英雄人民:词作与后话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3">01 抗战胜利:蒋介石表面邀约背下暗棋</h1>

自1945年的8月15日后,神州上下张灯结彩,锣鼓喧天,街市上的群众欢呼雀跃。

日本天皇的《停战诏书》,已经通过广播发表,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如一场久违的春雨,让久遭侵略者蹂躏的苦难中国,一时生机重现,山河鼎沸。

历经十四年战火的摧残,广大的人民群众期盼着国内永续和平,革命与民主人士纷纷发出号召,组建和平合作的联合政府。

然而,蒋介石自然不会轻易接受这般的提议,在全国人民期盼和平的时刻,他决心借此下一步暗棋,让“假和平,真独裁”的图谋实现。

举国欢庆的背后,政治的走向正暗流涌动。

蒋介石读完毛主席的诗词后,讪讪地问道:“这真是他自己写的?”01 抗战胜利:蒋介石表面邀约背下暗棋02 谈判前夕:毛泽东欣然赴约赠奇作03 重庆和谈:谈判曲折毛泽东安全返延04 满城风雨:千古词作面世轰动文坛05 颜面扫地:蒋介石受挫心有不甘06英雄人民:词作与后话

8月14日,蒋介石早已向远在延安的毛泽东发出了一封电报邀约,邀请毛泽东等共产党领导人前往彼时的“陪都”重庆,“共商和平大计”。

不久之后,蒋介石又连发了数次电报,甚至登报公告,极显所谓“诚意”。

然而此前的五月,蒋介石早已在大会中公然声称,日本是外部之敌,而当下国民政府的所谓的中心工作,则是剿灭内部的“敌人”,这般的豺狼之心,又岂是短短三个月便能一改故辙的。

因此对于彼时身在延安的领导人们而言,贸然赴约无疑是虎口涉险,如若蒋介石妄图在谈判过程中暗下毒手,领导人们安危难测。

若是拒绝了蒋介石的邀约,却是给其发动内战的借口,抗战胜利后不久,蒋介石便早已以最高统帅的名义,暗中组织了大批军队,大量收缴日军武器,收编伪军,积极策划内战。

蒋介石读完毛主席的诗词后,讪讪地问道:“这真是他自己写的?”01 抗战胜利:蒋介石表面邀约背下暗棋02 谈判前夕:毛泽东欣然赴约赠奇作03 重庆和谈:谈判曲折毛泽东安全返延04 满城风雨:千古词作面世轰动文坛05 颜面扫地:蒋介石受挫心有不甘06英雄人民:词作与后话

一面又要求八路军原地待命,不得扩充武装力量。一旦中共拒绝邀约,蒋介石便大可以以中共不愿争取和平,蓄意内战为名义,进攻解放区。

如此,蒋介石的野心昭彰。

在这样两难的境地之中,经过深思熟虑的毛主席立下了“弥天大勇”。

尽管有许多同志提出了反对之声,但为了实现真正的和平,揭露蒋介石的阴谋,党的领导人们不顾个人的安危,决定亲自前往重庆,参与国共间的和谈,赶赴这场危机丛生的“鸿门宴”。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9">02 谈判前夕:毛泽东欣然赴约赠奇作</h1>

1945年8月28日,重庆山城天气渐凉,毛泽东、周恩来和王若飞等领导人在美国大使赫尔利的陪同下,于下午三点乘专机抵达重庆机场。

面对毛泽东的忽然应约,蒋介石显得惊慌失措,毛主席“一身系天下安危”的勇气,是他始料不及的。

从飞机舱口出来,毛泽东摘下礼帽,向着前来迎接的百姓挥手致意,他意气风发,似乎从未对这场“鸿门宴”心存过半分的恐惧。

毛泽东抵达重庆之后,深感意外的国民政府还未回过神来,他们本就坚信毛泽东绝不会赴约,一心策划内战的他们根本未曾准备好所谓的和平提案。

为了应对国内愈演愈烈的和平呼声,只能开始紧急商讨,谈判就此进入了漫长的准备阶段。

蒋介石读完毛主席的诗词后,讪讪地问道:“这真是他自己写的?”01 抗战胜利:蒋介石表面邀约背下暗棋02 谈判前夕:毛泽东欣然赴约赠奇作03 重庆和谈:谈判曲折毛泽东安全返延04 满城风雨:千古词作面世轰动文坛05 颜面扫地:蒋介石受挫心有不甘06英雄人民:词作与后话

在等待的过程中,毛主席也没有清闲下来,他前去拜访了正身居重庆的宋庆龄、冯玉祥、谭平山等爱国人士,也积极与国民党人接触沟通。

毛主席多次组织了与民主党派的座谈会,并设下宴席招待各国的使馆人员,希望能够为国内的和平铺开道路。

在毛泽东与各方的沟通交流中,重庆的民主人士对中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更加清楚了毛泽东的主张与设想,二者的关系变得更加地密切与融洽。

九月的一天,渝城重庆叶色正黄,毛泽东正与柳亚子会面,两人相谈甚欢,作为民主人士,同时也是诗人的柳亚子,自然不愿放过与毛泽东谈诗的机会。

一番交流过后,柳亚子向毛泽东赠送了自己写的一首七律《赠毛润之老友》,并向毛泽东提出了索诗的要求。

蒋介石读完毛主席的诗词后,讪讪地问道:“这真是他自己写的?”01 抗战胜利:蒋介石表面邀约背下暗棋02 谈判前夕:毛泽东欣然赴约赠奇作03 重庆和谈:谈判曲折毛泽东安全返延04 满城风雨:千古词作面世轰动文坛05 颜面扫地:蒋介石受挫心有不甘06英雄人民:词作与后话

一番思量过后,毛泽东决定将自己在1936年2月写过的《沁园春•雪》抄写一遍,将其赠送给柳亚子。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百余字,气吞山河,动人心魄。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13">03 重庆和谈:谈判曲折毛泽东安全返延</h1>

正当柳亚子被一篇《沁园春·雪》深深震撼之际,重庆和谈的大幕已悄然拉开。

于国内而言,缺乏准备的国民政府在程序方面并未有足够的主导权,加之各民主人士的舆论压力,这一切均让国民政府左支右绌。

在国际方面,美国着眼于对华政策的长远利益,希望中国能够建立相对的稳定且亲和的政治局面,便已让随同的大使赫尔利确保中共领导人的人身安全。

苏联亦要求远东地区应保持和平的环境,防止新的战争。

国内外的环境似乎有助于和谈稳步进行,然而实际上却艰难万分。

蒋介石读完毛主席的诗词后,讪讪地问道:“这真是他自己写的?”01 抗战胜利:蒋介石表面邀约背下暗棋02 谈判前夕:毛泽东欣然赴约赠奇作03 重庆和谈:谈判曲折毛泽东安全返延04 满城风雨:千古词作面世轰动文坛05 颜面扫地:蒋介石受挫心有不甘06英雄人民:词作与后话

谈判过程中,国民党代表在诸多核心问题上针锋相对,毫无诚意。

他们反复强调国民政府的“合法主导”地位,企图借此要求中共代表大幅缩减人民军队,让出解放区,又拒不承认我方合法性。这让谈判一度难以进行。

为了尽快推动和谈的顺利完成,在坚守原则的前提下,中共代表展现了从容的态度,在军队问题上做出了有底线的让步。

尽管此次谈判的局面一直剑拔弩张,双方最终仍勉强达成了协议。

10月10日,“双十协定”颁布。

此后的史实告诉我们,一纸和平协议无非是蒋介石拖延时间,准备内战的幌子,在蒋介石的精心谋划下,和谈从一开始便是注定是要破裂的。

蒋介石读完毛主席的诗词后,讪讪地问道:“这真是他自己写的?”01 抗战胜利:蒋介石表面邀约背下暗棋02 谈判前夕:毛泽东欣然赴约赠奇作03 重庆和谈:谈判曲折毛泽东安全返延04 满城风雨:千古词作面世轰动文坛05 颜面扫地:蒋介石受挫心有不甘06英雄人民:词作与后话

随后,毛泽东登上了返回延安的飞机,有惊无险地结束了四十天来的重庆之行。

四十天来,蒋介石数次动了杀心,但终未真正下手。

在日记中,他曾写道,不必忌惮俄国的势力,应当早日下手,剿清并根绝对手。谈判陷入僵局之时,他也曾手书文字,企图扣押延安来的领导人们。

若是蒋介石孤注一掷,那么当时局面可谓千钧一发。

最后,在日记的记述中,手拥重兵的蒋介石料定毛泽东不能成就大业,难以逃脱。不久之后蒋介石一纸密令挑起的内战“一捂”,加之美苏的视线所及,让蒋介石不敢轻举妄动,故而他还是放弃了下毒手。

蒋介石读完毛主席的诗词后,讪讪地问道:“这真是他自己写的?”01 抗战胜利:蒋介石表面邀约背下暗棋02 谈判前夕:毛泽东欣然赴约赠奇作03 重庆和谈:谈判曲折毛泽东安全返延04 满城风雨:千古词作面世轰动文坛05 颜面扫地:蒋介石受挫心有不甘06英雄人民:词作与后话

重庆谈判结束后,蒋介石撕毁了协议,国共冲突不断,残酷的内战在动荡的时局之中展开。

四年来的内战,新中国的建立,证明了蒋介石的判断是何其荒谬,更证明了毛泽东的胸怀与力量并不仅仅停留在《沁园春·雪》的纸面上。

历史的车轮匆匆而过,多少英雄人物璀璨一时,却如过眼云烟般无影无踪,唯有这位心怀人民,放眼千秋的领袖,带领着苦难的中国走向革命的胜利。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17">04 满城风雨:千古词作面世轰动文坛</h1>

回望1936年,红军队伍在东征道路上,于陕西清涧县袁家沟遭遇了大雪纷飞,前行受阻。

毛泽东面对着银装素裹的大地,并不忧于这一场大雪阻碍了前行的道路,他文思泉涌,兴致勃发。

毛主席望着人民的军队集结在眼前,似乎明白了革命力量的来源,似乎看见了万千的希望,可与上天作比的,正是中华大地上的亿兆的人民,可担当“千古风流”大任,正是神州大地上欣欣熙熙的人民。

一篇《沁园春·雪》就此横空出世。

《沁园春·雪》已是毛泽东多年前的词作,先前却一直未曾公开。多年之后,经过柳亚子的“渝州索句”与文坛众人的努力,终于让这篇奇作摆脱蛛网尘封。

蒋介石读完毛主席的诗词后,讪讪地问道:“这真是他自己写的?”01 抗战胜利:蒋介石表面邀约背下暗棋02 谈判前夕:毛泽东欣然赴约赠奇作03 重庆和谈:谈判曲折毛泽东安全返延04 满城风雨:千古词作面世轰动文坛05 颜面扫地:蒋介石受挫心有不甘06英雄人民:词作与后话

时间回到1945年的晚秋,毛泽东已乘上远行的飞机,返回延安。

在读过毛泽东的词作后,感慨万千的柳亚子于十月下旬向《新华日报》送交了贺词与题跋,不久后发表。

与之一同发表的,本应有毛泽东的原词。但《新华日报》的主编顾及著作权属于毛泽东,彼时未经其同意便擅自发表,并不妥当,因而仅刊发了柳亚子的创作。

然而仅通过柳亚子的题跋,重庆文坛也惊异一时。

蒋介石读完毛主席的诗词后,讪讪地问道:“这真是他自己写的?”01 抗战胜利:蒋介石表面邀约背下暗棋02 谈判前夕:毛泽东欣然赴约赠奇作03 重庆和谈:谈判曲折毛泽东安全返延04 满城风雨:千古词作面世轰动文坛05 颜面扫地:蒋介石受挫心有不甘06英雄人民:词作与后话

何等词作让“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即如苏东坡,辛弃疾这样的人物都落于下风。又是何等词作让天性高傲的柳亚子步韵奉和,甚至推其为“千古绝唱”。

重庆城一时议论纷纷,文坛众人都愈加想要亲读毛主席的词作。

然而毕竟身在国民党统治区,各报社皆有顾虑,不必说毛泽东的诗词,即使是毛泽东的名字也难以见到。

文人本色的柳亚子稍显狂士风范,将原词给予一些友人阅览,一些抄本遂开始悄然流传,《新民报》副刊编辑吴祖光读到后如获至宝,大为欣喜。

蒋介石读完毛主席的诗词后,讪讪地问道:“这真是他自己写的?”01 抗战胜利:蒋介石表面邀约背下暗棋02 谈判前夕:毛泽东欣然赴约赠奇作03 重庆和谈:谈判曲折毛泽东安全返延04 满城风雨:千古词作面世轰动文坛05 颜面扫地:蒋介石受挫心有不甘06英雄人民:词作与后话

11月14日,在《新民报》副刊《西方夜谈》最显眼的位置上,一篇题为《毛词·沁园春》的刊文吸引了渝城重庆人群的目光。

编辑按语中,“鲜有人知”的诗人毛泽东,“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的词作,令读者大受触动。

自此,《沁园春•雪》终于进入了世人的眼帘。

重庆山城一时掀起热潮,茶馆饭店,四处可闻人们的评议之言。

蒋介石读完毛主席的诗词后,讪讪地问道:“这真是他自己写的?”01 抗战胜利:蒋介石表面邀约背下暗棋02 谈判前夕:毛泽东欣然赴约赠奇作03 重庆和谈:谈判曲折毛泽东安全返延04 满城风雨:千古词作面世轰动文坛05 颜面扫地:蒋介石受挫心有不甘06英雄人民:词作与后话

久遭抹黑的毛泽东竟有如此佳作,确可堪当初柳亚子所刊写的那一篇盛赞主席词采的题跋所言的溢美文辞。

长久以来,解放区外的文人墨客们都将毛泽东视为山沟里的草莽,对其不屑一顾,从未想过这位延安来的中共领导人竟有如此深厚的创作文采与宏伟的胸怀。

一时间,举国文坛震动,毛泽东的词作传遍神州大地,人人都为之惊诧折服。而眼前的事实证明,毛泽东不仅不是没有文化的山沟莽夫,甚至还是杰出的文豪诗人。

出生于韶山农村的毛泽东,以一词之力,便将一大批清高的文人墨客彻底征服。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20">05 颜面扫地:蒋介石受挫心有不甘</h1>

毛泽东的诗词很快便被传发到了蒋介石的桌台上,蒋介石读过《沁园春·雪》,又听闻属下陈布雷汇报的重庆民间沸沸扬扬之声,几乎要将重庆“雾都”变为“雪都”。

此时此刻,蒋介石的情感必然是分外复杂的。

一方面,《沁园春·雪》一篇,大气磅礴,有拔俗之气,确属可遇而不可求的杰作。另一方面,蒋介石却难以相信毛泽东这一韶山冲乡村出身的农家子弟,会有如此文气,更无法接受自己的文采落了下风。

万般诧异下,蒋介石只能讪讪地说:“这真的是毛泽东自己写的?”

蒋介石读完毛主席的诗词后,讪讪地问道:“这真是他自己写的?”01 抗战胜利:蒋介石表面邀约背下暗棋02 谈判前夕:毛泽东欣然赴约赠奇作03 重庆和谈:谈判曲折毛泽东安全返延04 满城风雨:千古词作面世轰动文坛05 颜面扫地:蒋介石受挫心有不甘06英雄人民:词作与后话

心有不甘的蒋介石恼羞成怒,“柳亚子代笔”之说便就此凭空出现,然而一心瞧不上毛泽东的蒋介石却打错了算盘,不论从笔法还是气势而言,柳亚子的诗作都与毛泽东截然不同,更难言那不可及的豪迈风骨了。

眼见着这一首《沁园春•雪》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蒋介石的心更加急迫。

为了打压这一股突如其来的风潮,蒋介石一面指示手下的媒体发表文章对毛泽东的诗词进行造谣抹黑,一面命令手下的文人创作诗词,妄想压毛泽东一头,对毛泽东进行“文化围剿”。

当初帮助毛主席发表诗词的编辑吴祖光,不堪国民党媒体屡次对其进行的“为共产党造势,向共产党投降”的攻击与指控,只能连夜逃亡香港。

然而国民党散播的无耻谰言并未掀起多少波澜,最后依然是以失败而告终。

蒋介石读完毛主席的诗词后,讪讪地问道:“这真是他自己写的?”01 抗战胜利:蒋介石表面邀约背下暗棋02 谈判前夕:毛泽东欣然赴约赠奇作03 重庆和谈:谈判曲折毛泽东安全返延04 满城风雨:千古词作面世轰动文坛05 颜面扫地:蒋介石受挫心有不甘06英雄人民:词作与后话

同时,国民党的文人也积极向蒋介石进稿,主题无非是劝毛泽东“悬崖勒马”,污蔑人民军队,或是空谈古事,并无新意。

固而蒋介石征集上来的词作大多平庸异常,要么格局全无,一股“小家子气”,要么便索性是酸腐的八股之作,根本难登大雅之堂,更不用说压毛泽东一头了。

蒋介石仍不甘心,甚至花下重金聘请上海的“填词大家”,最终也不尽如人意。

这样的结果也并非出人意料,毕竟这些整日纸醉金迷,高高在上的御用文人,论儿女情长,闺阁情怨或许是在行的,然而这样的家国大作,又怎是他们能够着笔的。

更不必提那些只会对上溜须拍马,对下横征暴敛,欺压民众的国民党官员们,怎会有这般心怀天下的气魄呢。

蒋介石读完毛主席的诗词后,讪讪地问道:“这真是他自己写的?”01 抗战胜利:蒋介石表面邀约背下暗棋02 谈判前夕:毛泽东欣然赴约赠奇作03 重庆和谈:谈判曲折毛泽东安全返延04 满城风雨:千古词作面世轰动文坛05 颜面扫地:蒋介石受挫心有不甘06英雄人民:词作与后话

对蒋介石而言,眼前的毛泽东虽已是几十年来的对手了,却仍有着不老的气度,1925年的一首《沁园春·长沙》写尽湘江少年的胸怀,当下一篇《沁园春·雪》,壮志豪情丝毫未减。

几十年过去了,毛泽东的心依然年轻,但蒋介石已经日渐老去了,他也再写不了年轻时那一句“腾腾杀气满全球,力不如人万事休。”虽浅显直白,但仍有豪情所在的诗句了。

日趋腐朽,内心闭塞的他,自然难以理解更难以容得下毛泽东这位千古伟人了。

孰胜孰败,一切尽在不言中。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23">06英雄人民:词作与后话</h1>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句,无疑是《沁园春·雪》的点睛之笔,词作问世之后,该句的内涵引发了几番讨论。

报刊编辑王芸生、作家吴组缃皆将“风流人物”解读为诗人自己,并与国民政府的宣传口径相应和,当时数次的激烈笔战也围绕此句开展。

“风流人物”究竟指代谁,是否是毛泽东欲以英雄自居,与秦皇汉武一争高下?

即使身居后世的我们,也往往对此疑惑不清。

唯有毛泽东本人的解释,有着一锤定音的效用。

蒋介石读完毛主席的诗词后,讪讪地问道:“这真是他自己写的?”01 抗战胜利:蒋介石表面邀约背下暗棋02 谈判前夕:毛泽东欣然赴约赠奇作03 重庆和谈:谈判曲折毛泽东安全返延04 满城风雨:千古词作面世轰动文坛05 颜面扫地:蒋介石受挫心有不甘06英雄人民:词作与后话

恰如毛泽东同志所言,雪固然似是遮天盖地,却终归会消融不见,人民却久存于历史长河之中,群众的旗帜发展着更高层次的生产力,创造着更为崭新的历史。

蒋介石永远也想不到,那些身居高位的官僚文人也永远也不会明白,在他们的视野中如草芥一般的人民,又是如何与高过帝王将相,尽占历史风流。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人民心中的英雄是毛泽东,毛泽东心中的英雄是人民,这样的伟人,注定会永远被人民所铭记。

蒋介石读完毛主席的诗词后,讪讪地问道:“这真是他自己写的?”01 抗战胜利:蒋介石表面邀约背下暗棋02 谈判前夕:毛泽东欣然赴约赠奇作03 重庆和谈:谈判曲折毛泽东安全返延04 满城风雨:千古词作面世轰动文坛05 颜面扫地:蒋介石受挫心有不甘06英雄人民:词作与后话

当我们读起《沁园春·雪》这一篇词作,我们能够看见陕北大地上,漫天卷起的雪花,长城两侧茫茫无际的素白,被冰雪封冻的,停滞的黄河。

看见如巨蛇盘亘的山脉,若白象耸然的丘陵,一切静态的景色都被纷飞的雪天添上动态的感韵。

我们能够看到历史上古代英雄帝王们的影像匆匆而过,消失难寻,最后却定格在了如山如海的人民群众间,那人海里,也有他的面孔。

《沁园春·雪》一篇,便是对毛泽东气概的完美诠释,是毛泽东一生的理想和写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