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讨哥说法给大家讲的这起案例——小偷被抓后举报涉案 2000 万厅官获减刑(四年),判决文书在网络传开后,网友纷纷表示:喜闻乐见!判决公道!不管什么时候,懂点法,不吃亏!
<h1 class="pgc-h-arrow-right">案情经过并不复杂:</h1>
2018年2月,蒋某某在广西南宁一小区业主邱某房内盗窃人民币现金(21万元)、外币(价值16万余元)、纪念币和茅台酒等财物。
同月蒋某某被公安抓获,查获扣押的部分涉案款被返还被害人邱某。后检察机关以蒋某某犯盗窃罪向法院提起公诉。
南宁市青秀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被告人蒋某某犯盗窃罪:
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以及向被害人邱某退赔经济损失人民币十八万八千八百五十元。
一审判决后,蒋某某不服提起上诉,理由是自己在到案后曾举报广西银监局领导赵某某,涉嫌职务犯罪,且该事实已被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银保监会纪检监察组查实,构成“重大立功”可获减刑。
(后百色市检察院以赵某某犯受贿罪向法院提起公诉,起诉认定的涉案金额高达人民币2122万余元。)
2020年7月,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定撤销原判,改判:
被告人蒋某某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六万元,以及退赔被害人在押赃款、赔偿经济损失等。
从法律角度来看,本案赵某某犯【受贿罪】的认定问题上并不存在争议,争议点在于——
1、蒋某某是否构成刑法上的“戴罪立功”,可依法减轻刑罚/免除刑罚?
2、有立功,量刑时应减多少?有何考量依据?

<h1 class="pgc-h-arrow-right">1、蒋某某是否构成刑法上的“戴罪立功”?</h1>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犯罪嫌疑人在未判决前有立功表现的,法院在量刑时可以依据其立功表现来适当减轻处罚:
根据《刑法》第六十八条规定: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本案中,蒋某某此前曾给梁某(向赵某某行贿之人)当过司机,因此悉知梁某向赵某某行贿一事。在蒋某某到案后,也向公安机关如实提供了赵某某收受贿赂的犯罪线索,使得这起涉案金额高达2000余万元的受贿案件得以顺利告破。
——“立功表现”显然无争议,那么是属于“一般立功”还是“重大立功”呢?总的来说有这样2个考量因素:
依据犯罪事实,被检举人、被揭发人被判处刑罚的轻重程度;
案件的区域影响力;
如果依据犯罪事实,被检举人、被揭发人可被判处无期徒刑及以上的刑罚,且该案件在省级及以上范围内具有重大影响力,此时检举人可被认定为“重大立功表现”。
本案二审中,南宁市人民检察院认为蒋某某仅仅只是提供了赵某某收受贿赂的犯罪线索,且赵某某收受贿赂的犯罪数额不足以被判处无期徒刑,因此蒋某某检举行为并不构成“重大立功”。
——这一意见并未被二审法院采纳:
南宁市中院称,根据规定,对赵某某量刑应在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幅度内进行。赵某某收受他人数额特别巨大的贿赂,此犯罪行为对整个广西银行保险行业的影响极大,系在自治区范围内有较大影响的案件。
<h1 class="pgc-h-arrow-right">2、有立功,量刑时应减多少?有何考量依据?</h1>
本案中蒋某某犯盗窃罪,涉案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刑法相关规定,属于“数额特别巨大”,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情形:
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10年9月印发的《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法发[2010]36号)中对于立功情节的减罚问题的相关规定:
对于立功情节,综合考虑立功的大小、次数、内容、来源、效果以及罪行轻重等情况,确定从宽的幅度。
(1)一般立功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2)重大立功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50%;犯罪较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
综上可见,本案从一审(十年)到二审改判(六年),量刑上除了“重大立功表现”的减刑,应该还有“盗窃案大部分赃款赃物得以及时追回”这一点。
笔者个人认为,这个判例结果没有什么大问题——根据小偷盗窃犯罪行为先进行量刑,然后再根据其检举揭发的重大立功行为进行减轻刑罚,可谓赏罚分明。
虽然小偷检举本意并非为了打击贪污,而更像是与司法机关的一种功利性“交易”,但是立功减刑制度系明文规定并非凭空捏造,且小偷造成的社会危害和贪官造成的社会危害孰轻孰重,相信大家都有数。
关注@讨哥说法,读故事学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