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春之祭》描写的是春天来临的时候,人们祭祀苍天时的情景。
西方人春天的时候要祭祀的是阿波罗太阳神,但是他们祭祀的方法是让一个少女在祭坛上跳舞至死。这是一种很原始的方式。这支曲子首演是在巴黎,一演完就很遭争议,有的人很支持赞誉,有的人就持异议,最后争来争去甚至拳脚相加,所以它在音乐史上属于争议比较大的作品。

《春之祭》原本是作为一部交响曲来构思的,后来季亚吉列夫说服了斯特拉文斯基,把它写成了一部芭蕾舞剧。《春之祭》描写了俄罗斯原始部族庆祝春天的祭礼,既有鲜明的俄罗斯风格,也有强烈的原始表现主义色彩。《春之祭》在音乐、节奏、和声等诸多方面都与古典主义音乐切断了联系 。
《春之祭》是一部两幕芭蕾舞剧,属于俄国现代芭蕾的早期代表作,1913年由佳吉列夫俄国芭蕾舞团首演于巴黎的香榭丽舍剧院,斯特拉文斯基与罗伊里奇编剧,斯特拉文斯基作曲,蒙特指挥,尼金斯基编导,布景与服装设计罗伊里奇。
本作品取材于俄国原始部落中以少女为人祭手段的生殖崇拜仪式,有各个年龄段上的男女角色共70人,带有浓烈的俄国原始民风。原剧本的定位是“二幕的俄国异教徒画面多幅”,说明它将不再继承古典芭蕾舞剧的叙事传统,也没有人物间的性格矛盾和戏剧冲突,以此同《天鹅湖》等19世纪末之前的浪漫和古典芭蕾舞剧划清界限。
作品首演时在剧场内引起了巨大的骚乱,无论是反对的人或是赞赏的人,都因粗野的舞蹈和毫无规范的音乐而震惊,音乐中那大量刺耳的不协和音程仿佛预示着世界末日的到来,双脚内扣、笨拙向下的反芭蕾动作,亦使巴黎这个“芭蕾之都”的保守观众怒不可遏。观众分成对立的两派,相互谩骂斗殴,音乐界泰斗圣-桑愤然离席而去,而拉威尔和德彪西却热情欢呼。该剧仅在巴黎和伦敦演出了六场便停止了。
《春之祭》的问世预示了一个天翻地覆、多元审美新世纪的到来,对现代音乐和现代芭蕾艺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艺术舞台上的经典之作。它始终吸引着才华横溢的各国编导家,成为芭蕾史上生命力最强、版本最多的作品,其中广为人知的版本就有百余个之多。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