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三千年前的王赏赐给大臣一堆贝壳,大师王国维的解释让人豁然开朗

作者:沅汰

有一些殷商时期的青铜器上面铸有铭文,记载了关于“贝”的用途,明确说明:商王赏赐了“贝”给自己的臣子,受赐的臣子用这些“贝”作为资金去铸造了青铜器,并且在铭文中提到这些“贝”的用途就是“用作”铸造这些青铜器。说明“贝”具有支付功能。

有的铭文里还说明赏赐“贝”的数量,例如“贝二十朋”或是“贝百朋”。“朋”是“贝”作为货币的数量单位,五个“贝”是一串,两串是一“朋”,也就是说一朋“贝”一共有十个。商王经常给有功劳的臣子赏赐“贝”,根据甲骨卜辞的记载,最多的一次商王给一个贵族赏赐了二百朋“贝”,也就是一共两千个“贝”。这是商周时期记载数量最多的一次赏赐。商代的“贝”除了海贝之外,还石贝、骨贝、铜贝。如果说海贝因为其不易得、便于计数、便于携带等等优点使它具有了成为实物货币的因素,那么“铜贝”的铸造就说明金属货币至少在商代就已经存在了。

三千年前的王赏赐给大臣一堆贝壳,大师王国维的解释让人豁然开朗

西周海贝,三门峡虢国太子墓出土

商族人早期还是一个游牧的部落,他们频繁迁徙,但为了取得生活必需品就会与其他部落进行交换,例如通过交换取得粮食、牲畜等等。当他们定居下来开始农耕,农业渐渐发达,就衍生出一些农副产品,比如养蚕缫丝、酿酒等等。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社会分工,形成了独立的手工业,并且类别划分得很细致,现在在一些商代遗址中就找到了一些手工作坊,比如制作骨器的作坊、制作陶器的作坊等等。商代的手工业类别有:青铜、制陶、骨器、玉石、皮革、纺织、竹木、舟车、建筑等等。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形成的基础,制作出来的东西进行交换就是商业萌芽。

并且商代驯服了牛、马,制作舟、车,有了交通工具,可以让王都与各地方国有方便的往来,这样利于不同地区交换物产。在安阳殷墟就出土了四面八方运输来的海蚌、鲟鱼甲、大龟、宝玉、绿松石、铜、锡等。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藏品中就有一大块殷墟出土的鲸鱼骨。这些都说明商业和贸易活动的存在,“贝”作为货币的存在是有基础的。近代学者王国维就明确说,“殷时玉与贝皆货币也。”

三千年前的王赏赐给大臣一堆贝壳,大师王国维的解释让人豁然开朗

西周叔德簋铭文。王赐叔德臣养十人,贝十朋,羊百,用作宝尊彝。

文献记载说商代的城市有专门进行交易的场所“市”,也就是说“市”在商代就是专门进行商品贸易的地方。在“市”里面又有“肆”,“肆”就是具体售卖某一种商品的商店、铺子。日用的陶器、装饰的玉器、调味的食盐……都可以通过买卖在市肆中取得。卖出自己所能生产的商品,取得“贝”,再用“贝”去买回自己需要的商品。天然的海贝不能满足需求,于是就出现了骨贝、玉贝和主动用金属铸造的铜贝,这些货贝推动了商代的经济发展,这是文明化的进程。

“贝”不只是中国最早的货币,在世界各地有不少地方都曾经以“贝”作为最早的货币。据史籍记载,今天的印度、缅甸、孟加拉、泰国、老挝等南亚、东南亚等国在历史上都曾使用“贝”作为货币。太平洋所罗门群岛中有的岛上土著居民也是使用“贝”作为货币。

三千年前的王赏赐给大臣一堆贝壳,大师王国维的解释让人豁然开朗

西周继承和延续了殷商的习俗,仍然延用“贝”作为货币。周代的青铜器中经常出现周王给臣子赏赐“贝”的记载,仍然是以“朋”作为单位。西周第二位国王周成王时期曾经给一位叫“德”的贵族赏赐了“贝”十朋,德用这些“贝”作为资金铸造了鼎和簋。另外在铭文里还记载,除了赏赐“贝”,周成王还赏赐给德一百头羊,以及十个专门负责做饭的奴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