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读史丨齐襄公与齐襄王是同一个人吗?

作者:高能E槽

《逸周书・谥法解》:“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襄”作为谥号大意是指在开疆拓土、对外征战方面很有功劳。齐国历史上以“襄”字为谥号的君主名号有“齐襄公”与“齐襄王”两个,但它们所指的并不是同一个人。

读史丨齐襄公与齐襄王是同一个人吗?

齐襄公

齐襄公,名诸儿,吕氏齐国的第十二世、十四任君主,是齐僖公吕禄甫的嫡长子、齐桓公吕小白的长兄,公元前697年至公元前686年在位,一共做了12年的齐国君主。吕诸儿之所以能够得到“襄”字的谥号,与他生平最大的功绩有关——灭纪。

纪国本是东夷族系的古老方国,至少在商代便已经存在,进入周代,纪国接受周王室的重新册封,成为臣服于周王室的诸侯国,其君主的爵位为侯爵。纪国与周王室关系十分亲密,周夷王时,纪侯向周夷王进谗言,使周夷王烹杀了齐国第五任君主齐哀公,纪国从此成为齐国的世仇。

齐僖公二十四年(公元前707年),“齐侯、郑伯朝于纪,欲以袭之,纪人知之”。由于纪国识破了齐僖公的意图,因此齐僖公放弃了偷袭纪国的计划,但齐国灭纪之心已经显露无疑,纪侯惶恐不安,于是通过联姻的方式积极寻求鲁国与周王室的保护。鲁桓公十三年(公元前699年),纪国在鲁国和郑国的帮助下,击败了前来入侵的齐、宋、卫、燕联军。次年(公元前698年)齐僖公病逝,纪国暂时逃过一劫。

读史丨齐襄公与齐襄王是同一个人吗?

齐僖公像

僖公病逝是否与灭纪失败有关,正史并无记载,但从齐僖公伐纪失败不久就病死来看,齐僖公极有可能是因为伐纪之战的失利而忧愤成疾、抱憾而终的。

《东周列国志》第十一回在记载齐僖公之死时,便作了这样的发挥:“齐僖公为兵败于纪,怀愤成疾,是冬病笃,召世子诸儿至榻前嘱曰:‘纪,吾世仇也,能灭纪者,方为孝子。汝今嗣位,当以此为第一件事。不能报此仇者,勿入吾庙!’”

读史丨齐襄公与齐襄王是同一个人吗?

东周列国志

齐襄公即位后,伐纪的势头有增无减,鲁桓公于是再次插手。鲁桓公十七年春,鲁桓公出面调解齐国与纪国敌对关系,三方在“黄”地会盟。当时,鲁国与齐国实力相当,再加上实力不弱的郑国也站在鲁国一边,因此齐襄公表面上接受了鲁桓公的居中调解,但暗中仍在紧锣密鼓地筹划灭纪。

当年夏天,齐襄公命齐国军队在齐鲁边疆制造事端,随后向鲁桓公示好,请鲁桓公主婚将周王室女子嫁给自己,并以此为由邀请鲁桓公夫妇到齐国会盟。鲁桓公为了与齐国重修旧好,便在第二年(公元前694年)春天带着夫人文姜到齐国会见齐襄公,但三个月之后,鲁桓公却死在了齐国。关于鲁桓公的死因,《左传・桓公十八年》以及《史记・齐太公世家》都称齐襄公与鲁桓公夫人文姜通奸在先,两人奸情被鲁桓公发现后,齐襄公指使公子彭生谋杀了鲁桓公,最后齐襄公面对鲁国的质问时,只好处死公子彭生作为交代。

读史丨齐襄公与齐襄王是同一个人吗?

从鲁桓公夫妇自公元前694年春正月到夏四月整整三个月滞留齐国来看,在此次会盟中,两国国君商讨的必然是涉及到当时双方核心利益的国家大事,除周齐联姻外,极有可能与齐鲁两国疆域纠纷及纪国问题有关。

鲁桓公即便确如《左传》与《史记》所说,死于齐襄公的蓄意谋杀,但真正原因恐怕也绝不会是儿女私情那么简单,而是鲁桓公在齐国核心利益灭纪的问题上的坚决干涉态度。鲁桓公深知齐国一旦灭纪必将迅速壮大,成为鲁国的劲敌,因此他在即位以来的十八年时间里,积极联合郑国阻止齐国灭纪,使齐国在外交与军事活动中缚手缚脚、十分被动。

面对这样一位强敌,齐襄公在会谈无果之后,采取非常手段将其谋杀,以此造成鲁国政局的一时混乱,从而为自己灭纪扫清障碍。为了扫除灭纪的另一障碍,齐襄公以同样的手段杀害了郑国国君子亹(weǐ)齐襄公在一年之内连杀鲁、郑两位诸侯国君,使鲁、郑两国都陷入了混乱,暂时失去了干涉齐国灭纪的能力。

鲁庄公元年(公元前693年),齐襄公顺利迎娶了周王室女子。失去鲁国、郑国保护的纪国,面对同样与周王室实现联姻的齐国再也没有了抵抗的能力。同年, 齐国军队强行迁走了纪国郱(píng)、鄑(jìn)、郚(wú)三邑的百姓。

鲁庄公三年、齐襄公七年(公元前691年),面对齐国的强烈攻势,纪国一分为二,纪国与齐国接壤的酅(xī)地又成为齐国的附庸,由纪侯的弟弟纪季统治。鲁庄公四年、齐襄公八年,不愿做齐国附庸的纪侯将剩余国土全部交给弟弟纪季,自己逃离国都,纪国灭亡,领土全部并入齐国,齐襄公终于完成了灭纪的战略目标,使齐国领土大为扩增。

对于齐国而言,齐襄公绝对算得上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君主。历史上之所以对齐襄公评价不高主要是因为他私德有亏:与妹妹文姜私通、生活奢侈、失信于臣子,并且因失信于臣子连称、管至父而招致杀身之祸,使齐国陷入内乱。

齐国历史上第二位得到“襄”字谥号的君主是田氏齐国的第七任君主齐襄王田法章。田法章是齐湣王之子,公元前283年至公元前265年在位。

读史丨齐襄公与齐襄王是同一个人吗?

公元前284年,五国联军在燕国大将乐毅的带领下大败齐军主力于济西,随后乐毅带领燕国军队攻占临淄并分兵攻略齐国各地,攻占齐国七十余城,齐国仅剩莒与即墨两城不失。临淄失陷后,齐湣王先后逃至卫、邹、鲁等国,最终在莒死于楚将淖齿之手。湣王被杀的时候,他的儿子田法章改名换姓到莒太史敫家里做佣人。

不久淖齿被莒人杀死,莒人一同迎立田法章为齐国国君,并且在齐国境内宣告:“新王已经在莒即位了。”五年之后,田单在即墨用火牛阵大败燕军主力,随即收复齐国全部失地,并且到莒迎接齐襄王回到临淄,齐国成功复国,齐襄王任用田单为相,把他封为安平君,安平就是当年齐襄公从纪国吞并的酅地。

读史丨齐襄公与齐襄王是同一个人吗?

田单画像

齐国之所以能奇迹般地复国,除了依靠田单力挽狂澜外,齐襄王的及时即位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它向齐人表明——齐王室仍在,齐国没有灭亡。因此,在田单用火牛阵击溃燕军主力后,被燕军占领的齐国城池才会迅速重新归附到齐襄王的统治之下,这是单纯依靠军事力量所不能达到的。所以说,齐襄王虽然在齐国复国过程中并没有什么出色的表现,但他作为田齐王室的代表,是一面象征着“齐国”的政治旗帜,凝聚着齐国军民之心,是齐国能够在短时间内收复全部失地的深层次原因。齐国复国后,国力损失殆尽,因此齐襄王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他在位期间基本能够做到虚心纳谏、任用贤能,并且恢复了一度中断的稷下学宫,是齐国历史上一位比较贤明的君主。

读史丨齐襄公与齐襄王是同一个人吗?

稷下学宫图

总之,齐国历史上一共有两位以“襄”字为谥号的君主,他们分别是吕氏齐国的第十二世、十四任君主齐襄公吕诸儿与田氏齐国的第七任君主齐襄王田法章,齐襄公与齐襄王并不是同一个人;齐襄公吕诸儿灭纪,齐襄王田法章复国,两者在开疆拓土、对外征战方面都很有作为,“襄”字的谥号都是名副其实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