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梁晓声新作《我那些成长的烦恼》书写“青少年版《人世间》”

作者:齐鲁壹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刘雨涵 实习生 于也晴

7月15日下午,第三十届全国书博会首日,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知青文学”代表人物梁晓声最新力作《我那些成长的烦恼》新书发布暨作品研讨会在山东教育出版社召开。

梁晓声是著述宏富、成就突出的作家,有着强烈的人文情怀和社会担当,近年来他尤其关注青少年教育,特别注重童书的“寓教于乐”功能。《我那些成长的烦恼》是梁晓声为少年读者创作的一部自传体成长小说。这部小说接续了荣获茅盾文学奖的《人世间》的血脉气质,讲述的是作者梁晓声从儿童到少年这段时期“成长的烦恼”。

他想借此书告诉读者们,成长是一个不断自我纠错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渐明白责任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离不开亲情、友情等种种爱的支撑。本书字里行间传递着人世间相濡以沫的温情,发扬着现实主义传统和理想主义精神。书中描写的多个人物就是《人世间》中人物形象的原型。《我那些成长的烦恼》的内含丰厚、充满人间的大情怀,可以说是青少年版的《人世间》。

梁晓声新作《我那些成长的烦恼》书写“青少年版《人世间》”

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们对于梁晓声的新作《我那些成长的烦恼》进行了分析探讨。儿童文学作家米吉卡说,她把这本书看了两遍。第一遍看的时候,米吉卡有很多情节都不能接受,看得多次哽咽,直起鸡皮疙瘩,“这真是一个充满苦难的童年。”而第二遍再看的时候,她发现那些故事不再是苦难,而是充满了温暖和光荣。“每当主人公出现苦难,头顶都有一束光照着他。苦难之后,会有加倍的光芒涌现。优秀的儿童文学能够带领读者走出苦难,收获温暖和希望。”

鲁东大学张炜文学研究院创意写作研究所所长瓦当将这本书看做是“少年版的《活着》”。他评价说,《我那些成长的烦恼》中有着《城南旧事》的中国风情,《呼兰河传》中北方中国的苍凉粗粝,《陆犯焉识》的历史凝重,还有《芳华》的青春光芒。“它书写苦难、直面苦难,不煽情,不矫情,坚信人性的光芒并充满希望。书中有着平民精神和少年志气,在当代文学中很少看到这样的精气神。”

安徽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克文称,以梁晓声这样的文坛地位来写青少年读物,可以说是“大家小书”,但是他用纯粹的叙述传递出纯粹的情感,打动了读者。“对于现在这些没有经受过苦难挫折的孩子们来说,是非常值得一看的,他们能够体会到父辈、祖父辈的经历。”

梁晓声新作《我那些成长的烦恼》书写“青少年版《人世间》”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方卫平从作者的写作传统来分析这本新作。他说,梁晓声作品中的亲历性和自传性,从他早期创作的《知青》中就可以感受到。方卫平还对比了外国作家的童年自传,比如高尔基的《童年》,巴西作家若泽•毛罗•德瓦斯康塞洛斯的《我亲爱的甜橙树》,他们都没写像梁晓声一样能够真正站在儿童的视角去写作。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常青评价说《我那些成长的烦恼》有着散文与小说结合的特性。“这本书可以像散文一样单篇拎出来读,但串起来又有小说的大格局。

作者简介:

梁晓声,著名作家、第十届茅盾文学家获得者,1949年出生于哈尔滨,祖籍山东荣成。曾在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各工作十余年,2002年调入北京语言大学至今。文学创作范围广泛,在小说、散文、社会时论、电影电视剧方面都有涉猎,极为关注中国少年儿童的读书情况。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梁晓声新作《我那些成长的烦恼》书写“青少年版《人世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