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抗日战争打了14年,为何中日之间都没宣战?背后蕴藏什么秘密?“九一八”事变——不宣不战“七七事变”——战而不宣珍珠港事件——正式宣战双方互不宣战的原因

作者:围炉说剧

从国际法角度讲,宣战是法律程序的构成要素,也是战争开始的重要标志。在古代,两国之间宣战还会进行庄严的仪式,近代以来,这些仪式均已不存,双方宣战常会通过简单通知的方式来实现。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长达14年,最终以3500多万伤亡为代价,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按照当时的国际惯例,两国进行长期战争时,都会宣布断交,进入战争状态,即“宣战”。

抗日战争打了14年,为何中日之间都没宣战?背后蕴藏什么秘密?“九一八”事变——不宣不战“七七事变”——战而不宣珍珠港事件——正式宣战双方互不宣战的原因

然而,抗日战争的十余年间,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竟没有宣布断交,也未正式宣布进入战争状态。直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才正式向日本宣战,而日本则迟迟未宣战。这种“战而不宣”的状态在国际社会上非常罕见,原因何在?

既然双方未绝交、未宣战,抗战期间我国对日采取了何种外交政策?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什么又改变策略,对日宣战?今天我们从中华民国的角度来探究,双方及日本迟迟不宣战的真相。在进入正题之前,新进来的朋友可以点点关注,既不错过未来精彩内容,又可回顾往期视频。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九一八”事变——不宣不战</h1>

九一八事变爆发,群情激愤,社会上抗日救国的热情迅速高涨,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内部也有对日宣战、绝交的声音出现。9月20日,国民党上海市第七分部首先向发送电报,请求中央对日绝交宣战。

抗日战争打了14年,为何中日之间都没宣战?背后蕴藏什么秘密?“九一八”事变——不宣不战“七七事变”——战而不宣珍珠港事件——正式宣战双方互不宣战的原因

随后,许多高级官员也请求宣战,并表示“江山可改,此志不移”。国民党元老何香凝、湖南省主席何键、海军司令陈绍宽等人皆慷慨陈词,“向帝国主义者致最后之死命”、“湘省准备出兵三十万人”、“决与倭奴作最后之死战”。

宣战之声此起彼伏,决意慷慨赴死者不计其数。面对九一八事变,国民政府最高当局态度如何?

第一,诉诸“公理”。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震惊万分,对日本军国主义的行为非常愤慨。但是,蒋介石是国民政府的最高领导者,不能让情绪左右思想,他必须制定应对策略。当天的日记里,蒋介石不仅写下日本令人发指的侵略行为,也有对当前局势的思考,中国国力不逮,强硬反抗不可取。

抗日战争打了14年,为何中日之间都没宣战?背后蕴藏什么秘密?“九一八”事变——不宣不战“七七事变”——战而不宣珍珠港事件——正式宣战双方互不宣战的原因

当时,许多高级官员也赞同蒋介石的观点。为了应对九一八事变,制定适宜的外交政策,19日晚8点,国民党中央执政委员会紧急召开第160次常务会议。会上常务委员提出四项决议,未提到武力抵抗、自卫,仅确定外交层面的反击。

会议结束后,中执委发训令于全国,呼吁各部党员精诚合作,提出“蛮横之日本,其必受世界公理之制裁”。由此可见,诉诸“世界公理”即是此时中执委采取的方针。蒋介石对此方针的态度是完全支持,返回南京后召开会议,也表示“此时唯有诉诸公理也。”从此以后,诉诸“公理”成为国民政府应对九一八事变的主要方针。

抗日战争打了14年,为何中日之间都没宣战?背后蕴藏什么秘密?“九一八”事变——不宣不战“七七事变”——战而不宣珍珠港事件——正式宣战双方互不宣战的原因

第二,绝不宣战。既然决定践行“公理”,“不绝交”、“不宣战”自然成为国民党政府践行的外交政策。9月28日,国民党中央委员会起草《告全国学生书》,表明国民政府不宣战的基本态度。该文刊登在《中央周报》上,《申报》也对国民政府的态度进行了确认。

此后,蒋介石曾多次解释过不宣战的原因。1931年10月12日,蒋发表演讲《拥护公理抗御强权》,对日本的蛮横侵略进行强烈谴责,同时对不能对日宣战的原因作出暗示性解释。总体而言可以归纳为三点:一是双方实力悬殊,我国国力不足以抵抗日本;二是宣战会造成日本扩大侵略,反而中了日军诡计;三是避免战争是道德责任,不宣战是为了维护公理。

抗日战争打了14年,为何中日之间都没宣战?背后蕴藏什么秘密?“九一八”事变——不宣不战“七七事变”——战而不宣珍珠港事件——正式宣战双方互不宣战的原因

11月,在国民党第四次全体大会上,蒋介石又增加了一条不宣战的理由:如果宣战,中国将会失去国际社会的同情。蒋介石提到,九一八事变后,国联官员告诉他国际力量会帮助中国,若中国宣战将会失去世界和平主义者的同情。

因此,蒋介石得出“事实上强硬,形式上缓和”的外交结论,从而避免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1932年1月13日,蒋介石明确表示不绝交、不宣战是对日外交的底线,他对这条底线十分坚定。所以,即使随后爆发“一·二八”事变,首都安全遭受威胁,国民政府宁可迁都洛阳,也没有在外交上采取强硬态度。

抗日战争打了14年,为何中日之间都没宣战?背后蕴藏什么秘密?“九一八”事变——不宣不战“七七事变”——战而不宣珍珠港事件——正式宣战双方互不宣战的原因

第三,外交界的绝交建议。对于国民党“死不宣战”的政策,外界有不同的声音,国民政府内部也出现过分歧。以顾维钧为首的驻国联代表团认为,若要诉诸“公理”,中国必须有所行动,至少对日宣布绝交。顾维钧等人还认为宣布绝交对中国有利,会让美国援引《中立法》实行对日禁运军火。

原本顾维钧认为,中立国的禁运针对交战双方,如果美国对日禁运,那对中国也会实施禁运。而美国国务史汀生则表示,美国为了保持荣誉,几乎会参与到任何对侵略者实施的国际制裁中。因此,顾维钧判断若中日绝交,日本作为侵略者会成为美国的制裁对象,美国甚至可能单方面对日本禁运军火。

抗日战争打了14年,为何中日之间都没宣战?背后蕴藏什么秘密?“九一八”事变——不宣不战“七七事变”——战而不宣珍珠港事件——正式宣战双方互不宣战的原因

国民党也确实考虑过顾等人的重要建议,多次提到有绝交的可能,甚至在1933年2月26日就绝交政策征询过顾维钧的建议。但南京方面却迟迟未有动作,顾等人一度愤慨,要求辞职。

在顾维钧看来,国民政府一直无法做出与日绝交的决断,最重要的原因是,双方一旦绝交,列强是否会如前所言,制裁日本。外交部也认为,绝交会让两国失去一切谈判的机会,不再谈判也就意味着战争将起。

而且,美、俄两国并未加入国联,怎样才能让他们对日本实施制裁?国联无法制裁日本的原因很复杂,最重要的就是盟约的制约力薄弱,对日绝交无法保证制裁条例付诸实施。处于当时的国际环境下,要列强承诺公开对抗日本,同与虎谋皮无异。

抗日战争打了14年,为何中日之间都没宣战?背后蕴藏什么秘密?“九一八”事变——不宣不战“七七事变”——战而不宣珍珠港事件——正式宣战双方互不宣战的原因

再加上长城抗战的失败,国民政府没有信心对抗日本,因此最终放弃绝交的提议。从此以后,国民政府的对日妥协态度愈演愈烈,几乎失去底线,甚至面对华北独立都“逆来顺受”,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反感。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2">“七七事变”——战而不宣</h1>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起初,国民政府对卢沟桥事变的性质还不清楚,在“和”、“战”的问题上犹豫不决,内部甚至出现“低调俱乐部”,认为抗日前途不乐观,绝对不能贸然应战。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国民党确定基本方针:

第一,应战而不宣战。卢沟桥事变一发生,蒋介石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原本,蒋已决定准备宣战手续,但很快犹豫起来。在日记中,蒋介石多次提到对日宣战的顾虑,思虑再三,最终仍是难以下定决心。

抗日战争打了14年,为何中日之间都没宣战?背后蕴藏什么秘密?“九一八”事变——不宣不战“七七事变”——战而不宣珍珠港事件——正式宣战双方互不宣战的原因

国民党高级军事指挥机构也曾就“宣战”进行过多次商议,也未得出确切结论。7月16日,国民政府统帅部就战争的“局部化”和“全面化”进行讨论,不少人认为绝交宣战对中国不利。

第二天,会议研究结论出炉。统帅部考虑到宣战以后,日本作为敌对国,会通知其邦交国家停止对中国输送军需用品。即使有国家要供应,也会通过海运方式,而当时制海权掌握在日本手中,中国必定无法得到补充。一个国家,经济落后,军备落后,紧要关头会十分窘迫。因此,会议最终决定:不绝交,不宣战。

抗日战争打了14年,为何中日之间都没宣战?背后蕴藏什么秘密?“九一八”事变——不宣不战“七七事变”——战而不宣珍珠港事件——正式宣战双方互不宣战的原因

8月7日,在国防联席会议上,蒋介石等人均表示抗战的决心。对于绝交宣战的问题,会上仍有两种声音,最终决定不采取绝交宣战的方式。此时,日本的侵略野心昭然若揭,国民政府也了然于心,采取的军事应对积极强硬,但经过谨慎的权衡,还是决定不轻易关闭谈判的大门。

第二,对日本宣战的警惕。全面抗战开始后,日本政府也考虑过是否对华宣战。经过日本各方的仔细研究,都认为对华宣战弊端大于利益。首先,日本认为一旦对华宣战,美国会根据《中立法》停止物资运送,即使现在条款对中国不利,美国必定采取措施修改;

抗日战争打了14年,为何中日之间都没宣战?背后蕴藏什么秘密?“九一八”事变——不宣不战“七七事变”——战而不宣珍珠港事件——正式宣战双方互不宣战的原因

其次,经济方面日本会遭受更大的损失;最后,宣战使日本的国际舆论严重恶化。基于以上种种,日本政府也拒绝采取宣战行动。有趣的是,国民政府也始终认为,日本宣战会对中国产生极大威胁,并密切关注日本动向。

1940年1月26日,《美日商约》废止,驻美大使胡适对此非常兴奋,但国民政府仍十分警觉。日本是否因此实施报复行为?是否会对中国宣战?国民政府拟定了日本宣战的应对策略,即未雨绸缪,抓紧物资运送。张忠绂认为,决定日本宣战最主要的因素的美国的政策,美国越实行禁运,日本越有可能铤而走险。

抗日战争打了14年,为何中日之间都没宣战?背后蕴藏什么秘密?“九一八”事变——不宣不战“七七事变”——战而不宣珍珠港事件——正式宣战双方互不宣战的原因

1月,美国日本的加紧禁运,2月,《中美借款合约》的签订。这些对日本不利的消息刺激着日本政府,甚至扬言即将对华宣战。但日方始终未宣战,实际上还是担心美国中立法的禁运规定。宣战后对中国的影响仍是上海封锁,除了抓紧物资运输外,我国还应加强与英美的外交。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2">珍珠港事件——正式宣战</h1>

日本偷袭珍珠港当天的凌晨三点半,中宣部长王世杰接到副部长董显光的电话,立即通知《中央日报》。大约4时,在重庆乡居的蒋介石也接到董显光的电话,告知日军偷袭珍珠港事件,蒋立即下山回城。

抗日战争打了14年,为何中日之间都没宣战?背后蕴藏什么秘密?“九一八”事变——不宣不战“七七事变”——战而不宣珍珠港事件——正式宣战双方互不宣战的原因

当日上午,蒋介石召开特别会议,专门讨论应对珍珠港事件的策略。关于反侵略,国民政府内部意见较为一致,但对是否宣战,仍产生较大分歧。在王世杰的建议下,蒋介石决定宣战,但两人就何时宣战又产生了分歧。

蒋介石想趁此机会,逼迫苏联与中国共同宣战,但王世杰认为不能再等。在种种因素的制约下,蒋介石还是改变主意,次日即正式发表对德、意、日的宣战布告。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促使苏联宣战不行。8日蒋介石发送电报以后,9日得到苏联无意参战的回复,罗斯福也劝说蒋介石速宣战,不必等苏俄答复。迫苏宣战之事只得作罢。

抗日战争打了14年,为何中日之间都没宣战?背后蕴藏什么秘密?“九一八”事变——不宣不战“七七事变”——战而不宣珍珠港事件——正式宣战双方互不宣战的原因

除了苏答复不如意,蒋改变主意还有其他方面的影响。如蒋介石的亲信、幕僚,他们的建议也对蒋介石的决定产生了较大影响。除此之外,还有社会舆论的影响。《中央日报》坚决表示,此时日寇已对美宣战,中国不必有所顾忌。还有,太平洋战争爆发次日,英、美对日宣战,随后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追随。

12月9日下午5时,蒋介石召集林森、孙科、王世杰等人会谈,决定即日发表宣战文告。这一提案迅速通过,送至国民政府发布。7时,外长郭泰祺接见中外记者,明确宣布对日宣战,涉及中日关系的条约全部废除。至此,民国政府从“九一八”事变的不宣不战,到“七七”事变的战而不宣,终于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后完成“正式宣战”。

抗日战争打了14年,为何中日之间都没宣战?背后蕴藏什么秘密?“九一八”事变——不宣不战“七七事变”——战而不宣珍珠港事件——正式宣战双方互不宣战的原因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8">双方互不宣战的原因</h1>

经过对国民政府对日态度的简单分析,不难发现,自九一八事变,国民政府拒绝宣战的根本原因,是认为中国实力不逮。中国和日本之间存在巨大的实力差距,当时的日本已是帝国主义强国,但中国还很贫弱,这是不争的事实。

当时的中国不仅经济、军事实力落后,国民政府的政治组织能力也很虚弱。不用说动员全部民众,中央政府号令实际生效的省份,甚至达不到全国的一半。对很多省份来说,南京政府相当于不存在,或仅名义上存在。

抗日战争打了14年,为何中日之间都没宣战?背后蕴藏什么秘密?“九一八”事变——不宣不战“七七事变”——战而不宣珍珠港事件——正式宣战双方互不宣战的原因

从这一事实出发,加上军阀保存实力的原则,国民政府一直对日本怀有忌惮之心,无意更无力与其对抗。蒋介石也多次直言中国力量薄弱,表示不宣战、不绝交政策的合理性。为了这一外交政策贯彻到底,蒋介石的讲话中常有夸大中国国力的贫弱。但从国民政府的对日外交中,可见自认技不如人,不敢或不愿应战使其坚持屈辱妥协的根本原因。

对日本来说,迟迟未对华宣战是顾及到美国的《中立法》,担忧宣战以后美国不再向日本输送军用。物资是日本抗战期间最为担心的问题,日本无法摸清美国的真实意图,不知道美国究竟会站在哪方,因此不敢贸然宣战。此外,中国和日本还签订过一些条约,若绝交宣战,便是承认这些条约作废,为了自身既得利益,日本始终未宣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