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萧纲和萧栋这祖孙二人,一前一后成为皇帝,又死的一个比一个凄惨

作者:艺术奇缘

在很多影视剧作品或者文学作品里,经常会有一个皇帝或者是皇室的子孙在临死之前感叹,说希望来世生在平民百姓家,不要再生于帝王家了这样的画面。常人都说帝位多尊贵,富贵尊荣,仿佛皇宫就是人间仙境,但是多少皇帝死的凄惨?

萧纲和萧栋这祖孙二人,一前一后成为皇帝,又死的一个比一个凄惨

皇帝是一个高危职业,死亡原因真是多种多样,被活活饿死的,被兄弟手足甚至儿子侄子杀害的,被大臣围杀的,被亲生母亲下毒的,被砍下脑袋的,被活活捂死的,被淹死的,被气死的……各种花样百出,真正能寿终正寝的反而是不多了。

而南北朝时期,就有祖孙二人,一前一后的当了皇帝,又一前一后的惨死,一个是喝醉了酒后被活活捂死的,另一个是被关在密室好多年,好不容易逃出来,又被扔进水里淹死的。

这两人就是梁简文皇帝萧纲和梁豫章王萧栋。萧纲是皇子,南朝梁的开国皇帝萧衍的儿子,公元503年含着金汤匙出生在皇宫的高墙大院里。

萧纲和萧栋这祖孙二人,一前一后成为皇帝,又死的一个比一个凄惨

三岁就被封为晋安王,六岁就被封将军职位,七岁监管五个州的军事工作,改任持节使,十岁入朝任职,十二岁……履历事迹十分丰富。

如果萧纲他大哥昭明太子活得再久一点,或者他父亲萧衍晚年没有因为信奉佛教疏于朝政,导致奸臣当道,也许萧纲的人生就是顺顺利利的长大,做个王爷,在朝为官或者闲云野鹤的悠闲生活,最有可能的是成为一个名流千古的文学大家。

可惜,如果是不成立的。萧衍活的时间比较久,在位就有四十八年,长子早早地被立为太子,称昭明太子。公元530年,萧纲二十七岁的时候,被父亲下诏从外地喊回京城朝中任职。

萧纲人还在回京的路上,还没有到达京城,昭明太子就曾对身边的侍从说,我做了个梦,梦到我和晋安王在一起下棋,没有下好,乱了章法,于是我把我的佩剑送给他了。这个把太子佩剑送人有别样的意义,当时昭明太子就说,恐怕这是真的会发生的事情。

萧纲和萧栋这祖孙二人,一前一后成为皇帝,又死的一个比一个凄惨

结果不久后,昭明太子突然去世,于是一个月后,皇帝萧衍重新立了萧纲为皇太子,昭明太子的梦竟然真的一语成谶了。至于为什么在昭明太子去世后重新立太子,却选了既不是长、又不是嫡的萧纲,只能说萧衍任性,全凭喜好,他喜欢萧纲,就让萧纲当太子。

碍于萧衍在位时间太长,萧纲这个太子也当了很长的时间,在东宫里他又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反正他遗传了父亲,从小就很有文学天赋,身边又有一群文人风骨的老师、朋友,于是干脆大家就整日里聚在一起做文章写诗。

曾经在做晋安王的时候,萧纲身边就有一个文学集团,后来做了太子,他的晋安王文学集团就改为了东宫文学集团,而且规模还在持续的扩大。如果这个能一直这样清闲地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发展文学也不错,可惜又一个如果是不可能成立的。

侯景叛乱,颠覆朝廷,梁武帝萧衍英明一世,可惜晚年疏于朝政,奸臣生,叛乱起,侯景叛乱的原因据说是侯景曾经是别的国家投奔梁朝而来的,萧衍安置了他,后来这两国议和,对方国家提出的条件是让侯景回去,侯景听说了,就带兵反了萧衍。

萧纲和萧栋这祖孙二人,一前一后成为皇帝,又死的一个比一个凄惨

可怜萧衍好歹半生英明,勤俭节约,勤政爱民,曾经为了带头节俭而一天只吃一顿饭,最后临终却是被饿死,不知道这因果是如何报应的。作为太子的萧纲这时候自然不能再像从前一样,只知诗词经文,不知国家大事了。

萧纲面见侯景,似乎是受他父亲常年礼佛的感染,竟然十分从容淡定,哪怕侯景已经掌握了大权,如果侯景想要自己称帝,自己这个太子就是他最大的阻碍,萧纲也能从容平静的应对侯景。

于是在侯景的安排下,萧纲顺利继位,虽然不得实权,但好歹是皇帝身份,膝下数子该封王的封王,该封太子的封太子。萧纲摸不到朝政,无论他有多想自己掌权,挽救梁朝,侯景对他实在严防死守,诛杀他的子嗣,他都毫无办法。

那时天灾人祸并起,各地大旱,百姓生活水深火热,朝廷散乱,君不成君,臣不成臣,哪有人去管百姓如何。那时灾情甚至蔓延到了京城,饥荒太过严重,以至于出现了人吃人的景象,据说当时被吃的人十有四五,可见当时之惨烈。

萧纲和萧栋这祖孙二人,一前一后成为皇帝,又死的一个比一个凄惨

据说那时还有小国派使臣前来朝贡,结果到了京城看到房屋寺庙荒芜,一片荒凉,吓得使臣在城门大哭。自古京城都是一国繁华之最,京都都成了这副惨淡模样,可想天下如何。

再不久,侯景诛杀萧纲兄弟子孙无数,几乎杀害殆尽,然后逼迫萧纲写退位诏书,说当初萧纲不是嫡子 ,继承皇位是庶占了嫡位,应当把位置还给嫡系一脉。萧纲从来都没有反抗能力,只能一边流泪一边写,感染的周围侯景部下都跟着他流泪。

诏书一写,命就几乎到头了。萧纲只能顺从地等待死亡,在侯景下了命令时,他自己喝了个大醉,就像他父亲逼死的前朝皇帝齐和帝一样,宁可在醉梦中被杀,也不愿意自尽。

侯景派来的人见萧纲已经醉了,就拿布盖在他的脸上,生生把人捂死了。没有装殓尸体的棺材,就把旁边的门窗卸下来随便拼一下,之后,萧纲的尸体就被放置着,知道半年后侯景被灭,才有人给他换了一副好的棺材,将他安葬。

萧纲和萧栋这祖孙二人,一前一后成为皇帝,又死的一个比一个凄惨

一代皇帝,一生无奈也罢了,几乎没有见过死后连一副棺材都没有的,更不曾见过尸首无人问津,放置半年才入土下葬的,到这个地步,萧纲这个皇帝做的只能说是凄惨。

但是萧纲因为“嫡庶”的原因被迫让位,让给了谁?当初说萧纲成为太子是因为昭明太子的去世,那么昭明太子是嫡,要把皇位还给嫡系一脉,自然要给昭明太子的后人。接替皇位的就昭明太子的孙子,萧栋。

因为萧纲和昭明太子是兄弟,萧纲就也算萧栋的祖父,祖孙二人先后当皇帝的情况不是没有,但也不多。梁朝的势力早已经倾颓不堪难以挽回了,萧衍晚年把自己打造的半个盛世生生的败没了,萧纲只是侯景手下的棋子,连命都由不得自己,更不可能对江山有何作为。

以至于成为了皇帝接手江山的萧栋根本就是另一个萧纲而已,大权还是侯景说了算,萧栋还是不能挽救梁朝的基业。当初因为侯景大肆弑杀,萧氏后人本来生活就不易,更何况是早逝的昭明太子的后人。

萧栋和妻子都已经亲自下地种田了,有人来找他让他回皇宫当皇帝的时候,他和妻子还正在地里除草,一脸懵的萧栋被人带回皇宫,稀里糊涂就成为了皇帝,据说他举行登基仪式的时候,不巧刮了一阵大风,吹翻了他头顶皇帝专用的华盖,给吹出了好远。

萧纲和萧栋这祖孙二人,一前一后成为皇帝,又死的一个比一个凄惨

这种情况在当时人们的迷信心理中就是“天意”,就是老天都在表明萧栋不会做多久的皇帝,果然不过多久,侯景就让萧栋写了诏书,把皇位禅让给侯景。禅让出皇位的皇帝一般也不能活命,萧栋觉得自己还幸运一点,暂时没丢命。

侯景得到了皇位之后并没有第一时间杀害萧栋,而是让人把萧栋和他的两个弟弟关了起来,关在了密室里。密室,可以想象,关在密室之后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如果能够活下去,那被关在密室百般折磨也算值得。

可惜第二年,侯景是兵败逃亡了,萧家的人又夺回了江山,梁元帝带兵大败侯景,自己登基,萧栋兄弟三人从密室里出来时都只能相互搀扶着行走了,本以为受了一番苦总算是保住了性命,却没想到还是活不成。

当初梁元帝起兵之前,就没有打算让之前的帝王活命。他的手下王僧辩曾经问他,平定侯景乱贼之后打算如何对待继位的皇帝?梁元帝回答的意思是说要在宫里大开杀戒了。王僧辩于是说,讨伐侯景的事情交给我,之后的事情您就找别人吧。

萧纲和萧栋这祖孙二人,一前一后成为皇帝,又死的一个比一个凄惨

梁元帝把这件事交给了朱买臣,后来侯景逃跑之后,因为萧纲已经死去多时,朱买臣的目标就在萧栋一个人身上了。萧栋等人刚从密室出来,遇到了杜山则,杜山则给他们解开了镣铐,什么也没说。萧栋的弟弟说,终于活过来了,萧栋却说,我总有不好的感觉。

之后他们遇到了朱买臣,朱买臣表现得非常热情,说几位受苦已久,如今好不容易侯景败了,咱们应该好好地庆祝,然后把他们请到了船上,设宴邀请他们饮酒吃饭。

宴席只进行到一半,朱买臣就让人把兄弟三个都给沉到水里,萧栋这皇帝没做几天,倒是被关在密室里很久,刚出来就被人活活淹死,虽然死后被追谥了皇帝,但命是没有了。

如果当初,侯景没有逼迫杀害萧纲,没有想要找所谓的“嫡系血脉”继承皇位的话,也许萧栋就是一生和妻子生活清贫,种田除草,劳作辛苦,但是对于一不小心就没了命的皇宫而言,这样的生活虽然清贫,又有什么不好呢。

史书中并没有记载侯景究竟为何要多此一举地一废一立,按理说,萧纲在位时,侯景想自己当皇帝的话,也完全没有问题,甚至萧纲不是梁武帝嫡系子孙不是更给了他一个借口吗?侯景究竟为何要废萧纲,再立萧栋,再由萧栋手中接过皇位?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萧纲和萧栋这祖孙二人,一前一后成为皇帝,又死的一个比一个凄惨

只是这在我们眼中并无意义的一次废立,搭上了萧纲一条命,搭上了萧栋一条命。萧纲当初是太子,由他继位,由他禅让皇位,他总是躲不过这一死,不过是早晚的问题,但萧栋这半途被拉出来走了个皇帝的过场,可真是无辜被搭进去了一条命。

如果那天萧栋和妻子在除草时,没有那一列车架出现,他们劳作结束,回家吃粗茶淡饭,就这样生活下去也十分不错。可惜那是天子车架,那车架出现是接他回皇宫的,萧栋也许在那一刻就明白了自己的结局,他是哭着上的车。

萧纲和萧栋这一祖一孙,名义上是当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实际上从头到尾都没有触摸到权利,皇帝该有的待遇一丝一毫没有受到,皇帝不该有的折磨反而承受了不少。一个在醉梦中被人活活捂死,死后连棺材也没有,用拆下来的门窗凑合着装殓尸体;一个被长期关在密室中,好不容易出了密室,一顿饭都没有吃饱吃完,就被活活淹死在水中,实在可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