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 [běi hǎi]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
北海,别名“珠城”,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民国15年(1926年)成立北海市,建国后依次隶属广东省钦廉专区(先驻北海市后驻钦州镇)、广西省钦州专区(治所在钦州镇和廉州镇)、广东省合浦专区(治所在廉州镇)、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地区(治所在钦州镇)。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端,北部湾东北岸。
北海是我国最早的对外通商口岸和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历史上是云贵、川、桂、湘、鄂等省与海外贸易的主要商品集散地之一。西北距首府南宁206公里,东距广东湛江198公里,东南距海南海口市147海里。地势总体呈北高南低,地形平坦开阔;气候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具有典型的亚热带特色;下辖3个区、1个县,总面积3337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北海市常住人口为1853227人。
北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要组成城市,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列入全国首批14个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也是中国西部唯一同时拥有深水海港、全天候机场、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城市。
2018年11月,入选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2020年入选“2020中国最宜置业百佳县市”。北海是中国网红城市,2020年入选“2020网红城市百强榜单”。2020年~2021年度获得2020年中国十大秀美之城。2020年北海市生产总值为1276.91亿元,同比下降1.3%。
中文名:北海
外文名:Beihai(英)、Bwzhaij(壮)、Pakhoi(邮政式拼音)
别名:珠城
行政区划代码:450500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所属地区:中国华南
地理位置: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沿海
面积:3337 km2
下辖地区:海城区、银海区、铁山港区、合浦县
政府驻地:北海市海城区
电话区号:0779
邮政区码:536000
气候条件: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北海银滩、涠洲岛、北海老街、星岛湖、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机场:北海福成机场
火车站:北海站、合浦站
车牌代码:桂E
地区生产总值:1276.91 亿元(2020年)
人均生产总值:78821元人民币(2019年)
人口:1853227人(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宜居影响力No.64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景点:北海老街、北部湾广场、斜阳岛、星岛湖旅游区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浦汉墓群、大士阁、北海近代建筑
名称由来
北海市成市较晚,典籍罕载,但境内涠洲地名,却早见之晋朝的《交州记》。自秦汉建 郡县至解放初,北海地域历属合浦县境;有关北海市建置,到明清始见端倪,但这块属炎方 荒徼的一隅赤土,早在3000多年前已人中国版图。北海市有独立建置见之载籍之前,应以合浦县为依归,庶几源流明晰。其不可考者,或考而不核者,听其厥如,毋失于滥。
历史沿革
秦
合浦县地秦称百越或扬越。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 “南取百越之地”“秦并天 下,略定扬越,置桂林、象、南海三郡”,合浦属象郡地。 秦二世胡亥三年至西汉元鼎五年(公元前207—112年),南海尉赵佗立南越国,合浦属南 越国领地。
汉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灭南越国,置南海、苍梧、合浦、交趾、九真、日南七郡, 郡下同时置县,隶交州,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 改交州为交趾刺史部。东汉建安八年(203 年),合浦郡统有合浦、徐闻、高凉、临允、珠崖五县。北海属合浦郡合浦县地。
三国
吴黄武七年(228年),改合浦郡为珠官郡,统县合浦县析置珠官县,赤乌五年(242年)以 徐闻境置珠崖郡。太元二年(252年) ,珠官郡复为合浦郡,领合浦、珠官、昌平、平山、连 山、连道五县,隶交州。北海市境先后属珠官郡合浦县、合浦郡合浦县地。
晋
晋太康二年(281年) ,天下划为十九州,交州是其一,省珠崖郡入合浦郡,州统郡七, 县五十三。合浦郡统县六:合浦、南平、毒质、珠官,以原珠崖郡的徐闻归属,合浦县析置 荡昌县(今容县)。北海属合浦县地。
南朝
宋 永初元年(420年),合浦郡仍隶交州。元嘉九年。(432年),析合浦郡置宋寿、宋广、 安居三郡(今钦州市境) ,同时析合浦县置临漳郡隶广州。泰始七年(471年)以广州的临漳郡 和交州的合浦、宋寿二郡及增置的百梁、龙苏、安昌、南流、永宁、富昌六郡共九郡置越州。 合浦郡统合浦、徐闻、珠官、荡昌、朱庐、晋始、新安七县。北海属合浦县地。
齐 建元元年(479年) 合浦郡治徐闻,以越州的宋寿郡隶交州,撤宋广郡改置宋广县, 隶属合浦郡;统县有徐闻、合浦、朱庐、新安、晋始、荡昌、朱丰、宋丰、宋广九县。临漳 郡统县有漳平、丹城、劳石、容城、长石、都并、绥端七县,俱在今合浦和浦北县境。永明 六年(488年)合浦郡复治合浦。
梁、陈 梁天监元年至陈祯明三年(502—589年),原交州郡县“废置离合,不可胜纪”。 交州分置州有七郡,县数多,以致当时的州域“不及前一郡”之广,与越州、临漳等郡混举, 故梁、陈二朝交州的郡县很难分期确指,北海属合浦县境。
隋
开皇九年(589年)废合浦郡,置越州。大业元年(605年):改越州为禄州,大业三年(607 年) 复置合浦郡治合浦,隶杨州,统县十一,其中合浦、封山、龙苏三县均在今合浦、浦北 县境内。郡境含今雷州半岛和玉林市。北海属合浦县地。
唐
武德四年(621年) ,合浦郡更置越州,次年设交州总管府,不久改为都督府,统越州。 贞观元年(627年)设岭南道经略使,统交州都督府。贞观八年(634年)改越州为廉州。调露元 年(679年) ,改交州都督府为安南都护府。天宝元年(742年)复置合浦郡。乾元元年(758年) 复为廉州,仍隶安南都护府(《新唐书》为“岭南道容州都督府”)。自贞观以来,州郡更置 析并频繁,但北海属合浦县境不变。
五代
南汉乾亨元年(917年) ,廉州合浦县境析置常乐州,另置博电、零禄、盐场三县归辖, 廉州统县有合浦、 封山、蔡龙、大廉四县。大宝三年 (960年) ,改合浦县为媚川都,驻军 8000人于沿海专事采珠,媚川之名,殆由此定。北海先后属合浦县、媚川都辖地。
宋
开宝四年(971年),撤媚川都,次年,撤封山、蔡龙、大廉三县并入合浦县;撤常乐州, 置石康县,以原博电、零禄、盐场三县地归属石康县,隶廉州。同年以原驻旧州的廉州治迁 至长沙场(今石康镇顺塔村)。北海属合浦县境。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 ,廉州更置为太平军,驻海门镇(今廉州镇),撤合浦县并入石康 县,北海属太平军石康县辖境。
咸平元年(998年) ,撤太平军,复置廉州和合浦郡,统合浦、石康二县,隶广南西路, 廉州治海门。北海属合浦县境。
元
至元十五年(1278年)设湖广行中书省,合浦郡更置为廉州路安抚司,十七年(1280年)改 置廉州路总管府,隶于海北海南道宣慰司。二十八年(1291年)改置海北海南道肃政廉访司, 治合浦县,领合浦、石康二县如旧。隶湖广行中书省。北海境属合浦县。
明
洪武元年(1368年)湖广行中书省析置为广东、广西行省,改廉州路为府,领合浦、石康 二县。三月,隶于广西行省,四月改隶广东行省。北海境属广东自此始。洪武七年(1374年) 十月,降廉州府为廉州,撤合浦县人石康县。洪武九年(1376年),钦州降为县,与灵山同属 廉州,隶雷州府。洪武十四年(1381年)五月,复廉州为府,钦县为州。廉州府领合浦、灵山、 石康三县和钦州。
成化八年(1472年),撤石康县并人合浦县,隶廉州如旧。北海属合浦县地。
洪武初,倭寇沿海为患,自石城(今廉江县)界西起,沿海岸区置八寨防倭,依次为川江 寨、陇村寨、调埠寨、珠场寨、白沙寨、武刀寨、龙潭寨、古里寨,以巡检一员驻居中的珠 场寨(今南康镇)统辖,史称“珠场八寨”或“防寇八寨”,北海市境分属龙潭、古里二寨防 地。
北海之有乡都(基层行政)建制,自宋朝始,此前无考。明朝有三村乡和清和乡的设置, 三村乡辖今海城、银海(部分)二区,清和乡三图辖今铁山港区。
清
顺治元年(1644年),廉州府建置与隶属沿旧未变。光绪十四年(1888年)升钦州为直隶州, 置防城县归辖,廉州府统合浦、灵山二县,二十年(1894年)以遂溪县属的涠洲岛归辖合浦。 三十二年(1906年)设廉钦道,统廉州府、钦州。宣统三年(1911年)八月,廉钦道更置钦廉军 政府,统属府州县不变。同时议设北海自治会,属廉州府合浦县。
康熙初,设北海镇标,驻北海,北海地名始见。珠场八寨改置珠场寨,更驻以水师巡检。 道光八年(1828年),广东省举办团练,合浦县分设十六团,五十三局,各团下设局数不等。 北海为靖海团管区,辖北海、涠洲、高德三局,铁山港区属珠江团管区。咸丰六年(1856年) 珠场巡检移驻北海,北海属廉州府合浦县珠场巡检司治地。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年),广东全境光复,废廉州府,成立广东省钦廉军政分府,旋又改称为 钦廉绥靖处,驻钦州,辖原廉州府境。北海同时成立自治会行使管理市政职权,辖境北至杨 家山(乾体乡属),东至西村港;划分第三、第四行政区,高德东片属第三区,西片属第四区。
民国3年,撤钦廉绥靖处,改设钦廉道,9年裁撤,合浦县直属广东省。北海属合浦县辖 市。
民国15年,成立北海市政筹备处,行市建制,直辖于广东省。此前的基层行政仍沿靖海 团、局建制不变。至此,靖海团局裁撤。17年11月,撤市政筹备处,复归合浦县管辖。19年 设南区绥靖公署,驻茂名,合浦县归辖,北海属合浦县辖市不变。
民国20年,合浦县分设自治区,北海市属第二区,区治北海,管区北至杨家山,东至福 成,辖三镇(北海、高德、涠洲)五乡(海西、海东、高北、高南、福成)。
民国21年10月,设立涠洲、斜阳管理局,受省直辖。
民国22年6月, 涠洲、斜阳管理局裁撤,仍归北海市管辖,设公安分驻所代行原管委会 职权,设北海市政局,直辖于合浦县。基层政权复沿旧团局管区各设若干自治区,共52区。 为时甚短,不能缕指。25年,南区绥靖公署裁撤,设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合浦、钦 县、灵山、防城、海康、遂溪、徐闻七县。区署驻廉州,北海隶属不变。
民国28年,合浦县第二区改为第五区,管区北至大龙圩,东至石头埠。辖二镇 (北海、 南康)五乡(高德、福成、白龙、白鹅江、大龙圩)。撤北海市政局,改置北海镇公所。
民国29—34年,合浦县第五区改为第三区,仍驻北海,管区缩小,辖四镇 (北海东镇、 西镇、南康南镇、北镇) 三乡(高德、福成、白龙)。涠洲岛为日军占领。暂成瓯脱之地。34 年6月涠洲岛收复,为合浦县辖乡。
民国35年,合浦县第三区裁撤。38年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裁撤。北海东镇、西镇, 高德乡,涠洲乡,婆围乡,福成乡直属合浦县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2月4日,北海解放,7日,成立北海军政委员会,20日,接管原东、西镇公所, 分设东、 西街人民政府, 除涠洲岛尚未解放外,市区行政仍按旧政权管辖范围进行管理。 1950年1月, 设广东省南路专区,旋改为钦廉专区,统合浦、防城、钦县、灵山四县。专署 驻北海。5月,设北海镇人民政府,取代军政委员会行政职能。属合浦县人民政府领导。6月, 建立乡、街基层政权,城区分设中山外街、中山东街、中山西街、珠海东街、珠海西街和新 民街6个街道办事处;郊区分设东靖乡、西靖乡、高德乡、七星乡、海东乡、涠洲乡等6个乡 政府。
1951年1月,北海镇改为地级市建制,3月成立北海市人民政府,直属广东省政府领导。 基层政权更置,郊区设第一区、第四区和第五区3个区公所,城区设第二区、第三区2个区政 府。5月,广东省钦廉专署所辖4县(含北海市) 转托广西省领导,1952年3月划归广西省,北 海市将原来5个区改为4个区,分建22个乡3个镇。1953年1月,北海市委托中共钦州地委领导, 省辖市级别不变。 将第一、第二区政府合并为郊区。第二区政府辖16个小乡,2个镇。保留 第三区政府,辖3乡1镇。市区政府改称第一区人民政府,辖6个居民委员会。将包家、平阳、 军屯3个乡划归合浦县。 1955年7月1日,北海复归广东省,原省辖市建制不变,改归中共合 浦地委领导。1956年4月,北海市改为县级市,7月,包家、军屯、平阳三乡再度划归北海。
1958年11月,北海市改为合浦县北海人民公社,北海市人民政府改称北海人民公社管理 委员会。 公社与基层改师团建制。1959年6月撤销北海公社建制,北海改为县级镇,受湛江 专署管辖; 原各个团分别改为渔业、郊区、涠洲、城镇四个公社。1960年2月增设水上运输 公社。1961年4月,公社体制调整,将5个公社调整为8个:城镇、西塘、高德、地角、外沙、 咸田、涠洲、水运,共设生产大队74个。
1964年10月, 恢复北海县级市建制。1965年6月,北海市划归广西壮族自治区,由新设 的钦州专员公署管辖。
1979年,建立华侨渔业公 社,属乡镇级建制。1980年,恢复北海市人民政府,县级市不变。 1983年10月,恢复北海市地级市建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直接领导。1984年9月,撤销公社, 恢复区、乡(镇)建制,设海城、郊区2区;地角、新港(原华侨渔业公社,后又改称侨港镇)、 涠洲3镇;高德、西塘、咸田3乡。
1987年7月1日,原隶属钦州地区的合浦县划为北海市属县。
1993年12月,郊区所属的西塘乡、咸田乡改为镇建制。
1995年2月, 北海市行政区划调整:撤销郊区,设立银海区,合浦县属福城镇划人;增设铁山港区,以合浦县属的南康、营盘2个镇归辖,增设兴港镇;扩大海城区行政区域面积。 北海市行政区划为1县3区。
行政区划
截至2018年7月,北海市辖海城区、银海区、铁山港区和合浦县,共计23个乡镇、7个街道、341个村、86个社区。北海市人民政府驻地海城区东二巷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