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代不如一代,汉元帝为何是西汉由盛转衰的始作俑者?石显为什么能受宠外戚、宦官与朝臣钻营投机的墙头草尾声

作者:不易君子
一代不如一代,汉元帝为何是西汉由盛转衰的始作俑者?石显为什么能受宠外戚、宦官与朝臣钻营投机的墙头草尾声

题/汉元帝的“柔仁好儒”为何反倒成为西汉由盛转衰的起点?

文/有疾

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前言:

一般来说,在古代社会中,除了皇帝之外,品阶最高的官员有可能不是权力最大的人,真正掌握权力的人是最靠近权力中心的一拨人。

在中国,无数的朝代都曾经发生过宦官乱政。从秦国的嫪毐到指鹿为马的赵高,再到东汉一连串的宦官、外戚之间的权力争斗,到唐朝末年的宦官专权,最终到明朝的九千岁。这些都是最接近皇帝的人。

一代不如一代,汉元帝为何是西汉由盛转衰的始作俑者?石显为什么能受宠外戚、宦官与朝臣钻营投机的墙头草尾声

(嫪毐剧照)

古代社会中,中央集权的不断加深引来的问题就是权力失去了制衡,一旦君主不能强硬的控制局面,那么他就有可能会被身边的大臣、宦官们架空。强如汉武帝都没能拦住霍光在自己身死之后专权长达二十余年。

不过好在汉宣帝也是一个还算英明的皇帝,在霍光身死之后立马控制住了局面,继续维持住了汉朝的江山。但是在他死后,汉朝马上就开始了下坡路,以至于在王莽篡汉之前的四位皇帝被并称为「元成哀平」,一代不如一代。

汉元帝不仅让汉朝迅速衰退,而且还大权旁落,任用宦官石显——甚至可以说给东汉的宦官们树立了一个榜样,起了一个不好的头。

一代不如一代,汉元帝为何是西汉由盛转衰的始作俑者?石显为什么能受宠外戚、宦官与朝臣钻营投机的墙头草尾声

(汉元帝画像)

<h1 class="pgc-h-center-line">石显为什么能受宠</h1>

刘邦在建立汉王朝的时候,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所以自己身边的人都由文士来充当中常侍,但即使这样都出现了籍孺这样的宠臣。

不过因为西汉刚刚建立的时候,开国功臣集团,吕后集团势力都太过强盛,所以他们并没有兴风作浪的条件。

一代不如一代,汉元帝为何是西汉由盛转衰的始作俑者?石显为什么能受宠外戚、宦官与朝臣钻营投机的墙头草尾声

(电视剧中的刘邦与吕后)

但是到了汉元帝的时候就不一样了。石显本人可以说非常有才能,在汉宣帝时期就担任了中书官,这个官职可以说是皇帝的秘书,掌管图书、奏章等等。

那个时候汉宣帝给汉元帝留下史高(外戚)、萧望之(汉元帝师父、当世大儒)、周堪(汉元帝师父)三驾马车来辅政,阵容也可以说比较豪华。但是为什么汉元帝即位之后就对石显这么信任呢?

其实原因有三个:

第一,石显是个艺术家,对音乐颇为擅长,汉元帝也正巧热衷于此道,所以两人的关系就非常亲近。

第二,汉元帝其实也想玩权力平衡那一套。因为石显是个宦官,在外面没有朋党,而且常年在宫中,与外界的联系甚少,所以他就不怕石显会闹出什么幺蛾子。

第三,石显对于中书官的业务十分熟练,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好帮手。

汉元帝基于以上的原因,对石显是信任有加,甚至在自己生病的时候将政事都交给了石显。这是西汉以来破天荒的第一次,后世也将这个剧情上演了无数次。

一代不如一代,汉元帝为何是西汉由盛转衰的始作俑者?石显为什么能受宠外戚、宦官与朝臣钻营投机的墙头草尾声

(权力的循环)

这只能说是汉元帝这个拓荒者的失算。人性都是自私的,他没有想到一个人对于权力的欲望会达到什么程度。即使是石显这样的宦官对于权力的渴望也和正常人一样,他们更喜欢可以随意玩弄人的那种感觉。

当然,在汉朝,最不缺少的就是外戚、宦官与朝廷大员之间的明争暗斗。

萧望之这个汉元帝的师父就成为石显小试牛刀的第一个人。

一代不如一代,汉元帝为何是西汉由盛转衰的始作俑者?石显为什么能受宠外戚、宦官与朝臣钻营投机的墙头草尾声

(左为汉元帝刘奭简笔画像)

<h1 class="pgc-h-center-line">外戚、宦官与朝臣</h1>

萧望之本人出身名门,是开国丞相萧何的后代。因为自己出身的原因,并且自己也精通儒家经典,所以见谁怼谁,一点面子都不给。

被他怼过的人包括平定莎车的冯奉世,外戚史高,甚至还有权倾朝野的霍光。

一代不如一代,汉元帝为何是西汉由盛转衰的始作俑者?石显为什么能受宠外戚、宦官与朝臣钻营投机的墙头草尾声

(霍光画像)

就他这眼里揉不得沙子的脾气,仇家自然是一大堆。这种情况在汉元帝即位之后甚至更加有过之而无不及。

照理来说三位辅政大臣已经算得上权倾朝野,只要他们能够团结一心,将汉朝稳稳地再上一个台阶也不是不可能。但是问题就是,他们三个并不是一体的。

史高是外戚,萧望之和周堪俩人是儒家,可以说天生理念就不合,必然会产生冲突。

萧望之仗着自己是当世大儒,汉元帝的老师,并且汉元帝本人也十分喜欢儒家,所以就与周堪一起大力在汉元帝面前推行仁政,一下子推举了数位儒生。儒家的声望与影响力与日俱增。

一代不如一代,汉元帝为何是西汉由盛转衰的始作俑者?石显为什么能受宠外戚、宦官与朝臣钻营投机的墙头草尾声

(汉元帝刘奭剧照)

这就让同为辅政大臣的史高心里不满意了。凭什么都是辅政大臣你们就那么得宠,我这里什么都没有?

于是史高就对萧望之展开了反击。不过满眼望去朝堂之上都是儒臣,肯定不会听他的话,那该怎么办呢?他就想到了在汉元帝身边非常得宠的石显。这俩人一拍即合。史高从朝堂之上反对萧望之的主张,而石显则利用自己身份的便利不停在汉元帝身边做小动作。

这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罕见的外戚与宦官之间的合作,为的就是将手握大权,与自己观念不合的朝臣弄垮。

萧望之感觉到局势有点不对,就拿出了自己的手段——上书汉元帝说中书官应该由士人掌管,怎么能让宦官掌握这么重要的位置呢?我看啊,你就别用石显这些人了。

但石显现在是汉元帝的玩伴兼重要的参谋,左膀右臂一般的人物怎么能说换就换?所以就没有理萧望之。而这也激起了石显的怒火。

一代不如一代,汉元帝为何是西汉由盛转衰的始作俑者?石显为什么能受宠外戚、宦官与朝臣钻营投机的墙头草尾声

(西汉初期皇室外戚关系图)

<h1 class="pgc-h-center-line">钻营投机的墙头草</h1>

主要导火索是一个叫作郑朋的投机客。

郑朋见萧望之和周堪在朝中声望正隆,所以就想拜在他们门下,好跟在身后喝点汤。于是他就拼命拍萧望之马屁,什么「将军体周、召之德,秉公绰之质,有卞庄之威」、「窟穴黎庶莫不欢喜,咸曰将军其人也」之类,也不嫌肉麻,就差跪在萧望之身前叫爸爸了。

一代不如一代,汉元帝为何是西汉由盛转衰的始作俑者?石显为什么能受宠外戚、宦官与朝臣钻营投机的墙头草尾声

(电视剧中的萧望之)

萧望之身为麒麟阁十一功臣唯一在世者,但也是身经百战见得多了。郑朋这点把戏根本入不得他的眼。郑朋见拍马屁不行又投其所好骂起了史高等外戚。

这一看就是个惹祸的苗子啊!萧望之根本不敢留这种人在身边,于是就将他打发走了。但是萧望之低估了郑朋的节操,人郑朋见在他这里捞不到一点好处,转头就去投靠史高和石显了。

光是投靠还不算,他又将自己骂史高等外戚的事情强行扣在了周堪、萧望之的身上。并且扬言说他掌握了萧望之的犯罪证据,可以进行举报。

这可让石显等人喜出望外。真是饿了天上掉馅饼,瞌睡了有人送枕头。这大好的事情能错过吗?上奏给汉元帝之后,汉元帝果然又将这件事情交给了宦官。

毕竟在他的眼里,宦官就是一群无根浮萍,只有依靠皇权才能生存。所以在他的眼里,宦官们是对他绝对忠诚的。

萧望之得知自己被举报的事情之后也是穷图匕现,直接鱼死网破,说「外戚在位多奢淫,欲以匡正国家,非为邪也」。萧望之想让皇帝做主,却没想到汉元帝对石显这个狗头军师言听计从,被一顿忽悠之后将他下了廷尉。

但是毕竟萧望之也是他的老师,两人实打实的相处了八年,所以将萧望之从监狱里放了出来,贬为平民。

一代不如一代,汉元帝为何是西汉由盛转衰的始作俑者?石显为什么能受宠外戚、宦官与朝臣钻营投机的墙头草尾声

(汉元帝刘奭影视剧形象)

<h1 class="pgc-h-center-line">尾声</h1>

汉元帝最后还是觉得朝廷离了自己的老师不行,所以打算重新启用。正巧这个时候萧望之的儿子上书说想要让汉元帝给自己老爹平反。

这事在汉元帝看来,就是萧望之倚老卖老,自己想要重新任用他还得低下头来给他道歉不可。这对于一个君主是不可容忍的。

石显揣摩汉元帝的心思,一顿操作正好打到了汉元帝的痛处,说萧望之这个人不行啊,这样倚老卖老,想排斥外戚独揽朝政,到这个时候还不悔罪,我看还是抓起来吧。

汉元帝还就听了。但是他也有顾虑,说「萧太傅素刚,安肯就吏?」这意思就是萧望之脾气太硬,我怕他直接自杀。

结果石显这个大忽悠却说「人命至重,望之所坐,语言薄罪,必亡所忧」怎么可能,人命那么重要谁愿意去死?咱就告诉他要给他减罪,他肯定不自杀。

这两顿迷魂汤给汉元帝灌下去,直接就让汉元帝晕了,将这件事情也一并交给了石显处理。

萧望之也不愿意受辱,想留一个清白名声,所以就自杀了。

其实汉元帝完全就是自己玩脱了。想用石显来制衡外戚与朝臣,结果没想到外戚和宦官沆瀣一气,直接将萧望之逼死。

在坑死自己老师的同时,也将西汉拉进了无底的深渊,给了王莽这个外戚机会。

更多【不易君子】精彩内容请参见:

权力之下的百态人生:从窦婴与田蚡之争来看汉武帝时期的外戚政治

纵观汉武帝的一生,其实就是迷信的一生

六次出使西域威震异邦的汉朝大使,为何被后人戏称为千年老二?

看历史学做人做事:汉宣帝谋定而后动,一举定乾坤的“隐忍之术”

继续阅读